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兜牢救助基础盘。构建立体化社会救助体系,通过大数据动态监测、网格化精准摸排等方式主动识别困难群众,同时创新“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突发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及时有效,建立“一户一策”定制帮扶措施,推动社会救助从“物质保障”向“服务提升”升级。1-6月,新增农村低保92户140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8人,发放临时救助6人。
(2)优化老小服务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矩阵,组建由网格员、志愿者构成的“银龄关爱队”,定期开展上门探视,为失能老人提供助餐、代购等“定制化”服务。针对未成年人实施“青苗护航”计划,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学习用品、心理辅导等关爱礼包,搭建成长守护屏障。1-6月,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500余次,走访慰问留守儿童300余次。
(3)畅通助残快车道。创新“助残直通车”服务模式,开通线上预约、上门办理通道,协助残疾人完成证件申领,建立“生活补贴护理补贴专项帮扶”多维保障体系,为残疾人精准落实补贴政策,同时提供医疗康复、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让残障人士共享社会发展成果。1-6月,协助完成证件申领17人,联合康复机构开展“送医上门”服务2次,组织残疾人技能培训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