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炙烤,热浪滚滚。在通川区,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纷纷敞开大门,化身“夏日清凉驿站”,为周边居民撑起一片荫凉。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走进西城街道巴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凉意扑面而来。设施完备、环境温馨的空间里,温度舒适宜人。居民们有的静心阅读书报,有的三五成群低声畅聊,还有的在活动室挥拍打球。燥热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只留下安宁与惬意。
社区工作人员也未曾停歇。他们主动融入纳凉的人群,宣讲最新惠民政策,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倾听居民意见建议。小小的“纳凉点”,悄然变成了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议事厅”。
据了解,每天来的人很多,也很热闹。大家一起歇歇凉,看看书报,拉拉家常,打打球。而且居民还可以到社区来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社区成为了居民们的第二个家。
避的是难耐的暑热,暖的是群众的心房,连接的是党群干群的深厚情谊。巴凤社区计划将“清凉驿站”常态化开放。对于居民们提出的关于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为老服务等意见建议,社区承诺将认真梳理,建立台账,及时研究解决,确保“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凉风抚平燥热,笑语驱散烦闷。巴凤社区的“清凉驿站”,是通川区应对酷暑、关爱民生的一处生动注脚。在区级层面的部署和号召下,各街道、乡镇闻令而动,将辖区内最便捷、最舒适的公共空间一一解锁,让清凉及时传送到居民身边。
这一处处“清凉驿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物理空间,更成为传递政策、沟通民意、凝聚人心的温暖港湾。“驿站”的大门敞开,服务的温度常在,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在点滴关怀中悄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