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市有关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领域(以下简称农业)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方面的决策部署;拟订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起草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参与拟订涉农财税、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提出农业产业保护的政策建议,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2、承担完善全区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职责,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贯彻农业产业经营的法律法规;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3、负责指导粮油、经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油、经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拟订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有关财政性资金安排、财政政策和项目的建议意见并指导实施;参与组织实施种粮农民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水产政策性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4、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政策与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负责指导全区休闲农业发展;负责办理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立项和申报;负责生猪屠宰管理;组织、协调、实施“菜篮子”工程有关工作。
5、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职责,组织开展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依法开展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质量追溯。发布和报送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组织实施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养殖)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申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6、负责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苗)、食用菌种、蚕种、草种、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渔药)、(渔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许可、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及兽医医疗器械、肥料监督管理职责;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国家标准,拟订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参与农资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和农资打假工作;承担渔政、渔港、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职责。
7、负责制定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开展全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建设和技术工作,审批、指导农村机电提灌、机耕道建设,承担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监管职责,参与农机产品政策性补贴工作。
8、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畜禽及渔疫病防治,起草动植物防疫和检疫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并指导实施;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对区内、过境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监控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或者接受委托承担国内农作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产地调运检疫审批的有关工作,牵头管理涉农外来物种;组织开展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药检工作。
9、承担农业防灾减灾职责。监测、核查、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种苗、化肥、兽药(渔药)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10、负责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11、负责制定全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织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新品种育种攻关和农业先进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农业科研成果鉴定工作;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2、负责农业资源区划和资源保护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滩涂、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依法管理耕地质量,拟定、执行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承担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职责。
13、负责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环境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资源环境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政策建议,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14、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有关工作。
15、负责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参与拟订农业对外开放政策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外向型农业发展;组织实施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贸易工作,组织开展农业领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业援外项目。
16、承担区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17、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打好基础农业的“阵地战”
1.粮食、畜牧稳中有升。
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2.9万亩,玉米育苗移栽面积9.57万亩,粮食总产量18.5173万吨,比去年增加0.326万吨,增产1.66%,油料作物1.9227万吨,比去年增加0.0488万吨。水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01.56公斤,比全区水稻亩产480公斤,亩产增121.56公斤,增产25.3%。
目前,全区已出栏生猪31.2万头、肉牛2.53万头、出栏肉羊4.85万只、出栏小家禽255.31万只,存栏生猪18.71万头、肉牛3.14万头、肉羊4.2万只、小家禽149.57万只,肉类总产量29553吨。全区新增培育科技示范户145户,新增家庭农场61家、专业合作社38个,累计发展家庭农场总数已达271家,农民合作社总数412个。新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各2家。
巩固常菜基地,完成全年蔬菜任务。今年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8万亩.蔬菜总产量19.2万吨,总产值6.4元,种植食用菌6700万袋,产量3.316万吨,产值1.6096亿元,商品(加工)蔬菜量9.2万吨,外销蔬菜1.9万吨,创建蔬菜品牌1个,培育加工龙头1家。
2.特色种植加快发展。建成柑桔营养钵育苗基地1个,出圃柑桔营养钵大苗40万株,分别在磐石、碑庙、青宁、梓桐等乡镇集中成片栽植近1000亩;全力打造“中国青脆李之乡”,截止目前,全区青脆李产业发展面积达1.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0.7万亩,产量达300万公斤;发展北部高山大米100000亩,实现优质大米加工80000多吨;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中药材规模发展。2018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金银花种植500亩、川佛手种植600亩、白芍、柴胡、丹参种植面积约1000亩。
3.特色养殖势头强劲。2018年,在金石、龙滩、安云新发展黑猪、鸵鸟特色养殖3户,存栏苏太黑猪300余头,养殖鸵鸟100余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9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5850吨,比上年增长432吨,增长7.97%,实现渔业生产值12272万元,较上年增收912万,增长8.03%;新增“稻田 ”综合种养基地700余亩,新增特色渔业和休闲渔业800余亩,实现渔业生产值8000万元。
