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汛期的到来,暴雨、洪水、雷电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给危险化学品领域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危化品一旦因受潮、进水、泄漏或高处滚石砸中易燃易爆仓库等极易引发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通川区狠抓“四个强化”做好危化领域防汛工作,筑牢汛期“安全堤”。
强化风险研判,精准预警防控。通川区应急管理局与气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通过对气象数据、水文资料的实时分析,提前精准预警汛期极端天气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一旦有可能影响危化企业的恶劣天气信息,借助微信工作群迅速、准确地传达至每家危化企业,确保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强化隐患排查,确保整改到位。在危化领域开展拉网式汛期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企业的储存设施特别是遇水反应、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品的仓库、生产装置、电气线路、防雷防静电设备、排水系统、滑坡地段、应急物资储备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建立详细的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实行“清单式”管理,整改完成后进行“回头看”复查,确保隐患彻底消除,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督促危化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演练模拟暴雨引发洪水倒灌、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多种突发场景,检验企业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速度、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处置水平。在演练过程中,注重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从事故报警、应急指挥启动、救援队伍集结、现场抢险救援,到人员疏散撤离、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等,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确、执行到位。
强化值班值守,保持信息畅通。严格落实危化企业汛期24小时专人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企业安全生产动态,定时对生产厂区、作业现场进行巡查,特别是在暴雨时段,加强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危化领域防汛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危化企业安全度过汛期,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