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支持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
  •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5-20
  • 点击数:人次
  •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通川区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受山阻河隔,平坝面积小、地块细碎,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作业。为了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通川区农业农村局结合通川区地域特点、务农人员现状,克服诸多困难,帮助成立了达州市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不断扶持该社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社会化服务能力。

    一、扶助搭筋骨——立起来

    2016年6月,区农业农村局经过多方选址论证,在通川区东岳镇玉钟村五组成立了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州市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帮助其“立起来”,区农业农村局将上级有关单位赠送的两台泰山牌步进式插秧机给予该社无偿使用,同时还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后,再争取区本级财政补助资金为其购买了两台井关牌乘座式插秧机。

    帮助织经络——动起来

    经常号召社成员积极主动参加市、区、乡镇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会、示范试验推广及生产现场会,积极帮助该社管理人员提高现代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及农机手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合作社的“内生动力”。去年6月,专合社副理事长兼农机驾驶员赵小波参加2018年达州市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二等奖,是对农机专合社技能的褒奖与认可。

    三、赞助输血液——活起来

    一是每年在本农机专合作社举办农机春耕生产或水稻农机秋收现场会,示范推介并提高其知名度、影响力。

    二是制订作业补助政策,助力增收提能1.去年冬季,通川区为了农村生态改善,岀台了区府办发[2018]5号文件。文件规定通川区留足1万亩冬水田,并给予耕田补助200元/亩。区农业农村局以此为契机,主动联系并鼓励其农机专合社投入到机耕蓄留冬水田活动中去。2.去年水稻生长期,鼓励专合社签订3个乡镇2万余亩水稻病虫害除治补助订单合同。经过两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入,拓展了社会化服务能力。

    协助炼体魄——壮起来

    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投资修建车库添置农机具,不断壮大规模。去年,通过享受国家补贴购机后累加补贴的办法争取数万元区本级资金,帮助其新购进2台久保牌全喂入收割机、14台小型汽油植保机及一台植保无人机;指导帮助其筹资修建200余平方米简易车库。今年1月,根据发展需求又鼓励其投资近24万元再购2台植保无人机和1台旋耕机、1台秸秆还田机扩大生产作业。

    该社自成立以来,在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多次鼓励、帮助下,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零起步,不断壮大,取得了较好发展。截止目前,该社拥有大拖2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台,自走式插秧机2台,步进式插秧机2台,植保无人机3台和1台旋耕机、1台秸秆还田机,以及若干小耕整机、流动提灌机组、小型汽油植保机等机具共计60余台(套),资产总额160余万元,生产作业涉及通川区5个乡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相信在不远的明天,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自身的发奋图强下,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支持下,其体魄将不断“壮起来”,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将不断“强起来”,一定能为通川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树起一面旗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