4.涉农补贴基本到位。地力补助发放到位,2018年全区补贴户数75,936户,补贴面积192,366.46亩,发放补贴资金2779.8万余元。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结算进度基本到位,2018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8.953万元,补贴机具1759台(套),受益农户1713户,全年结算率超过90%以上。
5.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新增农机动力0.43万千瓦,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全年达到1.84万亩,比2017年增加0.15万亩,作业面积增长率达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2.5%。
﹤二﹥.打好重点园区的“升级战”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度打造檬双现代农业示范园、蒲家屈沟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金石镇聚家猕猴桃园区、蒲家蓝莓主题公园和通川区立体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园建设。
1.檬双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种植基地1000余亩(其中:种植柠檬200亩、蓝莓100亩、长桑葚50亩、百香果50亩、其他特色水果600亩);修建基地办公用房600平方米,梯田改造300亩,有机肥加工生产厂区主体工程完成钢架大棚建设1100平方米。
2.通川区立体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共种植猕猴桃3500亩、无花果50亩,建立气调库500平方米,园区内道路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的建设基本完成。
3.蒲家屈沟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种植瓜蒌100亩,桑葚50亩,冬枣50亩;修建蓄水池1座;沟渠1.8公里,新修3个养蛙池1200立方,修建基地工棚800平方米,硬化园区道路2公里。
4.金石聚家猕猴桃园区。该基地面积2000亩,主要品种为红心猕猴桃。
5.蒲家蓝莓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道路升级改造建设油化2公里,蓝莓主题公园入园景观大门、蓝莓仙子音乐喷泉、停车场、200多平方米的蓝莓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储藏库已修建完成;已建成蓝莓产业园入园智能识别系统和园区公共卫生间80平方米;园区护栏、喷滴灌系统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树葡萄避雨栽培大棚等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二期11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已完成,二期生产毛路和1.4公里生产便道及沟渠已基本完工。
﹤三﹥.打好重大疫情“抵御战”
1.严防死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防控非洲猪瘟总要求,加强了每日对生猪调运管控以及对本辖区经营性、屠宰冻库产品进行疫情排查的力度,排查79批次,检查企业199家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出动执法车辆114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排查生猪677417头次,张贴非洲猪瘟防控应急电话告示牌30张,在排查中对可疑性畜产品进行了产品抽样4次,14批次,70份样品,送达到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检验,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检验报中70份样品均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
2.“内外”联动,周密部署,做好辖区种、养植物的疾病防控工作。目前,全区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320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198头,无害化处理生猪“三腺”及不可食用产品38907.56公斤,无害化处理家禽7657只。全年共出动检疫及相关技术人员126批次485人次,对全区12家苗木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进行了检疫调查或复检, 抽取柑桔类作物样品15次。检查苗木247万余株,查出柑桔溃疡病苗木3批次,共计销毁柑桔溃疡病苗木6.3万余株。
﹤四﹥.打好法制建设的“攻坚战”
1.加大农资执法力度,敢于实打实。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截止目前,共检查了23个种子批发点及220个种子零售网点,检查率达100%,检查品种185个。严肃查处种子一般程序案件14起,其中已办结12个案件。
2.开展“渔政亮剑”行动,敢于硬碰硬。截止目前,我局渔政执法人员在全区主要河道、水产品市场等禁渔重点区域组织统一检查行动120次(其中夜间行动91次),出动执法人员530余人次,参加检查车辆80台次,查获违禁捕捞船7(艘次),没收违法捕捞的“三无”船舶3艘,共依法没收并放生野生鱼13.12公斤。立案查处违法捕鱼案件9起(均已全部结案),收缴渔网680部20000余米、取缔违禁渔具迷魂阵420米;电捕鱼器具1套;教育劝导岸边非法捕捞人员850余人次;同时对以人工养殖鱼冒充野生鱼兜售的群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3.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敢于面对面。今年以来,我局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以来,共受理办结案件5 起,共处罚款 27385.8 元,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同时对蒋道明未经定点场地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案中没收的生猪产品公开售卖所得款5272元全部上缴国库。
﹤五﹥.打好脱贫攻坚的“持久战”
牵头编制完成了《通川区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通川区农村能源建设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全年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50万元;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大幅提升,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3座,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项,年产沼气18万米方米,集中供气22户;新建现代经作基地6000亩蔬菜,新建和改造粮油基地8000亩,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个;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56个;“三品一标”建设成绩斐然,新增5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2个。申报产品5个送农科院检测,其中,5个产品申请了省绿办免检指标,草莓、火龙果、蓝莓、雍菜、番茄全部产品检测合格。
完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录入畜牧企业10家,水产企业3家和种植企业17家;完成市级专项抽检20个,完成省级专项抽检2项9个农产品(其中蔬菜5个,食用菌4个),合格率100%,
二、机构设置
区农业局下属二级单位34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个,其他事业单位31个。
纳入区农业局2018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单位包括: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 | |
2、 |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执法大队 |
3、 | 达州市通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4、 | 达州市通川区植检站 |
5、 |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达州市通川区分校 |
6、 |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经济管理站 |
7、 |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
8、 | 达州市通川区茶果站 |
9、 | 达州市通川区蔬菜研究所 |
10、 | 达州市通川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
11、 | 达州市通川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
12、 | 达州市通川区种子管理站 |
13、 | 达州市通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
14、 | 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农牧站 |
15、 | 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农牧站 |
16、 | 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农牧站 |
17、 | 达州市通川区西外农牧站 |
18、 | 达州市通川区东岳镇农牧站 |
19、 | 达州市通川区磐石镇农牧站 |
20、 | 达州市通川区新村乡农牧站 |
21、 | 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农牧站 |
22、 | 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农牧站 |
23、 | 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农牧站 |
24、 | 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农牧站 |
25、 | 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农牧站 |
26、 | 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农牧站 |
