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02
点击数:人次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单位: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

    周明洋

项目负责刘永权

编写人员:聂海洋 陈兴华

制图人员陈兴华

    核:徐志礼


  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

企业名称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法人代表

周明洋

联系电话

18981480005

单位地址

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骑龙村一社

矿山名称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采矿许可证

□新申请     □持有     □变更

以上情况请选择一种并打“√”

单位名称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周明洋

联系电话

18981480005

姓 名

职 责

联系电话

陈兴华

主编

15760695710

聂海洋

编制人员

13350793756

徐志礼

矿总工程师

18180186689

刘永权

矿长

13458462226

 

 

 

我单位已按要求编制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保证方案中所引数据的真实性,同意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对文本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公示,承诺按批准后的方案做好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

请予以审查。

           申请单位: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联 系 人: 吴明兴

                    联系电话:13330838399

 


  

  1

一、任务的由来1

二、编制目的1

三、编制依据2

四、方案适用年限3

五、土地占用情况3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3

一、矿山交通位置3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4

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5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7

一、矿区自然地理7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10

三、区域社会经济概况16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7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17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18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8

一、斜坡稳定性18

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19

三、矿山矿渣堆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9

四、矿井排放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9

五、矿山开采对临时用地地质环境影响19

六、矿山租用临时用地对地质景观的影响19

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级20

第四章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23

一、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24

二、破坏土地情况汇总24

三、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24

第五章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31

 、预防控制措施31

二、工程技术措施32

三、生物措施32

第六章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33

一、工程设计33

二、主要工程量37

三、含水层破坏修复37

四、水土环境污染修复37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9

一、经费估算依据39

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40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2

一、组织保障42

二、技术保障43

三、资金保障44

四、监管保障45

五、效益分析46

六、公众参与46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47

一、结论47

二、建议47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图

1:1000

2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损毁图

1:1000

3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规划图

1:1000

  

附表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附表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措施费估算表

附表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独立费估算表

附表4-11  矿山土地复垦费用预算表

 

  

1、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分类面积表

2、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勘界图

3、土地利用项目规划审查图

4、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承诺书

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6、审查意见

7、环境监测报告(融华检测(2021)字第051808号)

 


  

、任务的由来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工程施工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毁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号下发了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严格土地复垦管理,使国家和地方各项土地管理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现自然资源厅)办公室于2016年3月16日印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矿山土地复垦制度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6]12号文),明确将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及审查意见作为采矿权申请的必备要件之一。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以下简称“杨家沟煤矿”)系生产矿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需要,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为满足生产需要,拟进行升级改造,将产能提升至30万吨/年,目前432井(杨家沟井)为生产井,390井(柏林沟井)为接续井,即升级改造主井,为满足材料和矿渣临时堆放,根据 390m井口现工业广场实际,并结合管理部门意见,拟申请在井口东侧用地1.5401hm2(约23.12亩),为此,杨家沟煤矿生技科组织编制了《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便为矿山企业合法有序用地及相关部门依法管理提供依据。

二、编制目的

1、根据国务院592号令《土地复垦条例》相关精神,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将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贯彻落实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通过《方案》的实施,使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损毁的土地得到及时复垦,使施工建设中被扰动、损毁的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有效防止压占土地及水土流失的发生,使矿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通过《方案》的实施,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用征收、落实等提供依据,做到土地复垦与矿区生产统一规划,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生产计划,履行职责,加强管理。

三、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国务院第592号令);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

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74号)等。

(二)技术标准

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

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2011);

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 1036-2013);

4、《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

7、《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等。

(三)其它依据

1、《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3、最新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H48G018087),2022年2月通川区自然资源局提供。

四、方案适用年限

杨家沟煤矿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13年4月11日至2023年4月11日,矿山有效服务年限为壹拾年,该矿周边及深部尚赋存有较多资源,矿山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需要求,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生产能力30万吨/年的矿山,实际闭坑时间有6年以上。

特别说明:本方案按现相关政策规定,适用年限暂定2年,即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到期后,该矿视具体生产情况申请延续,同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方案》。矿山闭坑前须组织验收,合格后备案,并交主管部门。  

五、土地占用情况

根据达州市通川区国土勘测规划设计室测绘成果,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占用的土地属通川区双龙镇骑龙村三组所辖,拟占用土地类型见表0-1。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分类面积表   0-1

单位:h㎡

所属区

所属乡镇

权属单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合计

耕地

林地

工矿仓储用地

水田

旱地

有林地

采矿用地

地类号

11

13

031

062

通川区

双龙镇

骑龙村三组

/

/

0.0427

1.4974

1.5401

合计

 

 

0.0427

1.4974

1.5401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交通位置

杨家沟煤矿位于达州市城区313方向,直距9Km,行政区划隶属于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达川区大堰(插图1),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3′32″~10725′42″,北纬3115′37″~3117′55″。 

从矿山有简易公路东行1.5km与魏(兴)复(兴)路相接,再沿魏复路北行约3km到襄渝铁路双龙站、南行约16km到达州市城区,G210、达万铁路、G65包茂高速及省道202线都从达州市城区通过,交通方便。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矿山于2013年4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09021120004176,有效期至2023年4月止,矿区范围由28个拐点坐标圈定(表1-1),开采标高:西翼810~ b 0m标高,东翼610~150m标高;矿区走向长4.935Km,倾向宽155~1560m,面积5.098km2

 

 

 

 

 

杨家沟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

1-1

拐点号

2000国家坐标(m)

拐点号

1980西安坐标(m)

X

Y

X

Y

1

3460000

36442305

1

3459944

36442231

2

3460504

36442580

2

3460448

36442506

3

3460277

36443066

3

3460221

36442992

4

3461239

36443526

4

3461183

36443452

5

3461214

36444145

5

3461158

36444071

6

3461526

36444384

6

3461470

36444310

7

3461723

36444500

7

3461667

36444426

8

3462087

36444851

8

3462031

36444777

9

3462579

36445145

9

3462523

36445071

10

3462647

36445031

10

3462591

36444957

11

3463027

36445180

11

3462971

36445106

12

3462982

36445258

12

3462926

36445184

13

3463490

36445591

13

3463434

36445517

14

3463741

36445298

14

3463685

36445224

15

3464000

36445195

15

3463944

36445121

16

3464233

36444776

16

3464177

36444702

17

3463795

36444396

17

3463739

36444322

18

3463854

36444328

18

3463798

36444254

29

3463207

36443762

29

3463151

36443688

20

3462540

36443244

20

3462484

36443170

21

3462480

36443326

21

3462424

36443252

22

3462295

36443205

22

3462239

36443131

23

3462267

36443256

23

3462211

36443182

24

3461705

36442944

24

3461649

36442870

25

3461725

36442908

25

3461669

36442834

26

3461437

36442776

26

3461381

36442702

27

3461426

36442808

27

3461370

36442734

28

3460078

36442125

28

3460022

36442051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杨家沟煤矿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井,矿井现有3个井筒,分别是 432m杨家沟矿主井(生产井)、 390m柏林沟井(接续井)、 578m西山林场(风井),各井筒开拓开采情况简述如下:

