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三实三新”重拳治理路域环境
  • 来源:达州市通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作者:admin
  • 发布日期:2023-02-20
  • 点击数:人次
  • 通川紧扣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沿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创建畅、安、舒、美道路环境目标,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全区路域环境改善,服务水平大提升、安全运行大保障

    一、高位谋划出实招建立环境治理新机制

    一是通川区立足道路及沿线环境卫生实际,坚持以高点站位、高标定位、高质推进、高度协调为导向,紧扣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牵头揽总,成立了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联防联治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区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严格督促考核,主动施为,积极谋划,研究制定了《通川区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联防联治机制方案》,真抓实干向前推进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三是积极推行路域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应急抢险“311”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公路坑凼3日修复、安全护栏缺损1日更换、坍方垮塌1日处理)、联防联治专报机制三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整治隐患。

    二、脚踏实地办实事育出齐抓共管新格局

    一是区级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履责,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前移巡查上报整治关口采取巡患排危、查超治限督促指导、管理养护等手段,强化路域环境卫生源头治理。截至目前开展部门联合执法22次,出动2300余人次,查获违法运输车辆306卸载4123,查处倾倒垃圾56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个,督促指导重点点位整改16个,管理养护道路总计2798公里。二是各乡镇街委严格按照辖区负责制的基本要求,切实强化辖区内公路及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按照治理标准,因地制宜,全区共安排道路清扫保洁人员69270余人次,路基处治1700余立方米,新建挡土墙1000余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21000余平方米,洒水车洒水3000余车次,清理塌方2000余处8000余方保证了条条道路定人、处处点位达标。三是运用互联网 ”模式,推进智慧交通管养,建成道路养护信息平台车载视频巡查系统,实现道路路产数字化、巡查监督实时化、考核评估精准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创新建立道路数字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全区道路管理质效G210线全省PQI检测排名前三,明磐路被评为全国美好幸福路

    三、多措并举求实效奋力打造魅力新通川

    一是加强市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对客货运周边、农贸市场、场镇沿线、干道周边门店摊位经营业主及住户的教育工作,鼓励经营业主自觉自愿主动维护铁路、公路沿线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三线三边三地”(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城市周边、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饮用水源保护地、居民聚集地、人居环境示范地)治理和道路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3次,设置专项整治宣传横幅257条,发放通告及小册子65000份,网络媒体报道34次,真正将公路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用好共同富”的思想刻入了群众心中。二是建立健全路域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路域环境常态保洁、快速发现、快速交办、快速整改、快速督办五项机制,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体系构架,确保路域环境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机制建立后,共有效解决各类路域环境问题311个,保障了路域环境的时时新、日日新、处处美三是持续完善路域环境卫生联防联治专报机制。坚持靶向意识,建立问题巡查、整改、销号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注明具体位置,分析具体问题,做到问题“不整改,不销号效果不理想,不销号;不扯回销,不销号。持续完善每周专报报送制度,坚持红红脸、出出汗常态化,严厉杜绝责任落地不实、工作水平不高、治理效果不佳等现象。截至目前,累计报送专报75期,累计解决问题311基本实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运行安全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