27、 | 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农牧站 |
28、 | 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农牧站 |
29、 | 达州市通川区檬双乡农牧站 |
30、 | 达州市通川区青宁乡农牧站 |
31、 | 达州市通川区北山镇农牧站 |
32、 | 达州市通川区龙滩乡农牧站 |
33、 | 达州市通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管理站 |
34、 | 达州市通川区莲花湖农牧站 |
第二部分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 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农业局本年收入合计9095.17万元,与2017年相比,收入增加700.57万元,主要变动原因是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数增加。
2018年农业局本年支合计8708.15万元,与2017年相比,支出减少551.28万元,主要变动原因是未完工项目增加,尚未支付。
二、 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农业局本年收入合计9095.1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788.10万元,占96.62%;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57.52万元,占0.63%;其他收入249.55万元,占2.75%。
三、 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本年支出合计8708.1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633.36万元,占41.72%;项目支出5074.79万元,占58.28%。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农业局财政拨款本年收入合计8845.62万元,与2017年相比,收入增加476.62万元,主要变动原因是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数增加。
2018年农业局财政拨款本年支合计8456.4万元,与2017年相比,支出减少754.35万元,主要变动原因是未完工项目增加,尚未支付。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8398.88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96.45%。与2017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减少791.87万元,下降8.62%。主要变动原因是未完工项目增加,尚未支付。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8398.88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农林水(类)支出7602.19万元,占90.51%;教育支出(类)支出4.35万元,占0.05%;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419.04万元,占4.9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支出110.13万元,占1.31%;住房保障(类)支出263.16万元,占3.14%。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为8398.88万元,完成预算95.57%。其中:
1.教育(类)进修及培训(款)培训支出(项):支出决算为4.35万元,完成预算87%,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实施的培训项目节约支出。
2.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支出决算为263.16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3.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支出决算为334.29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4.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支出决算为40.94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5.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支出决算为25.87万元,完成预算231.60%,决算数大于预算数是因为2017年有一位死亡的退休职工未在2017年领取死亡抚恤,而是在2018年才来领取的。
6.社会保障和就业(类)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款)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支出决算为17.94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支出决算为110.13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8.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为2841.02万元,完成预算98.75%,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预算制度的变化2018年重复预算了2018年1-3月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原2017年已预算的2018年1-3月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在此列示。
9.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项):支出决算为26.79万元,完成预算62.30%,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10.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病虫害控制(项):支出决算为40.77万元,完成预算47.03%,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11.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支出决算为264.91万元,完成预算44.08%,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12.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防灾救灾(项):支出决算为8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13.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业生产支持补贴(项):支出决算为2896.82万元,完成预算99.08%,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份村民存折有问题,无法打卡,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14.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项):支出决算为100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15.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农业支出(项):支出决算为689.42万元,完成预算86.15%,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16.农林水支出(类)水利(款)其他水利支出(项):支出决算为2.94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17.农林水支出(类)扶贫(款)生产发展(项):支出决算为246.25万元,完成预算2736.11%,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尚有未完工项目,在2018年完工并支付项目款。
18.农林水支出(类)扶贫(款)其他扶贫支出(项):支出决算为12.53万元,完成预算15.10%,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19.农林水支出(类)农村综合改革(款)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项):支出决算为466.62万元,完成预算100%,决算数等于预算数。
20.农林水支出(类)农村综合改革(款)其他农村综合改革支出(项):支出决算为6.12万元,完成预算43.71%,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尚未实施完工。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3633.36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3361.3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公务员补助医疗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抚恤金、生活补助、奖励金、住房公积金、个人农业生产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公用经费271.99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等。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32.34万元,完成预算180.77%,决算数大于预算数,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务车购置费在14.45万元是在项目经费中预算,而没有在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中预算。
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28.45万元,占87.97%;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3.89万元,占12.03%。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0万元,完成预算0%。全年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次,出国(境)0人。因公出国(境)支出决算比2017年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8.45万元,完成预算203.2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比2017年增加20.45万元,增长255.63%。主要原因是2018年农业局新增两台公务用车。