1、杨家沟煤矿主井

杨家沟煤1983年建矿,平硐开拓,开口层位位于背斜东翼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J1-2z3)下部。开采K21、K14、K12、K10煤层。K21煤层平硐以上早已采空;K14煤层从八字口向南已与柏林沟井采通,向北掘进巷道长631.4m,已采544.4m,倾向上采至470m标高,已消耗储量3.6万吨;K12煤层从八字口向南作巷道长229.8m,已采200m,采高18m,向北巷道长616.7m,因瓦斯浓度高,只采了308.5m,已消耗储量1.3万吨;K10煤层从八字口向南作探巷31m,向北作探巷35.9m,均未开采。井口位置见(照片1-1)。

 

照片1-1     杨家沟主井位置

2)柏林沟井(排矸平硐)

平硐 斜井开拓,井口坐标:X=3461565,Y=36445156,Z= 390m。井筒方位133,井口层位位于背斜东翼的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第三段(J2x3)上部。井筒长843.6m,分别距井口709.2m、795.0m、831.4m、843.6 m处见K21、K14、K12、K10煤层。井口位置见照片1-2。

照片1-2    柏林沟井位置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矿区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杨家沟煤矿地处铁山山脉北段,铁山为一长条形山脊,山脊延伸方向与背斜轴向大致吻合(即背斜轴为山脊),也是地表水体天然分水岭,自然坡度一般25~36,局部有少量岩质陡崖斜坡。区内最高点为矿区北东侧的龙洞大包,高程950.1m,最低侵蚀基准面在东坡北侧的高炉沟,标高约360m,相对高差590m,地形坡度南端相对较陡,北端较缓,一般坡度为16,最大为30,以构造为主的侵蚀剥蚀性浅切割中低山丘陵地貌(见照片2-1)。   

 

                矿区地形地貌(向西摄           照片2-1  

(二)气象

据达县气象据达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炎热,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7.2℃,最高气温达42.3℃,最低气温-4.7℃。年降水量为829.7~1565.1mm,平均1208.3mm。降雨期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大日降水量194.1mm,最长连续降水量约380mm,最长续降水日16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为39天,最大积雪深度70mm。有霜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85.0mm,属湿度充足带。

(三)水文

区内无大的地表积水体(水库及堰塘),也无较大的河流,仅有横向冲沟分布,东坡分布有板桥沟、柏林沟、杨家沟等5条“V”字型横向冲沟;西坡分布有对屋沟、老林沟、石盘沟、杨家沟、蛇老沟等8条“V”字型横向冲沟,这些沟水均汇入双龙河,然后至阁溪桥流入州河,这些沟水流入冲坝沟后再向南流经贯子乡于龙会乡附近注入巴河,在渠县三汇入渠江,属渠江水系。

(四)植被

矿区范围内区主要为松树、柏树阔叶混交林等,林下植被有苔草、蕨类杂草分布,植被发育较好,绿地率一般70%以上,局部90%以上,(照片2-2

 

 

 

 

 

 

 

 

照片2-2   矿区植被

(五)土壤

矿区内土体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物为主,土壤主要为黄壤土类,包括黄砂土、黄泥土为主。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断续分布,一般厚0—1m,最厚3m,平均厚0.5m,分布于矿区冲沟两侧及缓坡地带(照片2-3、2-4、2-5)。 

A层:灰褐色表土层,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细粒状,结构疏松微粘手,植物或植物根较多,向下逐渐过渡。一般厚0.10-0.30m,最厚达0.50m。

B层:黄褐色含碎石粘土层,一般质地为中壤-重壤,呈棱形状结构,结构较紧密,粘手,表面见铁猛质胶膜,偶见铁锰质结核,碎石一般厚2-5cm,最大达8-15cm。含量2-8%。一般厚0.20-0.50m,最厚达2m。

C层:基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二者之比为5:1。

 

照片2-3  矿区土壤剖面

 

照片2-4           矿区土壤

 

2-1           矿区土壤剖面图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区以沉积岩类为主,第四系土层较薄,且零星分布,基岩出露相对较好,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现由新至老分述于下:

 (1)第四系(Q)

以全新统为主,多呈零星或条带状分布。其中坡、残积层(Q4dl el)多呈小范围分布于地势相对较平缓的斜坡河谷地带,岩性为黄灰、紫红色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含较多崩坡积块、碎石和角砾,呈可塑~硬塑状,土质不均,具有形成时间短,固结差,遇水易软化特点,易形成土层滑塌,为不良地质层之一,一般厚0~5m,最大厚约10m。冲、洪积层(Q4al pl)多呈条带状分布于长滩河两岸部分地段,岩性为褐灰色粉土、砂土,湿~饱和状,分选差,土质不均,含块、碎石和漂卵石,一般厚1~2m。

(2)侏罗系(J)

①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以紫红、综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浅灰色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夹杂砂岩及粉砂岩。工作区内仅分布于铁山隧道进出、口段及外围区域,厚度不详。

②下沙溪庙组(J2xs):岩性以紫红色薄~厚层状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绿灰色、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灰色中~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工作区内在铁山隧道进口附近和华莹隧道出口附近出露较全,一般厚250m。

③新田沟组(J2x):按岩性特征可进一步分为四段。第四段(J2x4)岩性以紫红色、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透镜状砂岩条带,层理不发育。厚90~128m,一般厚约100m;第三段(J2x3)岩性以灰、黄灰色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局部含钙质,水平层理发育,厚95~155 m,一般厚约118m;第二段(J2x2)深灰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和石英砂岩,层理发育,厚67~144 m,一般厚约105m;第一段(J2x1)紫红色、绿灰色泥岩为主,显层理,块状结构,中下部夹石英砂岩,厚95~155 m,约118m。

④自流井组(J1-2z):按岩性可进一步划分为三段。按岩性特征可划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东岳庙段(J1-2z1),为深灰色钙质泥岩及薄层状石灰岩,含大量介壳化石。本段厚36~65m,平均厚45m;马鞍山段(J1-2z2),为灰、绿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本段厚30~75m;大安寨段(J1-2z3),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与灰色石灰岩组成。顶、底部各有厚10m左右的灰色结晶石灰岩一层,中部夹数层薄层石灰岩,中上部石灰岩中含丰富的瓣鳃类动物化石。本段厚53~120m。

⑤珍珠冲组(J1zh):为灰、绿灰、浅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其底部为灰色细粒砂岩,该组厚138~162m。

(3)三叠系(T)

须家河组为含煤地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和含煤性可进一步划分为七段,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二、四、六段为砂岩段。

须家河组第一、二段(T3xj1 2)

浅灰、灰色厚至巨厚层状细至中粒砂岩,近底部含砾石,其厚度约160m。

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

为含煤段,又称“”下煤组,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中部及中上部含K5煤层及煤线,一般厚40m左右。

③第四段(T3xj4

灰色中厚层状中粒砂岩,中下部零星分布有砾石,砾石成份为石英、燧石等,砾径

一般为3~10cm,与下伏地层呈冲刷接触,厚43~98m,平均75m。

第五段(T3xj5):俗称“中煤组”,为井田主要含煤段之一,厚80.5~116.8m,平均厚93m。按岩性、煤层赋存情况,分为五个亚段:

第一亚段(T3xj5-1):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含煤1~11层,其中K11、K10煤层可采。厚19.8~57.5m,平均22m。 

