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中聚焦“防、查、转”三大核心环节,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构建从预警到处置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汛期安全形势稳定。
一、预警传递闭环:全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精准监测分级研判。联动气象、地质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生成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红、橙、黄、蓝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为后续精准推送奠定基础。二是多元推送高效触达。创新采用“短信 微信 电话”三重提醒模式,将预警信息快速传递至乡镇、村社、隐患点监测员及受威胁群众,确保10分钟内信息触达。三是回执反馈闭环核验。建立“接收回执”制度,要求各责任主体在1小时内反馈信息传达情况,本次汛期预警信息传递率、反馈率均达100%,无信息延误、遗漏问题。
二、风险隐患巡排查:全方位织密“隐患排查网”
一是健全排查机制。落实“日常巡查 专项排查 雨中核查”工作机制,明确排查责任到人、到具体隐患点,确保排查无死角、无盲区。二是强化排查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基层网格员组成5支排查队伍,对辖区内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崩塌、泥石流)开展“拉网式”巡查,重点核查坡体变形、排水系统、警示标识等关键要素。三是动态管理销号。针对强降雨时段实行“1小时一巡查、重大隐患随时查”,累计发现整改10处小型隐患;建立隐患点“一点一档”,动态更新隐患情况,实现排查、记录、整改、销号全流程可追溯。
三、避险转移安置管控:全环节守住“生命安全线”
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坚持“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原则,提前明确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点,确保转移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安全高效转移。根据预警等级启动转移预案,累计组织5处高风险隐患点30名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全程专人引导、清点人数,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三是严格安置管控。设立2个临时安置点,配备基本生活物资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通过网格员巡逻、电子围栏预警,杜绝群众擅自返家,本次汛期转移群众零伤亡、零意外。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防、查、转”闭环管理机制,细化各环节工作流程,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切实将安全防线筑得更牢、更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