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与文明风的深动实践 ——达州市通川区设置临时摊区管理纪实
  • 来源:通川区综合执法局
  • 作者:admin
  • 发布日期:2025-03-26
  • 点击数:人次
  •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创新临时摊区管理模式精细化治理为笔,城市“烟火气”与精细化管理绘就了一幅“秩序与活力并存”的城市画卷。既保障了民生就业需求,又提升了市容环境品质,成为城市治理的别样风景

      机制建立到位:部门联动破解治理难题

      通川区以“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核心,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交警、街道等多方力量,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针对市中心医院广场前早餐摊点占道问题,区综合执法局牵头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通过划定经营区域、规范外摆范围,既解决了交通拥堵,又保留了便民早餐的烟火气。

      此外,全区建立“点位巡查机制”,以500米为单元划分责任区,常态化巡查市政设施、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问题,并依托“多格合一”平台实现问题即查即改,确保整治成果长效化。

      规范管理到位:科学施策提升经营秩序

      通川区创新推出“定”管理模式(定时、定点、定人定项目),在城市运动公园二期等区域试点“流动商贩定时定占定点经营”,明确摊贩准入条件与经营规范。与此同时,达州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黄线划区、统一店招、期巡查等措施,杜绝占道经营与安全隐患。在达城珠市街通过“划线经营”和商贩外摆协商机制,化解人车争道矛盾,商户规范经营意识显著增强收入提升超30%。

      针对夜市经济,罗浮广场“星光里”街区引入专业化管理,要求商家统一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每日抽检商品质量,并划分特色功能区,既保障消费安全,又凸显本土文化氛围服务保障到位:民生优先激活城市活力

      通川区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导向,因地制宜设置多样化临时摊区:

      临摊区东城紫杉公馆西城黄泥碥等地设置12处临时摊区,提供21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农民自产果蔬销售,日均人流量超万人次摊贩月均收入增加1500-3000元。市民对临时摊区便利性满意度达95%以上。

      暖心小铺利用背街小巷闲置空间打造53个“暖心小铺”,为残疾人、低收入等特殊群体提供零成本经营场所,惠及困难群众200余人使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减少80%,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等投诉率下降65%。

      夜市经济升级改造罗浮广场夜市,引入5000平方米“星光里”文创街区,汇聚本土美食与文化创意,带动周边商户收入增长40%城市温度与治理精度双提升城市“烟火气”更暖人心,文明底色愈发鲜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