第二亚段(T3xj5-2):灰色细粒砂岩为主,夹透镜状粉砂岩、中粒砂岩及薄层泥岩,常含泥质包体。厚19.80~38.50m,平均21m。

第三亚段(T3xj5-3):灰色砂质泥岩,含K14煤层,全段厚3.70~31.40m,平均20m。

第四亚段(T3xj5-4):灰色细粒砂岩为主,常含泥质包体,夹粉砂岩和中粒砂岩。全段厚4.70~28.40m,平均24m。

第五亚段(T3xj5-5):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含煤线,厚0~20.30m,平均厚6m。    

⑤第六段(T3xj6):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巨厚层状,风化后呈黄色,底部常含砾石,砾石成份为燧石。与下伏地层呈冲刷接触。全段厚37.79~64.23m,平均60m。

第七段(T3xj7):俗称“上煤组”。为井田主要含煤段,厚度15.8~55.4m,平均30m。按岩性及煤层赋存情况,将该段分为三个亚段:

第一亚段(T3xj7-1):以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含K22、K21、K17等煤层,厚3.90~25.20m,平均12m。

第二亚段(T3xj7-2):灰色细~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分选、磨圆度差,含较多黑色矿物,俗称“芝麻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接触。厚6.60~18.10m,平均16m。

第三亚段(T3xj7-3):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上部常有一层铝土质泥岩,且含鲕粒,偶见菱铁矿结核。含煤线。厚5~12 m,平均9m。   

(二)地质构造

1、褶曲

杨家沟煤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褶皱带西缘的铁山背斜北段倾没端的石门井田内,矿区范围内地N36E,东翼倾角南陡北缓,由68渐变为30,两翼由浅部的12左右向深部渐变为59。

2、断层

仅在矿区外围的新地层中发现2条断层,现简述如下:

(1) F1走向逆断层:位于矿区东翼南端新地层中,断层最大落差170m。该断层断距大,但远离煤系地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2) F5逆断层:位于矿区西翼北部,地面见新田沟组(J2x)地层重复,断层最大落差约70m,因远离煤系地层,对煤层开采无形响。

综上所述:矿区内除主背斜外,无次级褶曲,虽有2条逆断层,两翼倾角变化大,对煤层开采无影响,因此,矿区构造中等复杂。

 (三)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区内无大的地表积水体,但垂直山脉走向的季节性溪沟发育。矿区地势总体为由山脊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地形坡度为15~67,一般18~45,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型”,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沿沿东、西两侧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形式排泄出地表,各矿井井口是主要排泄通道,区内海拔高度460~760m,相对高差300m左右。地形坡度一般15~28,地形坡降较大,地表水迳流条件好。地下水最终排入州河或巴河。  

2、矿区主要含水层及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区内对井巷系统产生直接充水影响的主要是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水,其次是老窑积水。

区内主要砂岩含水层段分别有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底部砂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二亚段(T3xj7-2)即K21煤层顶板砂岩,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须家河组第五段第四、第二亚段(T3xj5-4T3xj5-2)砂岩,即K14煤层顶、底板及K12煤层顶板砂岩。这些砂岩段中,珍珠冲组底部砂岩之下有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三亚段厚约8m的泥岩隔水层相隔,对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一亚段各开采煤层一般不会造成充水影响。其余砂岩段之间均有较稳定的隔水性能良好的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同时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受充水空间的控制,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裂隙减少,富水性相对减弱。 

据井下观察,杨家沟煤矿平硐巷道局部砂岩段有滴水及散状浸出水,在软质岩体的巷段井壁一般为湿润状,局部呈滴水状。据矿方介绍,现432主井一般没有流水,井下多干燥,仅雨季局部有少量淋水。

3、矿井涌水量

1)矿井涌水量预算

杨家沟煤矿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井,故选用“水文地质比拟法”之单位面积法,概略预算矿井一期工程432m标高水平以上及二期工程矿井360m标高水平以上涌水量。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生产实践分析,选用以下经验公式进行预算。

即:Q=Q0 f F1(F2)(F2) Q较大=Q Q

                Q——矿井预算水平以上涌水量正常值 (m3/h);

                 Q较大——矿井预算水平以上涌水量较大值(m3/h);

                   Q0——矿井比拟水平以上涌水量正常值 (m3/h),系访问该主井系统一般期正常涌水量;

                   F2——矿井预算水平以上总斜面积 (m2),分别采用该矿技改后主井432m标高水平,360m标高水平以上煤层全部资源范围斜面积;

                   F1——矿井比拟水平以上已开煤层采斜面积 (m2),采用该矿副井系统300m标高水平以上煤层全部资源范围斜面积;  

                   Q——矿井较大渗入量,矿井副井较大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访问)之差值(m3/h)

涌水量预算结果详见插表2-2。 

预算结果:矿井一期工程(432m水平)以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1m3/h,最大值33.6m3/h;矿井后期,二期工程( b 0m水平)以上煤层开采后,全矿井总涌水量正常值49.5 m3/h,较大值94.2m3/h。本次实地调查与访问的矿井排水情况与预算情况基本相符。  

矿井涌水量预测估算表                     插表2-2

矿井比拟水平

现采水平(m)

432

采空平面积F1(m2)

865000

正常涌水量Q (m3/h)

11.0

大气降水较大渗入量

Q(m3/h)

6.2

预算水平(m)

432

 b 0

预算斜面积F(m2)

92051

3395000

正常涌水量(m3/h)

14.1

49.5

较大涌水量(m3/h)

33.6

94.2

 

4、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地下水以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各含水层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发生水力联系,矿井地下水补给、迳流条件差,经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小于0.1L/s f m。断层导水性弱,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即“一类一型”。 

(四)工程地质

矿井为平硐加暗斜井开拓,揭露的地层由泥岩和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煤层的顶底板均为泥质岩或粉砂质泥岩,运输大巷主要布置在须家河组第六段砂岩内(T3xj6),开采巷道均在较软的煤层和泥质岩地层中。

1、井筒围岩的稳定性特征

平硐揭露的砂岩和粉砂岩一般为中厚~巨厚层状,整体块状结构,结构面不发育,岩体完整坚硬,除局部偶见破碎带外,均为未支护的裸巷,其稳定性好。泥岩多为薄层状,层理和节理较发育,岩体强度低,井巷揭露后其稳定性差,较易发生冒落、片邦等现象,矿山均采取了砌拱支护等措施,现状较稳定

2、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特征

区内可采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部分为泥岩夹炭质泥岩,均属软质岩,一般厚0~2.0m,煤层顶、底板较平整,按照《矿井地质规程》地质条件分类标准,应属Ⅱ类顶板。 

(五)环境地质特征

1、地震

本区相当于原区域图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5)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第一组,属无震害区。 

2、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

杨家沟煤矿范围内除地面约450m标高以下有村民居住及耕地分布外,其余广为林地及植被覆盖。矿区周边目前除南陈家沟煤矿外,其余范围无其它厂矿企业,矿区生态环境较好。区内浅部过去虽有众多老窑,但煤层薄,开采厚度小,加之现有矿井在开采中采取了废渣充填煤层采空区等措施,未发生因开采引发的大面积滑坡、泥石流及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也未发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矿井生产中产生的矿渣堆弃在井口外荒坡上专门设置的场地中,矿渣堆弃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及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矿井平硐以上虽然煤层采空面积大,但煤层开采时间久远,对地表水的破坏作用很小。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空气清晰,空气质量好;溪沟水清澈透明,水源无污染。目前废水排放量不大(仅390井有涌水,一般期流量30m3h,雨季最大约60m3h),主要为矿坑废水和生活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小。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北接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南邻广安市,东连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川渝陕三省(市)之交汇地。其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180公里,幅员面积16591平方公里。市辖一区六县(市),即通川区、达川区、渠县、大竹县、开江县、宣汉县、与万源市,全市户籍人口700万人。