其中:公务用车购置支出14.45万元。全年按规定更新购置公务用车2辆,其中:越野车2辆、金额14.45万元(原价36.8万元,决算只能列示14.45万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单位共有公务用车4辆,其中:轿车2辆、越野车2辆,在用4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4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病虫害控制、贫困村驻村农技员服务、农技巡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3.公务接待费支出3.89万元,完成预算55.57%。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比2017年减少1.32万元,下降25.34%。主要原因是按国家政策要求,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接待人数。
主要用于执行公务、开展业务活动开支的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等。国内公务接待64批次,598人次(不包括陪同人员),共计支出3.89万元,具体内容包括:春防检查900元、饲料安全检查483元、畜禽检查400元等。
外事接待支出0万元,外事接待0批次,0人,共计支出0万元,主要用于接待…(具体项目)。主要用于……
其他国内公务接待支出0万元,主要用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支出57.52万元。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支出0万元。
十、 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本部门(单位)在年初预算编制阶段,组织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40个项目开展了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对这40个项目编制了绩效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中,选取5个项目开展绩效监控,年终执行完毕后,对5个项目开展了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梳理填报。
本部门按要求对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从评价情况来看预算执行有效、管理规范。本部门还自行组织了5个项目绩效评价,从评价情况来看使财政工作顺利有序有效推进。能够做到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单位预算管理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确实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划。自评效果良好。
(一)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本部门在2018年度部门决算中反映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工作经费、123个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工作小组工作经费、贫困村45名驻村农技员经费、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县级质量控制经费等5个项目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1. 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41万元,执行数为4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通过项目实施,保障了重大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体检测合格率达100%,畜禽标识佩戴率和免疫档案规范建档达100%。
2. 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工作经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18万元,执行数为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市民消费环境,提升了达州城市形象,确保市民食肉安全。
3. 123个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小组工作经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20万元,执行数为2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通过项目实施,解决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农技人员数量不够、专业不对口、指导帮扶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需要,破解制约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4. 贫困村45名驻村农技员经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51万元,执行数为5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5.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县级质量控制经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151万元,执行数为15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耕地土壤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名称 | 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 | ||||
预算单位 | 通川区农业局 | ||||
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 预算数: | 41万元 | 执行数: | 41万元 | |
其中-财政拨款: | 41万元 | 其中-财政拨款: | 41万元 | ||
其它资金: | 0 | 其它资金: |
| ||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目标 | |||
有效开展强制免疫、疫情报告调查等工作,按时完成边区内强制免疫计划,确保重大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体检测合格率达100%,畜禽标识佩戴率和免疫档案规范建档达100%。 | 重大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体检测合格率达100%,畜禽标识佩戴率和免疫档案规范建档达100%。 | ||||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村级防疫员数量 | 97个 | 97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完成防疫乡镇 | 19个 | 19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完成防疫村 | 241个 | 241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质量指标 | 防疫密度 | 98%以上 | 98%以上 | |
项目完成指标 | 质量指标 | 防疫面 | 100% | 100% | |
……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 |
|
|
|
| |
满意度指标 |
|
|
|
|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名称 | 贫困村45名驻村农技员经费 | ||||
预算单位 | 通川区农业局 | ||||
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 预算数: | 51万元 | 执行数: | 51万元 | |
其中-财政拨款: | 51万元 | 其中-财政拨款: | 51万元 | ||
其它资金: | 0 | 其它资金: |
| ||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目标 | |||
按照“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办法,征求驻村工作组的意见,对所有建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面的技术需求,实行“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精准到户”的办法,进行技术帮扶 | 对45个贫困村开展了技术扶贫工作。 | ||||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完成帮扶村 | 45个 | 45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每月下村次数至少 | 5次 | 5次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 |
|
|
|
| |
满意度指标 |
|
|
|
|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名称 | 123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工作经费 | ||||
预算单位 | 通川区农业农村局 | ||||
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 预算数: | 20万元 | 执行数: | 20万元 | |
其中-财政拨款: | 20万元 | 其中-财政拨款: | 20万元 | ||
其它资金: | 0 | 其它资金: |
| ||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目标 | |||
