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通川区综合行聚焦校外违规培训突出问题,重拳出击,有效震慑了校外违规培训行为。
注重事实证据相符,让执法“有力度”。
区综执局坚持“无证据不执法”原则,在整治行动中严格规范执法流程。一方面,通过前期摸排、群众举报、部门移交线索等方式,精准锁定涉嫌违规培训的机构证据;另一方面,执法人员现场核查时,详细收集机构办学资质、培训内容、收费凭证、上课记录等关键证据,确保每一份证据都真实、合法、有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坚决杜绝“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执法情况,让每一起行政处罚都经得起检验。
注重处罚与教育结合,让整治“有温度”。
在从严执法的同时,区综执局始终秉持“教育为先、处罚为辅”的理念,避免“一罚了之”。对情节显著轻微的违规培训行为,执法人员先向机构负责人宣讲《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违规培训后果并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主动整改;对情节严重的再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并在处罚后持续跟踪,督促其彻底纠正违规行为,实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
注重过罚相当,让监管“有尺度”。
通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格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制定出台通川区《校外机构违规培训行政罚款裁量实施细则》,根据违规培训涉案人数、违法所得的情节轻重、影响范围、整改态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处罚标准,确保处罚力度与违规行为相匹配。此次查处的3起案件中,执法人员综合考量机构违规培训的时长、涉及学生人数、收费金额等实际情况,分别作出3000元、3500元、4000元的行政处罚,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避免了“畸轻畸重”,让被处罚机构心服口服,也为校外培训市场划定了清晰的“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