区司法局抓实“四点”深化司法行政改革
  • 来源:区政府办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10-16
  • 点击数:人次
  •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司法行政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一、夯实“基点”,围绕压实责任抓改革。一是精心谋划。今年年初机构改革将原区政府法制办和区司法局职能整合,组建新的司法局,区司法局根据职能变化,认真梳理司法行政改革任务,形成任务清单14项,召开党组会,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及完成时限,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二是创新方式针对改革工作程序复杂、步骤繁多的特点,经多方调研、多次会商、反复修改,总结提炼了深改工作“6+5”工作法,通过专题培训方式,向干部职工集中讲授,确保改革工作方法入脑入心。三是狠抓落实。创新实施一月一调度、一督察、一通报、一会商四个一督察制度,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见效。目前,区司法局牵头负责的14项改革任务确定的122项具体改革事项中,已完成119项,占97.5%

    二、聚焦重点,围绕中心工作抓改革。一是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短缺、履职不到位等空心化问题,把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经过半年时间的集中攻坚,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3个乡镇街委公共法律服务站、23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全区273个村(社区)选派了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我区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贡献力量二是高效开展合法性审查。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围绕柳家坝新区征地拆迁、川鼓片区棚户区改造、诺成国际物流港建设、秦巴职业技术学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合作协议合法性审查工作。今年以来,共审查规范性文件8件、非规范性文件162件、政府投资项目合同45,涉及资金约6亿元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制定《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举措》,深入宏义集团、西晶集团、绿地集团等3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民营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120余个;开通网络法治诊所,建立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突破难点,围绕基层基础抓改革。一是加强司法所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通过招录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劳务派遣招聘辅助人员等方式,解决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扎实开展大轮训、练兵、比武等举措,提升人员素质;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警力,推动司法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复兴司法所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朝阳、魏兴9个司法所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二是破解普法瓶颈。压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责任,将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范围,普法责任制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抓实法律援助着力搭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优化法律援助机构和工作站点布局,规范接待行为,提高窗口接待软实力今年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360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9件,其中民事案件180件、刑事案件278件,行政诉讼1件,公证及执行30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四、消除盲点,围绕平安建设抓改革。一是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升级版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目标,密切关注热点、难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1850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1769件,调解成功率95.6%,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认真落实《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工作实施意见》相关要求,严格工作程序,切实做好传统+科技、专业+社会、严管+关爱监管工作,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无重大、恶性再犯罪案件,无闹访、缠访、非法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三无工作目标。三是抓好深化律师改革。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改善执业环境,通过学习培训、案件研讨等方式提升律师依法执业能力,律师在平安通川、法治通川中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指导管理的四川法之缘律师事务所荣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填补了川东区域该奖项的空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