达州市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系重要的农产区,亦是优质炼焦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富产区,为川东北的物资集散地,中心地位十分突出。全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2351.7亿元,经济条件较好。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达州市通川区国土勘测规划设计室测绘成果,杨家沟煤矿 390m水平井口工业广场占用的土地属通川区双龙镇骑龙村三组所辖,拟占用土地类型见表2-3。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分类面积表   2-3

单位:h㎡

所属区

所属乡镇

权属单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合计

耕地

林地

工矿仓储用地

水田

旱地

有林地

采矿用地

地类号

11

13

123

62

通川区

双龙镇

骑龙村三组

/

/

0.0427

1.4974

1.5401

合计

 

 

0.0427

1.4974

1.5401

 

特别说明:杨家沟煤矿系原国营石门煤矿的一个井,石门煤矿由多个井口组成,主井有:高炉沟井、杨家沟沟、柏林沟井、寨子沟井、578井,因矿山改制,现为私营煤矿,仅保留有杨家沟沟、柏林沟井、578井三个井,井口的地面设施(道路、办公、住宿房屋、料场等)均在国营开采期建成,目前为延续利用,未再办理专门的用地手续,就柏林沟井而言,井口位于矿区范围外,拟租用1.5401hm2(约23.12亩),包括:已利用土地1.4974hm2(现工业场区,已损毁)、新增用地0.0427hm2(现为其他农用地--林地)。此为历史原因所致,矿山选择再次租用。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农垦活动、乡村公路、城镇建设,工程规模相对较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未见因上述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其影响、破坏小。

、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本次工作未收集到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案例资料,故本次未做周边资料对比。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本矿山为合法生产矿山本次临时征地范围位于矿区范围外侧约600m处 390m井口工业广场处,矿山开采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结合周边多个关闭矿山实际情况,矿山开采可能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如下:

一、斜坡稳定性

本区为中低山地貌,区内斜坡主要为岩质斜坡,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等软硬相间岩层组成。泥岩、粉砂质泥岩等较软岩层由于抗风化能力低,易形成凹地、槽谷地带,砂岩、灰岩等较坚硬~坚硬岩层抗风化能力强,多形成陡崖和山脊。地表残坡积层厚度一般小于5m。地形坡度15-28左右,区内植被较发育,人为破坏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小,除偶见局部岩体风化后有破碎掉块和浅表土层顺斜坡有局部范围的土溜外,未见大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故矿山临时用地附近斜坡基本稳定(照片3-1)

    

照片3-1   矿区植被发育

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区内未见大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原开采浅部煤层(含煤层露头)形成的采空塌陷区虽直达地表,但由于煤层较薄且可采层数不多,在地表仅呈条带状分布于人烟稀少的煤系地层中,且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变形已趋于稳定,加之近年来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较好,故目前未见因矿山开采引起大面积的地表开裂及地表塌陷现象,地表基本稳定。 

三、矿山矿渣堆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山产生的矿渣主要为巷道掘进时产生,经矿山自用矿车运出井口后堆积于矿山临时用地,后经外运至矸石砖厂、碎石厂等处理,目前堆积量极少,故后期矿渣堆放对临时用地及附近的地质环境影响甚微。

四、矿井排放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杨家沟煤矿开采的煤层属低硫煤,矿山已开采多年,涌水量相对较小,且较稳定,排水及弃渣中,不含对水、土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金属、可溶盐、硫化物、放射性物质等,矿坑水经初步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于坑口外侧的溪沟中,对临时用地内水资源无影响后期复垦后矿山井口水可用于浇灌农田矿井水排放标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见附件7(融华检测(2021)字第051808号)

五、矿山开采对临时用地地质环境影响

因临时用地范围远离矿区范围(距离大于600m),且临时用地范围内煤层埋深大于1200m,矿山开采放炮振动及生产均不会对临时用地范围内地质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矿山临时征地范围内基本不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且后期开采对临时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影响极小,故本方案不设计地质环境恢复费用。

六、矿山租用临时用地对地质景观的影响

矿山为续租土地,多数建筑物已早期形成,目前为续租性质,故对地质景观的破坏已形成。故后期以修复为主,本次不在单独设计工作量。

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级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

1)评估区重要程度

评估区范围内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故定为一般区。

②评估区内,除因采矿而修建的临时道路、行政办公区、生产生活区,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为一般区。

③评估区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为一般区。

④评估区无较重要水源地,为一般区。

⑤采矿活动破坏了林地类型土地,为较重要区。

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7.1.4 条规定,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级,评估区重要程度划分为较重要(表3-1)。

3-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

有重要水源地

有较重要水源地

无较重要水源地(√)

破坏耕地、园地

破坏林地(√)、草地

破坏其它类型土地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2)矿山建设规模

矿山开采规模为9/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7.1.5 条规定,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型。(表3-2)

3-2                  矿山建设规模一览表

矿种类别

矿山建设规模(万吨/年)

备注

煤矿(地下开采)

大型

中型

小型(√)

原煤万吨/年

120

45

9

3)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条件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7.1.4 条规定,评估区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级(表 3-3)。

3-3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水威胁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杰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

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

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

地质构造复杂,矿层()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

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

地质构造简单,矿层()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

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

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

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

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1)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矿区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正常涌水量593-945m3/d,3000m3/d,全矿井总流量两极值1191~2838 m3/d,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为简单类型。

2)该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3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为简单类型。

3)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层()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为简单类型。

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为简单类型。

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为简单类型。

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16~30,局部>30,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或相同,岩层倾角局部<坡度角,为顺向坡,为中等类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附录C.1,矿山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表3-3)。

(4)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见表3-1);矿山开采规模为小型(见表3-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见表3-4)。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的有关要求,对照表(3-2、3-3、3-4),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表3-4)。

3-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小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第四章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本矿山为升级改造矿山,相关手续在依法办理过程中,矿山租用临时土地主要用于 390m井口辅助设施建设(临时性料场、堆渣场),根据项目建设性质,矿山业主对临时租用的土地损毁主要为压占。本土地复垦方案主要针对该矿山辅助设施的压占破坏进行设计复垦。

2、已损毁土地现状

通过对项目区的现状调查,杨家沟煤矿对项目区临时用地已经造成土地损毁(现工业场区)。破坏形式为厂房压占、堆料场及弃渣压占总面积1.4974hm2破坏的土地为采矿用地

3、拟损毁土地预测

因矿山 390m水平井口为生产多年的老井口,且前期为国营生产煤矿,多数地面辅助设施(如值班室、食堂、浴室等)早已修筑完成,位于临时用地范围的西侧,且后期因规模扩大所需的堆煤区、堆渣区均已大部分形成,后期拟损毁有林地0.0427 hm2

