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来源:区审计局
  • 作者:admin
  • 发布日期:2024-09-05
  • 点击数:人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区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自去年9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以来,区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区六届三次党代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系列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审计结果表明: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乡镇街委和区级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优服务、保主体、惠民生、保稳定,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纵深推进“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率先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汇聚起了强大合力。

    ——落实财政政策有力有效。2022年通川财政拓源增收明显,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58689万元,同比增长10.68%,税收占比39.89%。出台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拼经济成效明显。

    ——内审监督效能全面增强。抢抓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机遇,“三资”审计整改追缴退回资金202.32万元,挽回损失425.36万元,统筹盘活128.09万元,村(社区)两委、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40个,涉及金额169.99万元。凤北片区审计站代表全市45个乡镇片区审计站,受到了参加川渝审计合作会议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一县一品”工作再创新高。全省首创的经责审计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运用于今年的审计项目中,工作成效获审计署宣传推介、省审计厅领导充分肯定、市审计局全市推广。十二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工作措施》,明确将在全省推广“通川模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

    ——审计项目质量大幅提升。创新“1 1 N”审计工作方法,强化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审计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双提升”,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共完成审计项目84个,查处管理不规范资金87011.75万元,违规资金46.69万元,节约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2255.22万元,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13件,向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件,处理处罚4人。1个审计项目荣获全市一等奖、全省三等奖。

    一、区级预算管理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区财政局组织实施的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一是暂付款清理及库款管理不到位。存量暂付款清理消化目标任务完成难度较大;库款保障水平较低。

    二是未按规定征收缴纳收入。土地出让金欠缴52299.41万元。

    三是存量资金未及时清理盘活。区国库支付中心资金结存未收回涉及金额28.30万元。

    四是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不合规。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的76个建设项目已完工但未验收且未入资产账;违规发放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0.40万元。

    五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跟踪监管不到位。标准厂房补助项目资料不完整;景观绿化项目质保期满验收不及时,责任不明晰,存在增加补植费用风险;项目资金支付不规范;生均公用经费核定不实。

    六是会计核算不实。未将罚没收入纳入单位会计账务核算管理。

    二、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对区交运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超预算列支0.92万元;票据审核不到位;在行政账户中列支工会费用0.05万元;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0.96万元;未开展内审工作;多报交通费、会议费0.18万元;公务接待管理不规范;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

    (二)对区医保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基本支出项目化1.54万元;工会会计凭证附件不齐,涉及金额3.47万元;工会经费支付方式不规范,涉及金额0.48万元;决算报表数据不真实,差额总计6.72万元;预算报表编制不准确,差额总计7.00万元;医保基金账户使用不规范,涉及金额180.92万元;医保参保监管不严,为死亡人员缴纳医疗保险,涉及99人,共计8.96万元;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告医保基金收支、结余情况。

    三、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一)对安云乡人民政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重复发放值班补助1.84万元;无依据发放补贴3.72万元;截留冬令款1.21万元;大额经济业务支出未经集体决策,涉及金额13.20万元;工程款拨付不合规,涉及金额66.18万元;超限额使用现金支付2.44万元;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2.81万元;不规范票据列支14.91万元;大河村、二龙村共12人多报销差旅费0.36万元。

    (二)对碑庙镇人民政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346.82万元;合同履行不规范,涉及金额31.25万元;内控制度不完善;原始支出票据审核不严,涉及金额36.27万元;锣鼓村执行财经纪律不到位,涉及金额58.22万元;大额经济业务支出未经集体研究决策,涉及金额1.88万元。

    四、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一)对区一小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三重一大”制度落实不到位;“其他应收款”长期未清理,涉及金额522.26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损失风险,涉及金额1.40万元;“短期借款”长期未清理,涉及金额12.00万元;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558.72万元;账实不符涉及金额10.69万元;采购程序不规范;支付方式不规范,涉及金额3.58万元;会计凭证附件不齐全。

    (二)对区二小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虚列支出1.20万元;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差旅费支付方式不规范;财政票据管理不规范;财政代管资金账账不符;少计固定资产23.32万元;未按规定收取工会会员会费2.95万元。

