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稻前期病虫发生实况,结合种植品种布局及中后期未来气象趋势等综合分析,预计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将呈中等发生,局部区域发生略重,以纵卷叶螟、稻飞虱、二代螟虫、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发生为主。
一、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危害程度高于去年。发生较重区域为生育期偏迟稻区、沿溪河谷区、沟田以及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的稻田。
2、二代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重于上年,以二代:大螟、二化螟为主。
3、稻飞虱:总体将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区域为风口河谷地带稻区、生育期偏迟稻区以、栽培密度大的高产稻区和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的稻田。
4、穗瘟:总体将中等发生。叶瘟发生区、感病品、糯稻品种及周围区域,沿溪河谷沟谷地带发生较重。
5、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栽培密度大的高产稻区和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田间隐蔽程度大的稻田发生危害较重。
6、稻曲病:中等偏轻发生。偏施氮肥生长过旺和隐蔽的稻田发生较重。
7、稻苞虫:局部发生。
8、赤斑黑沫蝉:局部发生。发生区域重点在罗江、魏兴、蒲家及北部乡镇。
二、防治技术要点
1、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根据当地害虫发生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灯光诱杀、性诱杀和色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和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品质。采取药剂防控时,要轮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专治、挑治和兼治,提高害虫综合防控效果。
2、把握药剂防控关键时期。对纵卷叶螟、二代螟虫、稻飞虱,平坝浅丘区要在7月中下旬、北部深丘区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抓住低龄幼(若)虫时期防治;穗瘟预防要抓住破口初期(即破口5—10%)施药,破口初期施药防治尤为重要,前期已发生叶稻瘟的区域以及感病品种要抓好齐穗期的第二次施药防治;稻纹枯病要抓住拔节孕穗期、稻曲病的预防要抓住水稻破口前3~5天施药。
3、合理选用防控对路药剂。稻飞虱、叶蝉选用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噻嗪酮、噻嗪酮·异丙威、吡虫啉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纵卷叶螟、二代螟虫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毒死蜱、甜核·苏云菌、甲维·茚虫威等;穗瘟预防药剂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选用三环唑等药剂;纹枯病和稻曲病选用苯甲·丙环唑、戊唑醇、肟菌·戊唑醇、井岗·枯芽菌等药剂;赤斑泡沫蝉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敌敌畏等药剂,于晴天下午4点后、清晨、或阴天全天施药,重喷距田埂4至6米的稻田四周及田埂杂草;常规喷雾亩用液量不得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机亩用液量不得少于15公斤。
三、注意事项
1、水稻中后期施药,由于气温较高,要按照防治适期和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科学施药,施药时,要注意对药要均匀,施药雾滴要细,喷雾做到均匀、周到,要做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注意施药人员及作物安全,防止人畜中毒事故发生。
2、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塘、库、堰、河流等地丢弃剩余农药、废弃液、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
3、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