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019年通川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简析
  • 来源:区统计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5-10
  • 点击数:人次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量和发展速度对我区服务业增加值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它也是重点服务业企业统计中,唯一对服务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有影响的一项指标。但由于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体量大,加之受大环境影响,增长乏力,今年1-2月,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4%,与全市平均增速下差10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7.9个百分点,形势严峻。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量太大,保持高速增长非常困难。截至目前,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已经达到45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同在主城区的达川区12家,宣汉县21家,开江县11家,大竹县22家,渠县24家,万源6家,经开区3家,他们的体量和企业个数远远低于我区,体量越大,保持高速增长越困难。  

    2. 在库企业规模“微、小、散”。目前在库的大部分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足,3月份仅达信保安公司营业收入为4000万以上,3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志向科技有限公司、太平洋影业),还有3家企业收入未突破100万(维九娱乐、万禾怡家家政、晨豹互联网科技),不但没有对增速起拉动作用,反而大大影响整个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增速。  

    3.退库企业影响不容小觑。去年年底,容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工商营业执照注销,不得不作退库处理,其同期数相对较高,直接拉低2月增速7个百分点、拉低3月增速5个百分点。  

    二、预计今年后三季度发展趋势  

    1.大型企业影响巨大。虽然我区在库大部分企业增速都达到了30%以上,个别企业增速还突破了100%,但对拉动全区增速影响却不大,这是因为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规模发展极为不平衡,受大企业特别是达信保安公司影响明显。达信保安是我区也是全市最大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去年全市全年营业收入仅它一家企业突破亿元,其收入占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去年一季度,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达到43.3%,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18年达信保安财务核算方式发生变化(以前是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2018年是权责发生制在确认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21%,从而拉动了全区增速。而今年保安公司增速放缓, 3月份,达信保安的增速只有13.2%,故3月整体增速只有22.4%,比2月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比去年3月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达信保安公司今年3月以后的增速还将更低(企业统计员预测今年增速只有5%左右),这将对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增速造成重大影响。  

    2.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要求更严。从2018年底开始,服务业企业升规标准作了调整,除基础条件外,以收入达标入库,企业需要提供纳税申报表表和附列资料;以从业人员达标入库,企业需提供加盖社保部门和单位公章的从业人员缴纳社保证明,也就是说,缴纳社保的从业人员必须够50人才可以升规。这些新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升规工作难度加大,制约了我区规上服务业企业的数量增长。  

    3.今年小升规企业对拉动全年增速无积极作用。每年的小升规企业基本上都是过去注册的企业,入库工作按国家规定是在11月左右开展。在企业符合入库条件,各项资料准备齐全的前提下,经过区、市、省、国家四级服务业专业和名录专业的重重初审、终审各个环节,最终要次年初才能确定是否入库成功。而市局核定GDP采用的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11月的数据,因此,小升规企业入库只对次年的增速起积极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2019年我区要完成市上下达的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的目标任务极为困难。  

    三、下步工作建议  

    1.狠抓企业入库工作。由于我区在库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同时缺乏新的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是挖掘大型企业特别是新成立大型企业入库(指工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时间为2018年10月份之后,且在入库时其营业收入或者人数达到入库标准的企业)。目前,从四经普单位登记情况来看,有四家企业(达州市睿商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达州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太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达到入库标准(由于他们都属于小升规企业,入库后只能为明年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另外了解到新成立的达州市猪八戒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有潜力可挖,下一步,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新入库和小升规企业的入库工作。  

    2.密切跟踪企业经济运行。多深入开展辖区内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调研工作,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对市场走势的监控,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调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谋划;同时找出整个行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分析落后原因,提高部门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建议由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区统计局及早进行工作研究,主动作为,及时增添工作措施。报数期间,区统计局每天汇总情况并及时反馈区商务局,便于掌握全方位情况,加强工作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区上领导进行报告,争取领导的重视和解决。  

            4.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我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存在为完成任务应付了事的现象,新企业入统后,当年报数没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最后被国家强制退库的情况突出。建议强化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督促在库企业按时按质报送报表,确保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客观真实,防止大起大落,不漏报,不瞒报,全面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