破坏土地情况汇总

根据对该矿已破坏土地和拟破坏土地面积的分析,矿山临时用地将共破坏土地1.5401hm2,占用类型有:采矿用地和农用地(有林地),不占用旱地及水田,土地破坏方式以压占为主,破坏程度为轻度。具体情况见表4-1。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分类面积表   4-1

单位:h㎡

所属区

所属乡镇

权属单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合计

耕地

林地

工矿仓储用地

水田

旱地

有林地

采矿用地

地类号

11

13

031

62

通川区

双龙镇

骑龙村三组

/

/

0.0427

1.4974

1.5401

合计

/

/

0.0427

1.4974

1.5401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目的在于对被破坏土地做出土地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评价,确定其最适宜复垦方向。

1、待复垦土地可行性评价原则

a)开发后土地适宜性为主导方向原则

待复垦土地的评价,首先要根据开发以后土地的性质变化为依据,考虑其土地用途可行性,根据改造的可行性和生态适宜性决定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方向。

b)以单元评价为基础

遵循以单元评价为基础的原则,能更为精确地分析一个项目区内不同破坏方式、破坏程度以及地块所在区域、周边环境都能对最终的复垦方向产生较大的影响。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同一单元或相似单元进行评价,更能够准确的确定适宜方向。

c)因地制宜原则

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被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利用方向。

d)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评价单元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必要的工程措施,以便复垦地块能达到预期的治理目的。在工程措施的设计中,应充分兼顾考虑企业经济承受和资金的落实能力。

2、待复垦土地可行性评价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

参考的法规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

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

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

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7)

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国土规【1995】103号)

3、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a)复垦范围的界定

根据矿山已破坏土地现状调查和拟破坏土地范围的分析,矿山破坏土地总面积1.5401hm2,属于复垦责任范围,故复垦范围为1.5401hm2

b)参评单元的划分

参评单元一般是按照将破坏方式、程度相同,内外部特征相同或相近的破坏地块作为同一参评单元,便于合理的确定各参评单元参评因子的赋值、使确定的复垦方向更贴近于实际。

通过现场勘查及预测发现,杨家沟煤矿临时用地范围造成的土地破坏类型主要是压占区域。

c)参评单元开采前后特征分析

矿山开采前为中低山地貌,地形坡度较大,原始地类为采矿用地为主,少量有林地,平均土层厚度在0.5m左右。业主目前租用土地用于工业广场及堆煤区。

d)参评单元可复垦方向的选择

现根据现场踏勘及部门、群众要求,本次将矿山破坏地块复垦方式确定为旱地及林业生产条件用地。

e)采、挖、废、弃土地复垦工程标准

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中规定对采、挖、废、弃土地农、林、园、牧业用地复垦方向的标准如下:

1)对用于农、林(园)、牧业时的复垦工程标准如下:

①用作农业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5m以上;用作林(园)业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3m以上;用作牧业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2m以上;

②覆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用作水田、旱地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3;用作林(园)业边坡一般不超过25,边坡缓坡在35以下可以用于一般林木种植,15-20坡度可用于果园和其他经济林度;牧业时,坡度不超过30;

③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④排水设施满足场地要求,防洪满足当地标准;

⑤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边坡宜植被保护。

2)用于渔业(含养殖业)时复垦工作标准如下:

①有适宜的水源补给,水质符合标准;

②塘(池)面积和深度适中,一般0.3-0.7hm2,深度2.5-3米为宜;

③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与当地一致。

3)用作建筑时复垦工程标准如下:

①待复垦场地应无滑坡、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主体建筑应设置于较好地基地段;

②用于建筑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经验,参照同类土、岩体的稳定性坡度值确定。坡度一般不超过20%;

③排水管网布置合理,建筑地基标高满足防洪要求。

f)复垦方向评价等级的确定

本次评价单元的选取时,着重考虑选取因子对评价单元影响程度的差别,开采矿种为砂岩,开采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很小,对复垦后的地块影响不大,所以未予考虑。

确定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范围待复垦土地旱地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pH值、耕作半径、周边适应性7项,具体见表4-2;

4-2  旱地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因子

分级

等级

地形坡度(度)

<2

1

2-6

2

6-15

3

>15

有效土层厚度(cm)

>60

1

30-60

2

<30

3

排水条件

不淹没或偶然淹没,排水条件好

1

季节性短期淹没,排水条件好

2

季节性长期淹没,排水条件较差

3

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很差

灌溉条件

有稳定灌溉水源

1

灌溉水源保证差

2

无灌溉水源

3

土壤pH值

6.5-7.5

1

5.0-6.0,8.0-8.5

2

>8.5,<5.0

3

耕作半径

1km之内

1

1-3km

2或3

3km以上

周边适应性

一致

1

可适应

2或3

不适应

注:表中“1、2、3”数字表示程度等级,代表适宜程度等级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适宜;“-”表示该因子等级对相应的复垦模式没有影响。

确定杨家沟煤矿 390m水平工业广场临时用地范围待复垦土地林地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排水条件、周边生态适应性5项,具体见表4-3;

4-3  林地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因子

分级

等级

地形坡度(度)

<15

1

15-25

2

25-35

3

>35

有效土层厚度(cm)

>30

1

20-30

2或3

<20

3

排水条件

不淹没或偶然淹没,排水条件好

1

季节性短期淹没,排水条件好

2

季节性长期淹没,排水条件较差

3

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很差

土壤pH值

5.0-7.5

1

5.0-6.0,7.5-8.5

2

>8.5,<5.0

3

周边生态适应性

一致

1

可适应

2或3

不适应

注:表中“1、2、3”数字表示程度等级,代表适宜程度等级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适宜;“-”表示该因子等级对相应的复垦模式没有影响。

确定杨家沟煤矿 390m水平工业广场临时用地范围待复垦土地草地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排水条件、周边生态适应性等5项,具体见表4-4;

4-4  草地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因子

分级

等级

地形坡度(度)

<15

1

15-25

2

25-35

3

>35

有效土层厚度(cm)

>30

1

10-30

2或3

<10

排水条件

不淹没或偶然淹没,排水条件好

1

季节性短期淹没,排水条件好

2

季节性长期淹没,排水条件较差

3

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很差

土壤pH值

6.5-7.5

1

5.0-6.0,8.0-8.5

2

>8.5,<5.0

3

周边生态适应性

一致

1

可适应

2或3

不适应

注:表中“1、2、3”数字表示程度等级,代表适宜程度等级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适宜;“-”表示该因子等级对相应的复垦模式没有影响。

确定杨家沟煤矿 390m水平工业广场临时用地范围待复垦土地建设用地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排水条件、地基稳定性、交通条件4项,具体见表4-5。

4-5 建设用地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因子

分级

等级

地形坡度(度)

<15

1

15-35

2或3

>35

排水条件

不淹没、偶然淹没或短期淹没,排水条件好

1

季节性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差

2或3

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很差

地基稳定性

坚固基岩

1

乱岩层或湖积土

2或3

古滑坡或10年沉积废渣

交通条件

便利

1

较为便利

2或3

不便利

注:表中“1、2、3”数字表示程度等级,代表适宜程度等级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适宜;“-”表示该因子等级对相应的复垦模式没有影响。

g)、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结果

根据参评单元土地性质,对照土地损毁前地类及面积,拟定的该临时用地待复垦地块主要限制因素与旱地、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评价等级标准进行逐项对比,采用极限条件法(即:只要有一项参评因子不适宜,即排除此种评价模式),最后确定了杨家沟煤矿 390m水平工业广场临时用地范围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复垦为旱地及林业生产条件用地,见表3-6。