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组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解决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农技人员数量不够、专业不对口、指导帮扶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需要,破解制约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 达到了预期目标 | ||||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完成非贫困村帮扶 | 123个 | 123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102人每月帮扶次数 | 2次 | 2次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每年开展培训 | 4次 | 4次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 |
|
|
|
| |
满意度指标 |
|
|
|
|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名称 |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县级质量控制经费 | ||||
预算单位 | 通川区农业农村局 | ||||
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 预算数: | 151万元 | 执行数: | 151万元 | |
其中-财政拨款: | 151万元 | 其中-财政拨款: | 151万元 | ||
其它资金: | 0 | 其它资金: |
| ||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目标 | |||
弄清辖区内重金属污染情况并进行有效防治 | 达到预期目标 | ||||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完成乡镇 | 5个 | 5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示范区面积 | 2000亩 | 2000亩 | |
项目完成指标 | 质量指标 | 钝化剂实验 | 3个 | 3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质量指标 | 低积累品种筛选实验 | 2个 | 2个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 |
|
|
|
| |
满意度指标 |
|
|
|
|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名称 | 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工作经费 | ||||
预算单位 | 通川区农业局 | ||||
预算执行情况(万元) | 预算数: | 18万元 | 执行数: | 18万元 | |
其中-财政拨款: | 18万元 | 其中-财政拨款: | 18万元 | ||
其它资金: | 0 | 其它资金: |
| ||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目标 | |||
对主城区各农贸市场违法屠宰活禽交易进行整治 | 完成预期目标 | ||||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每周日常巡查 | 3次 | 3次 | |
项目完成指标 | 数量指标 | 每月集中整治 | 2次 | 2次 | |
项目完成指标 | 质量指标 | 检疫出证率 | 100% | 100%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项目完成指标 |
|
|
|
| |
……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效益指标 |
|
|
|
| |
…… |
|
|
|
| |
满意度指标 |
|
|
|
|
(二)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结果。
本部门按要求对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开展自评,《通川区农业局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见附件。
本部门自行组织对村级防疫员项目、贫困村驻村农技员项目、123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项目、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项目、农产品土壤重金属防控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2018年村级防疫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2018年123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2018年45个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帮扶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2018年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见附件。
十一、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2018年,农业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32.34万元,比2017年增加19.13万元,增长144.81%。主要原因是本年购置2台公务车。
2018年,农业局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56.38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57.55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98.83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农业局共有车辆4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0辆、一般公务用车1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1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2辆、其他用车0,主要是用于农业发展、畜牧生产等。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2、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指区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3、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4、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分配的事业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
5、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
6、 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行政运行(项):指单位的基本支出。
7、 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事业运行(项):指单位用于农业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事业单位设施、系统运行与资产维护等方面的支出。
8、农林水支出(类)扶贫(款)其他扶贫支出(项):反映其他用于扶贫方面的支出。
9、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指用于农业质量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投入品监管、残留监控,农产品质量认证、普查、标准化生产示范等方面的支出。
10、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农业支出(项):指用于其他农业方面的支出。
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反映单位离退休方面的支出。
12、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支出。
13、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指本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支出。
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款)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反映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的工伤、生育、失业保障的支出。
1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指本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等支出。
16、住房保障(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指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17、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8、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他等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
19、“三公”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20、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单位运行用于购买办公用品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劳务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附件1
通川区农业局
2018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绩效管理相关要求,现将2018年度我局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如下。
