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川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稳增长、促振兴,惠民生、保安全,全年GDP总量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通川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4.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67.7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29.2%和6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 : 33.2 :59.4调整为7.1 : 27.9 :65。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GDP的比重6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95.6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11.1%。
三、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7.1亿元,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8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2.5亿元,增长13.9%;牧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1.5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增长4.4%。
粮食播种面积48.7万亩,下降0.2%。其中,水稻19.4万亩,增长2.7%;玉米10.1万亩,增长8.2%;豆类4.5万亩,增长9%;薯类13.2万亩,下降12%;油料播种面积16.7万亩,增长10.1%,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8.7万亩,增长2.1%。(产量见表1)
表1:2023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绝对数(万吨) | 比上年增减(b)% |
粮食 | 18.8 | 2.5 |
#稻谷 | 9.6 | 4.6 |
玉米 | 4.6 | 9.7 |
薯类 | 3.7 | -12.6 |
油料 | 2.5 | 1.7 |
#油菜籽 | 2.2 | 11.8 |
瓜果 | 3 | 4.8 |
蔬菜及食用菌 | 36.8 | 6.7 |
全年猪肉产量2.7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0.2万吨,增长0.6%;羊肉产量0.09万吨,下降1.3%;禽肉产量0.6万吨,下降1.2%;禽蛋产量0.8万吨,增长4.6%。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规上工业总产值373亿元,下降0.8%,产销率9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6.8亿元,比上年下降2.5%,实现利润总额6.5亿元,增长296.7%。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钢筋增长14%,线材增长4.8%,钢化玻璃增长56.2%,精甲醇增长2.6%(见表2)。
表2: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主要产品 | 单位 | 累计 | 增长b % |
钢筋 | 万吨 | 312.5 | 14 |
粗钢 | 万吨 | 273.6 | -5 |
生铁 | 万吨 | 230 | -1.6 |
线材(盘条) | 万吨 | 74.2 | 4.8 |
饲料 | 万吨 | 31.8 | -13 |
钢化玻璃 | 万平方米 | 30.2 | 56.2 |
水泥 | 万吨 | 29.7 | -48.5 |
精甲醇 | 万吨 | 12.8 | 2.6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0.3 | -47.6 |
砖 | 亿块 | 6.4 | -50.3 |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7个,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下降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04万平方米,下降11.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其中,国有投资增长50.3%;民间投资下降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7%(见表3)。
表3: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累计b % |
固定资产投资 | 5.7 |
#国有投资 | 50.3 |
民间投资 | -10.8 |
#第一产业投资 | 517 |
第二产业投资 | 73 |
第三产业投资 | 7.7 |
#5000万元以上项目 | 28.7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15.8 |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7%,施工面积523.84万平方米,下降6.9%;商品房销售面积93.12万平方米,下降26.71%;商品房待售面积0.008万平方米,下降100%。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6.4亿元,同比增长11%。
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完成240.7亿元,增长10.6%;农村市场完成45.7亿元,增长12.9%。
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38.2亿元,增长11.5%;商品零售额248.2亿元,增长10.9%。
从限上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11.6%、金银珠宝类增长39.1%、通讯器材类增长17.4%、化妆品类增长17.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1%、日用品类增长7.6%。
全年进出口总额8807万美元。其中,出口额8675万美元;进口额132万美元;净出口8543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3年末,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272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8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5.9亿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4.6亿人公里。年末营运车辆数5881辆,出租车213辆。
全年邮政、通讯业务收入6.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2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4.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6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0.6万户。
2023年全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922.89万人次,其中,神剑园景区接待游客63.07万人次。
八、财政和金融
2023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0.6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79.2亿元,比年初增加221.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993.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72.1亿元;广义政府存款280.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298.9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亿元,增长17%。其中,住户贷款406.7亿元;短期贷款63.8亿元;中长期贷款34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74所,其中幼儿园99所,小学26所,普通中学36所,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区共有专任教师8728人,其中小学3107人,普通中学313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453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1964人,成人高等学校教师27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43511人,其中小学8685人,中学13846人,中等职业教育2736人,普通高等学校14496人,成人高等学校3699人。毕业生46319人,其中,小学毕业8130人,中学毕业12562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3794人,普通高校毕业1.1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毕业11739人;在校生183708人,在园儿童数21329人,小学49703人,中学4175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809人,高等学校42572人,成人高等学校1837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重点试验室1家,企业技术合同额1.3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艺术馆(站)24个,其中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陈列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10个,其中电影院8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9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区有线电视入户率(含网络电视用户)81.4%。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6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卫生机构床位89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598张。全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4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2486人,注册护师、护士3671人,卫生防疫人员180人。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馆7个;全民健身路径260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45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及能源消耗
全区全年造林面积826.7公顷,森林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8天,优良天数率90%。
全年全社会能耗总量363.6万吨,全区单位GDP能耗为0.882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7.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2%。
十二、人口
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出生人口5351人,人口出生率6‰;死亡人口2067人,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长率3.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43万人,农村人口21.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18%,比上年末提高0.1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92351人,比上年末增加379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5%。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6.5%;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3.8%;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0.2%;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1%。其中,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7.5%,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6.6%,衣着类支出增长2.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5.9%,居住类支出增长2.4%,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7%,比上年上升0.2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8.6%;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2.5%;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8.3%;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7.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11.4%,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9.1%,居住类支出增长3.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5.4%,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11%,比上年上升0.22个百分点。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6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435人。
全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557张,社区服务设施104个。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5803人和26860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1.2023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2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