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其土地资源占用少,环境效益好,产值、利税贡献大的优势,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区建筑业的基本运行态势、对经济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措施建议进行分析。
一、2019年第一季度建筑企业完成情况:
2019年第一季度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有50家,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9.9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0.75亿元,同比下降了72.6%。竣工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90022平方米,同比增长18.2%。
二、2019年第一季度建筑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合同额大幅度增加,施工企业稳定,施工任务充足。全区建筑企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建筑市场。一季度,签订的合同总额99.13亿元,比去年增长23.5%。施工任务增多,为建筑业的发展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2、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推动全区经济加快发展。全区建筑企业一季度共完成产值29.9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26.78亿元,增长11.6%,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68亿元,下降了5.4%,其他产值1.49亿元,增长了3.2%。
三、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质整体偏低,规模较小
通川区建筑企业共50家,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特级资质企业0家,一级资质企业仅9家,仅占18%;二级、三级资质企业41家,占82%;2019年一季度,全区50家企业中产值1亿-5亿的企业7家,占比14%;产值5000万元-1亿企业8家,占比16%;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18家,占比36%;1000万元以下的17家,占比34%。企业资质等级整体偏低,竞争力“偏弱”。建筑业招投标市场对竞标企业资质要求越来越高,低资质企业中标率相对较低,相当部分工程被外区高资质建筑业企业承接,本区部分企业承接不到大项目。
2、应收工程款增长较快,制约企业发展。2019年第一季度50家建筑企业应收工程款为14.75亿元,同比增长110.45%。由于受房地产、建筑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上涨等诸因素影响,多数企业生产成本增大,利润减少,使原本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更加困难,再加上销售、管理和财务等费用的增长,直接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应收款增加使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同时间接导致企业融资费用增长,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3、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拓展建筑市场能力。建筑业企业的人才、技术、机械的优势缺乏,在市场开拓的竞争力不强,对外承揽工程能力弱。建筑业结构上存在总承包企业不强、专业承包企业不精的现状,也制约了全区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壮大。由于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拓展竞争市场能力,
4、企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近年来我区建筑业企业逐渐由单纯以房屋建筑为方向向市政、交通、装饰等专业领域发展,但从全区建筑业情况看,房屋建筑业仍是我区建筑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内部产业机构发展不够多元化。
四、建筑发展的几点建议:
1、建议主管部门发挥“主管”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管理、调度。加强向上级对接,争取工作支持。统计部门加强数据监测、分析、汇报,和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确保信息对称。
2、加大力度新企业摸排、入库。一是主管部门要树立“要有数先入库”的理念,加大摸排入库工作力度,清理有在建项目而未入库的企业,及时按统计标准及程序督促企业入库。二是多元化摸排入库,从全区建筑业情况看,房屋建筑业仍是我区建筑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内部产业机构发展不够多元化,同时还存在一些装饰行业、道路建设行业漏统,建议要多元化发展建筑业,进一步调优结构,不能单一入库房屋建筑项目企业。三是为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注重企业入库的质量,不能只保量不保质,提高入库通过率。
3.加强统计业务指导。统计部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确保统计业务能力提升,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经常性的开展培训和一对一业务指导,在报数期间加强企业数据监测、分析,上报一个监测一个,并及时向上、向主管部门反馈情况,确保高质量报数。同时会同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督促,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支持,确保企业“三账合一”,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