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一个体系。立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标,全力构建镇食安办、市场监管所、14个村(社区)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四方贯通协同、责任一体落实体系,推动实现责任主体末端发力、保障食品安全终端见效。同时,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明确小组长为信息员,分片负责食品安全工作,构建镇食安办、村协管员、组信息员三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镇—村—组”的畅通联动。
(二)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干部包保定期培训”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包保干部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经营主体”包保措施,三级干部联系包靠全镇4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同时,跟踪落实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包保干部参加2次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会上,认真学习了“食安督app”系统操作、“任务清单”督导等重要内容,让包保干部清楚干什么、怎么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明白人”。二是“线上宣传现场教育”机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以“3 f 15”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利用村社微信群、川善治等新媒体,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院坝等活动,不断提升宣传覆盖面。三是建立“联合监管跟踪督办”机制。坚持分类施策、部门联动,围绕食品源头、食品终端和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关键,对全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销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等各类问题行为。今年以来,排查出安全隐患25个,现场整改21个,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件,并进行行政处罚,坚决不让“带病食品”流入市场、摆上餐桌。
(三)使用五种方式。一是让“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为找准食品安全“痛点、堵点”问题,结合我镇实际,食品安全排查以种植、餐饮和经营等行业规范整治为切入点,深入排查整治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隐患,全面提升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让“小阵地”发挥“大民生”。磐石镇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监督抽查等,同时在辖区2个大型种植基地配备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严格落实抽检制度,“点”群众所想,“检”百姓所盼,用技术手段护航“田间到舌尖”关口。三是让“小单元”发挥“大合力”。为治理食品安全隐患,镇食安办联合市场监管所,按照包片原则联动整合队伍力量,组成14支执法小分队,加大食品安全督查频次和力度,使一线执法“最小作战单元”发挥“最大战斗合力”。四是让“小预警”筑牢“大安全”。为把食品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红黄绿”三色风险预警机制,对违规行为10条以上发“红色风险整改通知单”,6-10条发“黄色风险整改通知单”,5条以下发“绿色风险整改通知单”,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规范、事后改进”风险闭环处置,让“小预警”筑牢食品安全“责任墙”。五是让“小通报”发挥“大作用”。为增强企业食品安全隐患防控意识,强化隐患问题整改力度,通过召开问题交办会、面对面约谈提醒、通报等形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以隐患整改为起点,真正扛起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达到“通报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全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