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中心城区特色街区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 来源:区综合执法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3-18
  • 点击数:人次

  •    一、老街老巷现状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提升居民素质、强化城市管理、塑造城市风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城市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得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市、区先后对朝阳西路、通川中路、通川北路、中心广场等城市主干道进行了风貌整治提升和37条小街小巷路面硬化工作。但中心城区由于受历史规划建设等因素影响,小街小巷及老旧居民院落较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市民怨声载道,反映强烈。其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老旧院落物业管理缺失。经统计,老城区老旧居民小区有300余幢,涉及片区街(路、巷)20余处,大多数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基本依靠社区出资,“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二)管(网、线)杂乱无序。水、电、气及各类通讯管线(俗称:蜘蛛网)随意铺设安装,强电弱电混合包扎现象十分普遍,多年不用的废弃管线从未进行过 “瘦身”清理,不但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还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三)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老旧小区民房为砖混或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外墙脱落、掉砖等现象时有发生,院落围墙倾斜、开裂,甚至垮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辖区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在近几年紧急处理类似事件逐年递增,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四)违法建设难以治理。很多居民住户擅自在楼台顶加装顶棚,在旁边搭建临时建(构)筑物,若强行拆除,有拆垮原建筑的风险,同时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有的是为了遮风避雨需要),治理难度和治理成本较高。

    (五)市政基础设施滞后。中心城区很多老旧小区巷道由于历史原因所致,巷道相对较窄,按市政管护权责划分,基本在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未纳入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建设范围内(一般由产权人自行负责)。诸如污水管网堵塞、路面破损,路灯安装等工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和更新,一直依靠辖区解决。

    二、特色街区打造措施及做法

    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我区启动实施了大北街片区环境改善及商业示范街打造工程和大北街片区水车楼巷、蒲草田巷、庞家巷等三个老旧居民小区楼院整治提升工程。

    (一)大北街片区环境改善及商业示范街打造工程。按照市政府专题研究通川区大北街片区环境改善提升暨商业街示范打造工作的会议纪要(达州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第10期)相关精神,在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2018年3月5日正式启动了大北街片区整治工程。工程项目投资估算4200万元(财评工程预算控制价3056万元),合同中标价2752万元。实施内容:雨污管网分流、综合管廊建设、人行地面铺装、亮化灯带设置、人文景观造型、植绿补绿经及墙体立面和店招的修缮等。工程于2018年10月竣工,2019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二)大北街片区水车楼巷、蒲草田巷、庞家巷等三个老旧居民小区楼院整治提升工程。作为2018年中心城区八大民生实事之一,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于2018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工程投资估算1382.02万元,财政评审1056.4325万元,中标价为1024万元。实施内容主要为:管线清理整治、墙体瓷砖铺贴、瓦艺造型、亮化安装、空调水管设置、院落门头增设、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广场打造,艺术作品创作等。工程2019年春节前交付投入使用,目前还在督促施工作细节处理和整改完善阶段。

       通过在老城区实施的这两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点赞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基本达到了居民满意、市民支特、游客向往的总体态势。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注重宣传发动。在项目实施前,辖区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多次召开片区居民住户、商家业主代表会,广泛听取、收集、征求意见,对合理可行的建议及时体现在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中,得到广大市民支持和配合,减少了施工阻力。

    二是强化设计理念。风貌整治设计是关键,设计之初,多次组织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实时数据资料,准确掌握街(路、巷)及建筑物现状。初稿形成后,市、区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组织会审设计方案,相关部门、专家人识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使设计方案不断优化,接地气、上档次。达到了改善了城市功能、汇聚了商业人气提升市民对老旧城区的文化记忆、标识记忆和历史记忆,留住 “乡愁”整治目的

    三是精心组织施工。在实施工程中,业主单位专门落实了现场人员,实行全方位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监管。并会同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扬尘、噪声、污水得到有效控制不扰民,同时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控制工程造价,杜绝擅自增(减)工程量和超预算行为。

    四是主动争取支持。中心城区大多数行政审批及管理权限在市一级,特别是管(网、线)迁改整治工作涉及产权单位众多,通过积极向市级领导汇报和主动沟通协调市级主管部门,得到时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使大北街片区管(网、线)得到了及时的清理整治和迁改,先后清除各类废旧电线30余车,更换各类表箱100余个,迁改线路4500余米,为施工作业提供了良好工作环境,确保了打造整体效果。

    总体来说,在大北街片区试点打造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商业示范街区,对改善城市功能、汇聚商业人气、提升城市形象具有积极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实施老旧居民小区环境整治提升,既弥补了城市建设规划短板,又能赢得了民心,还推动城市旅游文化发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三、下步工作建议

        根据中心城区老街老巷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已整治完的特色街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延伸推进特色街区打造。大北街商业步行街已初具规模,打造后商气和人气均有大幅提升,但收到社会信息反馈,大北街目前整体偏短,体量较小,且周边街区风貌还有一定的差距离。建议以大北街为轴,延伸整治来凤路、荷叶街、中心广场等街区风貌,做大做强商业街区特色和体量。

    (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按照“轻、重、缓、急”的优先顺序,力争在3-5年内将老城区小街小巷及老旧小区整治完毕。以解决“脏、乱、差、破、危、为重点,并充分挖掘街(路、巷)“市井”文化,提升市民朋友和游客对老城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标识记忆。

    (三)合理设置开(竣工)时间。中心城区整治工作与其它区域有所不同,从以前打造工作来看,下达整治任务到集中施工阶段基本在三、四季度或临近春节,正是商家生意旺季和返乡人流高峰期,市民和商家意见较大。建议可采取第一年下任务,第二年开工建设的方式,这样既能确保工程质量,又能得到市民更大的支持。

    (四)加大市级财力保障。中心城区老街老巷数量多,整治体量大,按照市、区城市建设职能主要应为市级。建议在项目实施上市政府应加大财力保障,确保整治资金到位。

    (五)建立管护修缮机制。近年来,市、区政府通过风貌整治的街(路、巷)及特色街区,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居民住户、商家业主擅自更改统一打造的风格现象较为普遍,且自然和人为损毁问题得不到及时修缮,严重影响打造后整体效果。建议市政府对统一打造的街(路、巷)及特色街区每年预算一定的工作经费,建立常态长效的管护和修缮机制。

     

                 达州市通川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

                            20193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