    (三)对区七小新锦学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资金支付方式不规范;支付课后服务费会计凭证附件不齐,涉及金额45.19万元;食堂采购验收不规范;固定资产未入账0.19万元;办公设备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涉及金额0.18万元;原始票据不规范列支5.92万元。

    (四)对区八小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会计票据审核不严,涉及金额0.32万元;不规范票据列支,涉及金额8.42万元;合同签订不规范;工会经费未独立核算;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113.09万元;内控制度不健全;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

    五、重大专项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一)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应享尽享”助企纾困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差异化”,统筹协调待加强;未及时安排拨付资金;结余资金未及时收回统筹安排,涉及金额1.00万元;工作衔接不到位,导致64.00万元资金未发挥效益。

    (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所学校国有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3所学校国有资产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5所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已形成的资产未纳入资产管理,涉及金额6997.96万元;6个单位资产账账不符、账卡不符,涉及金额6357.58万元;1所学校资产管理系统比财务账少反映资产面积1267平方米;8所学校国有资产账实不符,涉及金额3452.87万元;1个单位报废资产未核销财务账,涉及金额10.17万元;5所学校未按规定完善资产变动、交接手续;1所学校28台废旧资产未进行报废;2个单位固定资产未按会计准则计提折旧。

    (三)区人民医院收费和采购等情况专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执行不严。项目重复收费,涉及金额58.62万元;超标准收取医疗服务项目费,涉及金额2.68万元;串换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涉及金额97.22万元;项目打捆收费,涉及金额40.11万元;未单设价格管理部门。

    二是药械采购政策执行不到位。药品采购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超合同期限采购药品,涉及金额124.09万元;未重新执行采购流程更换耗材配送企业,涉及金额66.21万元;部分捐赠医疗设备未计固定资产。

    三是网络与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医患数据存在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尚未完善将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有关规划;中长期规划编制滞后,影响发挥约束引领作用;不同部门相近项目重复布局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绩效;规划或年度方案执行不到位,项目实施存在随意性。

    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不到位。肥料实际采购价高于批复价,将面临14.95万元财政资金损失风险;工程建设过程管控不到位,财政资金损失浪费12.86万元;配套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影响高标准农田发挥作用;土壤改良工作还有欠缺,以发代施发放肥料7.12万元;编制虚假肥料发放花名册,造成财政资金损失14.23万元;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导致部分设施无法发挥作用;超比例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先招标后取得概算批复;财政评审金额高于概算金额,涉及金额49.62万元;项目建设进度迟缓。

    三是高标准农田建后管理不到位。县级验收把关不严,增加了化解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的工作难度;化解高标准农田存量“非粮化”不够有力,违规发放复耕补助、种植补助7.62万元;发展“非粮化”产业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冲突。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际亩均投入未达到0.30万元标准;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不够到位。

    (五)政府性投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存在多计工程价款问题,涉及金额2255.22万元。

    二是多个项目涉及增、减变更部分没有按照政府投资相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涉及金额44.16万元。

    三是个别项目合同部分条款签订不严谨、不规范,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履行相关义务。

    六、审计建议

    (一)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财政部门建立统筹资金管理台账,清理2022年统筹资金收支情况,延伸开展2023年资金安全自查。二是加强在教育、乡村振兴、工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环节的监督,防止挤占、挪用、虚列、套取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大暂付款的催收和化解力度,加强暂付款分类处置工作,积极消化暂付款,防止库款运行的潜在风险变成现实风险。

    (二)规范投资项目监管,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理顺部门权责关系,清晰界定部门的管理职责边界,明确履职程序、方式和范围二是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对适用招标投标法或竞争性磋商等规定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监督。三是各业主单位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和后续管理维护,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绩效。

    (三)加强重点领域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各行业部门要加大对下属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检查力度,督促因撤并、分立等资产权属或管理情况发生变化的下属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定期核对账务。二是卫健部门牵头完善医疗收费审批程序,开展医疗行业违规收费和药械采购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坚决打击医疗行业收费乱象。三是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内部管理的监督指导,保证各项经济事项事实清楚、程序规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