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健康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
  • 来源:区卫健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4-08
  • 点击数:人次
  •  


    达州市通川区健康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

     

        根据《《达州市健康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规划安排,结合健康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和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保扶持、分级诊疗、控制医疗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就医社会公示等八个100%”。全面做好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贫困患者区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神经性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等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减轻其个人医疗费用负担。201912月底前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规范应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每人给予补助,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进行救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每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每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医疗保障局、区残联)

    2.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在办理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时,对2.350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各统筹地区制定的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所需经费由区级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省级和市级财政给予补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医疗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

    3.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综合保障扶持成效。全面落实对2.350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等,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贫困孕产妇应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危急重症孕产妇确需转诊救治的除外,统筹使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等专项经费,超出限价控费标准的部分,由市、县两级统筹兜底解决,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神经性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等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减轻其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强化基本医保支付主体作用,改进大病保险服务水平,提高保障程度,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范围。2019年,在中央和省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的补助资金中,根据全部参保人数和一定人均标准落实专项经费,按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配,专项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牵头单位:区医疗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扶贫开发局、区卫生健康局)

    4.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重点依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动态、全程、精准监管,重点监管大处方、滥检查、泛耗材等过度医疗行为。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违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以医务人员敬业履职为主,落实多项优质资源下沉制度,贫困患者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动落实省、市级医院接诊贫困患者通报(报告)制度,充分告知贫困患者区域内就诊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贫困患者区域内就医。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医疗保障局)

    (二)实施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精准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期内每人免费体检1次的目标,2019年为94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对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继续开展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2.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度向每个贫困患者家庭发放1份健康教育材料、一份健康实用工具(盐勺、生熟砧板、毛巾、牙刷、体育健身用品等)、培训一名懂健康知识的家庭成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将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纳入慢病签约服务范围。完善区级医疗机构专家联系指导机制,分片协助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指导基层家庭医生规范诊疗,协调双向转诊,以满足贫困慢病签约患者刚性需求为出发点,探索一病一方一家一法等便捷有效服务模式,解决慢病患者购药不方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服务,改善慢病患者签约服务感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3.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治。强化贫困地区传染病的监测,做到年部署、季评估、月分析、日监测。强化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强化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对传染病进行重点督导,督促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控措施。(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4.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持续推进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工作线和乡镇一个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加强结核病防治,结核病发病率与全省差距由2015年的30%缩小至25%(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5.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指导培训20名健康管理员。开展针对性防治知识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重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6.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实施贫困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推动贫困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贫困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0-6岁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持续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和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7.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全面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卫生县城(乡镇)、健康乡村等区域健康促进工作,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落实、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针对疾病谱、群众健康需求,创新健康教育内容和传播方式,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五讲活动(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电视广播、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力争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三)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继续加强区人民医院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确保县级医院对20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率达95%。进一步加大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2.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与复兴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工作,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基层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在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7种大病和《四川省健康扶贫分类施治工作方案》(川卫发〔201684号)确定的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率排名前20类疾病的基础上,增加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神经性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等疾病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全面落实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病种(组)收费标准、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三定两加强措施,充分发动村医、计生专干等基层卫生健康队伍,做好救治对象的宣传、组织工作,为符合救治条件的贫困大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组织贫困大病患者到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力争大病救治率达100%

    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提高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多级多学科联合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业务数量和质量。积极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县级医院远程会诊量占院外会诊总量的50%以上。

    严格落实巡回医疗制度。县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开展4次,乡级医疗机构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回医疗活动。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整合对口支援专家力量,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巡诊、义诊活动覆盖所有乡镇。

        3.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专网建设,通过省级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实施远程诊疗服务,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三级医院要针对贫困地区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依托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中医学影像、远程心电、实验室检验、智能辅助诊断等功能提供服务。三级医疗机构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家庭医生上转患者渠道,为签约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并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强化专业人员学历教育,提升基层整体学历水平。拟通过高层次人才等方式引进3-5人,继续实施全科特岗计划、阳光天使、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和公卫人员等项目,充实贫困地区基层力量。强化在职在岗培训,提升基层人员履职能力。强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增加基层紧缺人才供给,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人。(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2.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增派帮扶力量,强化城乡对口支援的精准帮扶和严格管理,依托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3.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模式和乡聘村用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村医人数不足、能力不高问题,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与改革。鼓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空缺内,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鼓励乡镇卫生院具备资格的在编在岗卫技人员,选派到村卫生室服务。(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4.健全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并纳入人才目标绩效考核。继续推动职称改革,继续扩大评审权下放范围。在首席专家、领军人才、临床技能名师等人才评价项目中,适当扩人才入选比例。(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五)实施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

    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配齐配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不低于村级主要负责人的80%。坚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三、资金筹措

    为确保健康扶贫专项2019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共需筹措资金627.6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43.49万元,市县投入资金184.13万元。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517.0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80.4万元,市县资金 136.64万元。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项目94.9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7.49万元、市县资金47.49万元。

    (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项目省、市两级共计7.2万元。

    (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复明手术项目省级资金8.4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区委、区政府是健康扶贫的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投入主体,区级相关门和各乡镇办委要各司其责,通力协作,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按照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健康扶贫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区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做好健康扶贫工作业务指导,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在乡镇办委落地落实。

    (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大工作督导。成立区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和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加强健康扶贫工作调度,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督导,促进健康扶贫各项工作有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三)强化考核奖惩,确保政策落实。切实加强健康扶贫工作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推进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将严格问责。


                                                   达州市通川区卫生健康局

                                                         2019年4月4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