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复垦面积表   3-6

单位:h㎡

所属区

所属乡镇

权属单位

农用地

林地

合计

耕地

其他农用地

林业生产条件用地

水田

旱地

 

地类号

11

13

 

 

通川区

双龙镇

骑龙村三组

/

0.6533

/

0.8868

1.5401

合计

 

0.6533

/

0.8868

1.5401

4、复垦标准

通过该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的结果,确定土地复垦最终土地利用方向为旱地及符合林业生产条件用地。总复垦面积为1.5401hm2,其中旱地0.6533 hm2,林业生产条件用地0.8868 hm2。本次复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5)《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规定,依据其中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制订本项目土地复垦标准。

1)矿区复垦工程基本标准

a)复垦利用类型应当与当地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b)复垦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有可靠保证;

c)复垦场地要有满足要求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

d)复垦场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e)复垦场地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包括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f)复垦场地的道路、交通干线布置合理;

g)用于覆盖的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材料如含有有害成分应事先进行处理,必要时应设置隔离层后再复垦。

2)各项复垦工程基本标准

根据土地复垦标准及有关技术规定,结合各地块适宜性评价确定的复垦方向,各复垦工程标准如下:

a)、旱地方向

复垦土地面积为0.6533hm2。复垦程序及标准如下:

1)进行场地碎石清理后,坡度应保持在5左右,坡度应利于排水设计;

2)根据复垦方向为旱地,覆土厚度应在40cm以上,表土覆盖应区分保水层和耕作层;

3)复垦时,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雨季排水系统,防止复垦后的旱地形成局部内涝;

4)初期种植时,应结合恢复土壤肥力进行耕作,可采用间期播种方式,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b)、林业生产条件用地方向

复垦土地面积为0.8868m2。复垦方向为林业生产条件用地。复垦程序及标准如下:

1)建筑物拆除时尽量达到废物利用,减少废弃物量,对存在污染的废弃物进行异地处理;

2)场地平整时,坡度应保持在30以下,能达到雨水自然排干的要求。

3) 覆土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

4)栽植的树种应有针对性对选择适宜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5)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以上。五年后绿地率30%以上。

第五章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结合项目特点、施工方式及工艺等,制定达州市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的预防控制措施。

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源头控制,杜绝乱占滥用土地现象。矿山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杜绝建设单位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现象。

2)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采用集中堆放,防止堆积物的崩塌、滑落造成更多的土地破坏,严格管理,以减少矿山废弃物占用土地面积,减少复垦资金。

3)场地上临时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对于砖瓦、木材等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可在当地进行二次利用,但对于有污染的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不可用作场地的填充,要进行异地专门处理。

4)及时组织复垦。为保证破坏土地能较快得到恢复,本复垦项目应在采矿结束后半年内完成。

二、工程技术措施

a)复垦后的地块排水系统应与外界排水系统相连接,避免雨季造成内涝;

b)复垦后应设计有蓄水池;保证农作物浇灌。

c)土地平整工程之间关系到后面的表土覆盖、植被复垦工作。

d)矿山生产过程中建筑物的修建,废土、废石的堆积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形态,可能造成土地表面起伏不平,难以直接利用。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复垦后场地的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用作林地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25。

三、生物措施

在复垦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物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恢复植被、改良土壤和环境优化等工程。

1、水土保持

做好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在于矿山在排土场的堆积过程中,同时实施拦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在表土的堆场内,可种植草类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

对于复垦区复垦后土壤肥力比较低的状况,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可采用多施农家肥的方法来涵养土壤。

3、植被恢复

根据覆土后的场地初期较为贫瘠,在矿区植被选择上,可选择耐干旱、贫瘠的植物作为主要的种植树种;边坡台阶主要选择固土能力较强的树种榆树。

4、环境优化工程设计

该生产项目环境优化应与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协调,在环境优化中以绿化美化为主。 

第六章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一、工程设计

结合矿区破坏土地类型及地形地貌,本次复垦方案计划对受损毁的土地采用工程、植物措施进行复垦。土地复垦采取原位复垦方式,复垦地类主要确定见表3-6。

1、构筑物拆除

1)施工组织

 由矿山组织施工,作业顺序见图5-1。

 

5-1 构筑物拆除顺序图

2)基本要求

房屋拆除:拆除工程在施工前,先清除拆除倒塌范围内的物资、设备;将电线等干线与该建筑物的支线切断或迁移:检查周围危旧房,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向周围群众出安民告示,在拆除危险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拆除过程中,应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为确保未拆除部分建筑的稳定,应根据结构特点,有的部位应先进行加固,再继续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防止其他部分的倒塌,把有倒塌危险的构筑物,用支柱、支撑、绳索等临时加固。

拆除作业应严格按拆除方案进行: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拆除建筑物的栏杆、楼梯和楼板等,应该和整体程度相配合,不能先行拆除;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横梁,要等待它所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除后才可以拆除。

此项工作由矿山自行负责,因多数材料可用于后期建设,故不计入复垦成本计算。

3)工作量

   对区内所有不能再利用的各类设施进行拆除,主要工作量见表5-1:

5-1   拆除建筑工作量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数量

建筑结构

拆除方式

 职工宿舍

1(栋)

砖 混

人工

办公房

1(栋)

砖 混

人工

材料房屋

1(个)

棚架

人工

 原煤分选仓

1(个)

  混凝土钢筋

人工

场区地面

全 区

混凝土

人工

2、场地覆土设计

①表土剥离

地表熟土是复垦时的覆土土源,是复垦种植植物的关键。对于地表建设需要占用土地的堆码场,地面建设前须首先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堆存起来用于复垦时表土覆盖(前期已经剥离且堆放于就近弃土场,后期直接利用)。按浮土厚度平均0.5m计算:剥土体积为1.5401 c 0.5 c 10000=7700m。

②表土回填

对复垦的区域进行平整后,进行覆土(表土回填),覆土土源为前期剥离的表土,对临时用地覆土按照复垦标准,将场地初步整平后,依据先覆盖保水层,再覆盖耕作层的程序进行。回填覆土量见表6-1。

③表土覆盖后,再进行人工精细平整。

6-1   临时用地复垦所需覆土量一览表

复垦方向

面积(h㎡)

覆土厚度(m)

所需土量(m)

总计(m)

旱地

0.6533

0.5

3266.5

3266.5

林业生产条件用地

0.8868

0.3

2660.4

2660.4

小计

1.5401

 

 

5926.9

由于原有土层厚度近0.5m,故剥离土量满足复垦所需,不需要外部购买土量。

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人行道

在排水沟(土截流沟)侧设计1m宽人行道,为有利于耕种及用作水田坎,人行道直接将覆盖土夯实即可,仅计算夯实土工作量,不另计算其它工作量。

人行道单位长度夯实土面积(m2/m)=1 c 1

=1

人行道设计见图6-2。后期复垦预估人行道长度500m。

 

6-2  排水沟(土截流沟)、人行道设计图

2)排水沟(浆砌石)

