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6个案例入选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来源:通川区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5-07-10
点击数:人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教育领域,教师人工智能(AI)应用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瓶颈。校际发展不均衡、教师AI素养差异大、优质资源分散等问题,使得传统培训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持续性提升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区教育局联合高校、科技企业等,共同组建了区域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共同体,以集团联动为机制,推动跨校协同、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探索出一条区域教师AI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五级协同管理机制,搭建分层推进体系

创新建立区教育局-教育集团-学科教研组-种子教师-专家团队五级联动体系,统筹全区58所中小学组建16个教育集团,遴选区级种子教师672名,形成1名导师带3个学科组、每组3名种子教师辐射全员的裂变式培养模式。联合北师大、中央电教馆、成都师范学院、科大讯飞等单位组建专家智库,开发《智能教学标准框架》等多项指导文件,开展专项培训5类,构建起行政推动专业引领技术支撑的全域推进网络。

二、实施三层联动推进模式,实现闭环能力提升

建立行政三层牵引、指导三层渗透、应用三层传导机制:

(一)行政牵引:区级制定《AI素养三年行动计划》,分解任务至16个集团;集团依托智能研修平台组建240个学科教研组,实现备课-教研-评价全流程线上协同;校际开展跨校教研500余场,共享AI课例237个。

指导渗透:专家团队开展理论技术双轨指导,区级教研员实施每月入校诊断季度专项培训,集团骨干建立24小时答疑群,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

应用传导:构建区定标-集团转译-校本创生三级教研体系,开发AI融合课例,形成观课-建模-迭代校本研修模式,教师AI应用覆盖率大幅提升。

三、创新五阶闭环培养路径,深化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学、践、导、赛、用五阶培养路径,形成理论筑基实践锤炼协同指导竞赛驱动全域推广的闭环发展体系。五阶路径环环相扣,系统破解教师AI能力提升中的认知、技术、应用难题。

1.双线融训筑基:开展理论革新技术实训混合培训,672名种子教师完成120学时专项课程,掌握智能备课等6项核心技能。

2.高阶实战锤炼:选派200名骨干赴高校脱产研修,通过原型构建-专家精修三轮迭代,孵化精品课例143节。

3.竞赛驱动创新:建立三级进阶赛制,举办教学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展评大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精品课大赛等赛事活动,驱动教师教学创新,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4.全域辐射推广:建成课例包微课程工具集三位一体资源库,开展巡回展推送优质资源,切实加强对教师AI课堂赋能。

喜结硕果:

我区教师在参与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组委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得丰硕成果:全国共遴选了1000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我区6个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其中,通川区西罡学校《数治班级  . 智育未来:AI驱动型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达州市高级中学校(江湾城校区)、达州市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中心,通川区实验小学校《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促进五育融合发展--人教版《落花生》教学案例》,通川区电化教育馆《区域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共同体实践》,达州铁路中学《跨学科教研驱动五育融合--铁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证研究》,通川区金山小学校、通川区电化教育馆《“2 3 6”数智教研新范式--以《角的度量》为例》等6个案例入围。


                                                     达州市通川区教育局    

                                                                                    20257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