根据现场实测,预计后期修筑排水沟长度150m。矩形断面,按照0.4 c 0.3m的规格修建,采用浆砌石硬化处理,以砂浆抹面,砌筑砂浆等级强度为M7.5,抹面砂浆等级强度厚度为M10,厚0.02m

 

6-3  排水沟(浆砌石)设计图

排水沟(浆砌石)单位工程量计算表(1m工程量):

1)、浆砌石单位(1m)体积:

    0.18 c 0.40 c 2 (0.18 0.30 0.18) c 0.18 c 10.2628m3

2)、砂浆抹面(1m)断面积:

     (0.4 0.4 0.3 0.18 0.18) c 11.46m2

排水沟(浆砌石)设计见图6-3

3)蓄水池

该矿井口南东侧100m处有一蓄水池,长100m,宽4m,高3m,可储水量约1200m3,目前供矿井生活用水,井下消防、防尘用水。水池池底标高394.5m,水可自流至复垦区,闭坑后水池、引水管等可后续利用,因此,可不专门修建复垦用水池。 

4)沉沙池

该矿为暗斜井下山开采,闭坑矿渣、岩土砂粒大部沉淀于采空区及下山硐室内,故不需再建沉沙池。

4、植被的选择与恢复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考虑林木的周边适应性、经济价值和林木的防病虫等因素,林业生产条件用地复垦采用树种为榆树(一年生树种)。

树苗采用二年生苗,要求直径不小于1.2cm,苗高不低于100cm,且顶芽饱满,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藤蔓植物采用二年生苗,要求直径不小于0.8cm,苗长不低于100cm,且顶芽饱满,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栽植前留干高80cm截顶,栽植时做到根舒压实,上面增一层松土成龟背形。造林季节必须选择冬季和早春。 f

苗木栽植株行距均按2m,见图6-4。

挖坑采用长0.4、宽0.3,坑深0.3m的规格。

栽植时先沿行距划好行定位线,然后再沿行定位线按株距确定株定位点。在各株定位点挖坑种植,行列排列整齐。各期树苗用量见表6-2。 

 

 

 

 

 

 

6-4    植被种植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主要工程量

6-2   复垦工程量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工程量

工程量

1

覆土面积m2

 

15401

 

覆土量m3

 

5926.9

2

种树面积m2

 

8868

 

树(棵)

1/4m2

2217

3

浆砌石沟长度(m

 

150

 

浆砌块石方量(m3

0.2628m3/m

39.42

 

浆砌沟砂浆抹面(m2

1.46m2/m

219.0

4

人行道(m

 

500

 

人行道夯实面积(m2

1m2/m

500

含水层破坏修复

该临时用地范围仅对地表做简易平场后用于材料及成品煤堆积,周边含水层为砂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坡残积层水。砂岩含水层因位于深切割斜坡上,富水而不储水,第四系含水层透水性强,其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赋存条件差,堆积区不会对地下含水层进行破坏。故本项目不予对其进行相关修复设计。

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矿山临时用地范围仅用于材料及成品堆积。且矿山目前生产设施较完善,修建有专用水池等,矿山现有的处理设施基本上能满足较好防治对水土污染要求。矿井水排污水质达到三级水排放标准要求,见水质分析报告(融华检测(2021)字第051808号)。故本次不再单独设计。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一)目标任务

根据工程建设布置情况和工程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结合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破坏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等特点,对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地质灾害、水资源环境、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及对治理措施效果进行监测。以便矿山能及时撑握矿业活动引发矿区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为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二)监测设计

该临时用地属续租性质,矿山属生产矿。评估区无居民居住;矿区无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周边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无较重要水源地,矿山生产破坏的土地不足150亩,故矿业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分级为一般。按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级别分级标准,确定该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级别为“三级”。

该矿需重点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下水环境破坏、不稳定边坡、土壤环境破坏等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监测。本次不单独设计,计算费用。

(三)技术措施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不稳定边坡及土壤环境破坏监测点布置于采矿场及其附属区,地下水环境破坏监测布置于采矿场。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定位、遥感影像(采用全色及多光谱捆绑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m或优于2.5m)监测、地表摄影或摄像等手段对植被损毁面积、岩土体剥离体积、地表变形进行数据收集。采用现场测试法对岩土体含水率、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酸碱度、地下水水质进行数据收集。每频次数据收集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存根。

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一)目标任务

对林地及复垦设施进行管护,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及相关设施正常工作,对复垦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矿山企业对矿区土地破坏情况、复垦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复垦后进行管护,确保复垦后土地质量满足要求。

(二)措施和内容

本次设计监测范围为整个复垦责任区,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重点为施工期,且将施工前进行一次监测工作作为本底值,以便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段土地损毁与复垦效果情况。监测方案见表6-4。

表6-4  矿山土地复垦监测方案表

监测区域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频次

场区

开采方量、扰动地表面积

剥离表土量

测量法

堆放期间施工结束前后各1

植被生长情况、生长量

样方随机调查法

复垦后每月1

排水

实地调查

复垦后每月1

陡坡

堆积方量扰动地表面积

测量法

堆放期间施工结束前后各1

加工堆料场

堆积方量扰动地表面积

测量法

堆放期间施工结束前后各1

矿山完成复垦工作后,需对区内植被进行管护工作,按照每月1次的频次对复垦区域内的配套设施进行管护,设置相应生物围栏、树立永久性标牌进行标志并进行人工巡护,管护人为破坏情况以及因雨水导致的土壤的流失情况。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经费估算依据

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川财投【2012】139号);

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四川省土地开发

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计价规则调整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42号);

3)四川工程造价信息网2021年12月通川区材料信息价;

4)《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修订)》(川自然资发[2018]9号);

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财政厅《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四川省地质灾害治

理工程概(预)算标准》调整办法》(川国土资发[2017]63号);

、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复垦监测与管护费和预备费共五项。

1)工程施工费

包括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工程施工费单价参照当地近期同等级整理项目标准,并结合相关定额标准综合确定,估算单价为工程施工费综合单价。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计算,计算公式为:

利润=(直接费 间接费) c 利润率(3%)

税费按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之和计算。计算公式为;

税费=(直接费 间接费 利润) c 税率(9%)

2)设备费

本项目未涉及设备费。

3)其他费用

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

a)前期工作费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和重大工程规划编制费等。

③项目勘测费

项目勘测费按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

计算公式为:项目勘测费=工程施工费 c 费率 c 1.1(项目区为山区)

c)竣工验收费主要包括:工程复核费、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整理后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和标志设定费(本项目仅考虑工程验收费)。

②工程验收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4)预备费

预备费是指考虑土地复垦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复垦费用增加的一项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

a)基本预备费

指为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等所增加的费用。可按照工程施工费与其它费用之和的6%~10%计取。本项目取6%。

b)价差预备费

指为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物价(人工工资、材料和设备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而增加的费用。

为第i年价差预备费;为每年的静态投资费;为国家规定的当年物价指数。本项目不考虑价差预备费。

c)风险金

指可预见而目前技术上无法完全避免的土地复垦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备用金。本项目不涉及风险金。

(二)总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根据前述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后土地的用途和标准,因为各单元对土地损毁情况、采用措施不同,复垦设计针对各个工程进行单独设计,各工程的工程量见表5-5。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静、动态投资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结合上述项目投资总额16.95万元(见表7-1),复垦责任范围1.5401hm2,单位面积投资额约为11.006万元/hm2

7-1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总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费用/万元

费率/%

工程施工费

11.71

 

(一)

土壤重构工程

6.83

 

(二)

植被重建工程

3.07

 

(三)

配套工程

1.81

 

设备费

 

 

其他费用

1.68

 

(一)

前期工作费

0.64

 

(二)

工程监理费

0.23

 

(三)

竣工验收费

0.45

 

(四)

业主管理费

0.36

 

监测与管护费

3.16

 

(一)

监测工程

1.20

 

(二)

管护工程

1.96

 

预备费

0.40

 

(一)

基本预备费

0.40

 

(二)

价差预备费

 

 

(三)

风险金

 

 

静态总投资

16.95

 

动态总投资

16.95

 

(三)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各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详见附表4~11。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组织保障

生产建设单位应成立土地复垦实施管理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本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明确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土地复垦实施管理机构可以是生产建设单位负责地质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机构,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机结合与衔接。土地复垦实施管理机构应协调土地复垦方案与主体工程及其他有关方案的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审批的土地复垦方案,具体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自然资源部门有关土地复垦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单位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管理规章制度。

2.建立土地复垦目标责任制,把土地复垦列为工程进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及年度土地复垦实施计划。

3.协调土地复垦工程现场检查,掌握生产建设过程中土地损毁状况及土地复垦措施落实情况。

4.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复垦进展情况,每年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土地损毁及复垦情况,接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定期培训土地复垦管理及技术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技术保障

针对本项目区内土地复垦的方法,经济、合理、可行,达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标准。复垦所需的各类材料,大部分就地取材,其它所需材料均可由市场购买,有充分的保障。项目一经批准,立即设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复垦工程的规划指导、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和工程实施,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复垦总体规划方案执行,并确保资金、人员、机械、技术服务到位,并对其实行目标管理,确保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

a)方案规划阶段,选择有技术优势的方案编制单位,委派技术人员与方案编制单位密切合作,了解方案中的技术要点。

b)复垦实施中,根据本方案的总体框架,与相关技术单位合作,编制阶段性实施计划,及时总结阶段性复垦实践经验,修订本方案。

c)加强与相关技术单位的合作,加强对国内外具有先进复垦技术项目区的学习研究,及时吸取经验,修订复垦措施。

d)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土地破坏情况,进一步完善《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拓展方案报告编制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所有工程遵循《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

e)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选择和确定施工队伍,要求施工队伍具有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

d)建设、施工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按年度有序进行。

f)选择有技术优势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监理单位,委派技术人员与监理单位密切合作,确保施工质量。

g)项目区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在项目的实施、监测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加强与相关单位(如通川区自然、水保、环保局、农业、林业部门)的合作,定期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复垦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h)管理人员除具有相关知识外,还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项目区复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资金保障

(一)费用管理

建立土地复垦费用专用账户,并分阶段分年足额存入专门账户。确保复垦费用足额到位、安全有效,不得随意减少,同时建立费用专项使用管理制度。

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实行专款专用,专管专用,单独核算,项目区领导集体讨论,严格审批,规范财务手续,明细每一笔款项的使用状态和使用途径。

资金拨付根据工程进度提取,经项目管理机构核实同意后,再核拨。每两个季度和审计部门核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拨付资金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进行情况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下一笔资金。

(二)费用监督

由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区土地复垦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矿方分阶段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复垦费用监管协议”,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将定期对土地复垦资金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每笔资金落到实处,真正用在实实在在的工程上。对截留、挤占、挪用费用的,坚决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行政、经济以及刑事处罚。

(三)费用审计

对本项目资金进行严格控制与审查,一是对资金来源是否足额进行审查;二是对资金管理进行审查;三是对使用的用途、使用范围、效果等情况进行审查。矿方要主动接受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资金的运作进行审计监督。总之,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土地复垦工作顺利进行。若投资规模不够,不能按设计方案进行土地复垦,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督促复垦义务人按原复垦计划追加投资。

通川区自然资源局将加强对费用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以下几点:

①确定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有效并一贯被执行;

②确定会计报表所列金额真实;

③确定资金的会计记录正确无误,金额正确,计量无误,明细帐和总帐一致,是否有被贪污或挪用现象;

④确定资金的收支真实,货币计价正确;

⑤确定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揭露恰当。

、监管保障

矿方应加强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的合作,建立共管机制,自觉接受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处理,以便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企业对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监督机构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质量要求的工程责令限期完成整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矿方应当根据方案编制并实施年度土地复垦实施计划,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实施情况,接受区、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复垦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接受社会对土地复垦实施情况监督,如未及时报告当面复垦情况,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权督促复垦义务人提交。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矿方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应限时补缴土地复垦费并处以罚款,矿方应自觉接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处罚。

加强土地复垦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调动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土地复垦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保护积极进行土地复垦的村委会以及村民的利益,充分调动其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土地复垦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加强对复垦土地的后期管理。一是保证验收合格;二是使土地复垦区的每一块土地确确实实要发挥作用和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该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后,彻底治理了矿区环境,有效的完成生态恢复面积1.5401hm2。道路、排水系统得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危岩等得到清除,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观。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社会稳定,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土地复垦有效恢复生态平衡和调整产业结构,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退化,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项目实施后,能增加项目区内表土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经济效益分析

矿区服务期满经土地复垦后,矿区地类不发生变化,但经复垦后土地较原来更平整,且种植条件等与以前有较大变化,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公众参与

土地复垦是一项系统工程。公众参与是指公众按照规定的程序,全面、全程地参与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前期、方案编制过程和方案实施过程中,从而影响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和实施效果并使其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的行为。落实公众参与工作对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山编制及实施本方案过程中应与复垦后土地使用人、所有者、土地管理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了解土地使用人、所有者意愿,土地管理职能部门规划情况,综合确定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复垦要求及措施,以及复垦后权属调整细节。可选择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公告、公示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并整理反馈意见处理结果,对协商对象的意见未采纳者,需采用面谈或书面形式告知对方并说明理由。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达州市通川区杨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杨家沟煤矿 390m井口工业广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自然资源部)的要求进行编制的。工作过程中充分收集了与本方案编制工作有关地质资料,再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基本查明该矿地质环境现状问题及土地破坏现状,针对性地编制该方案,完成了预期目标。

2、土地损毁现状及预测:矿山拟损毁土地1.5401hm2,主要为工矿用地及有林地;

3、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矿山土地复垦方向为旱地及林业生产条件用地,复垦总面积为1.5401hm2,土地复垦率为100%。

4、该方案仅涉及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总投资为16.95万元。  

5、本方案按现相关政策规定,适用年限暂定2年,即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到期后,该矿视具体生产情况申请延续,同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方案》。矿山闭坑前须组织验收,合格后备案,并交主管理部门。   

6、矿山经过土地复垦工程,将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建议

1、建议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应与矿区生产规划相结合,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按照方案要求,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资源开发对地表地类的影响,促进矿业活动绿色化。

2、本方案是根据本次调查情况及矿山原有开采利用方案编制,如遇矿山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矿方需重新进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

杨家沟煤矿公告备案资料.pdf自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