一、区农业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职能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市有关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领域(以下简称农业)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方面的决策部署;拟订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起草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参与拟订涉农财税、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提出农业产业保护的政策建议,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2、承担完善全区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职责,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贯彻农业产业经营的法律法规;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3、负责指导粮油、经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油、经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拟订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有关财政性资金安排、财政政策和项目的建议意见并指导实施;参与组织实施种粮农民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水产政策性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4、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政策与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负责指导全区休闲农业发展;负责办理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立项和申报;负责生猪屠宰管理;组织、协调、实施“菜篮子”工程有关工作。
5、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职责,组织开展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依法开展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质量追溯。发布和报送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组织实施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养殖)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申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6、负责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苗)、食用菌种、蚕种、草种、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渔药)、(渔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许可、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及兽医医疗器械、肥料监督管理职责;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国家标准,拟订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参与农资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和农资打假工作;承担渔政、渔港、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职责。
7、负责制定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开展全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建设和技术工作,审批、指导农村机电提灌、机耕道建设,承担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监管职责,参与农机产品政策性补贴工作。
8、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畜禽及渔疫病防治,起草动植物防疫和检疫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并指导实施;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对区内、过境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监控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或者接受委托承担国内农作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产地调运检疫审批的有关工作,牵头管理涉农外来物种;组织开展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药检工作。
9、承担农业防灾减灾职责。监测、核查、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种苗、化肥、兽药(渔药)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10、负责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11、负责制定全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织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新品种育种攻关和农业先进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农业科研成果鉴定工作;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2、负责农业资源区划和资源保护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滩涂、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依法管理耕地质量,拟定、执行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承担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职责。
13、负责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环境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资源环境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政策建议,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14、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有关工作。
15、负责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参与拟订农业对外开放政策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外向型农业发展;组织实施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贸易工作,组织开展农业领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业援外项目。
16、承担区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17、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情况
区农业局下属二级决算单位36个,其中行政单位0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个,其他事业单位34个。
﹤三﹥.人员情况,
农业局现有在职职工229人,离岗待退17人,托管(即2004年机构改革未聘用人员)17人,临聘人员5人(其中原达川区机构改革未聘用人员4人,保洁员1人),退休职工170人。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一﹥.打好基础农业的“阵地战”
1.粮食、畜牧稳中有升。
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2.9万亩,玉米育苗移栽面积9.57万亩,粮食总产量18.5173万吨,比去年增加0.326万吨,增产1.66%,油料作物1.9227万吨,比去年增加0.0488万吨。水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01.56公斤,比全区水稻亩产480公斤,亩产增121.56公斤,增产25.3%。
目前,全区已出栏生猪31.2万头、肉牛2.53万头、出栏肉羊4.85万只、出栏小家禽255.31万只,存栏生猪18.71万头、肉牛3.14万头、肉羊4.2万只、小家禽149.57万只,肉类总产量29553吨。全区新增培育科技示范户145户,新增家庭农场61家、专业合作社38个,累计发展家庭农场总数已达271家,农民合作社总数412个。新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各2家。
巩固常菜基地,完成全年蔬菜任务。今年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8万亩.蔬菜总产量19.2万吨,总产值6.4元,种植食用菌6700万袋,产量3.316万吨,产值1.6096亿元,商品(加工)蔬菜量9.2万吨,外销蔬菜1.9万吨,创建蔬菜品牌1个,培育加工龙头1家。
2.特色种植加快发展。建成柑桔营养钵育苗基地1个,出圃柑桔营养钵大苗40万株,分别在磐石、碑庙、青宁、梓桐等乡镇集中成片栽植近1000亩;全力打造“中国青脆李之乡”,截止目前,全区青脆李产业发展面积达1.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0.7万亩,产量达300万公斤;发展北部高山大米100000亩,实现优质大米加工80000多吨;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中药材规模发展。2018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金银花种植500亩、川佛手种植600亩、白芍、柴胡、丹参种植面积约1000亩。
3.特色养殖势头强劲。2018年,在金石、龙滩、安云新发展黑猪、鸵鸟特色养殖3户,存栏苏太黑猪300余头,养殖鸵鸟100余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9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5850吨,比上年增长432吨,增长7.97%,实现渔业生产值12272万元,较上年增收912万,增长8.03%;新增“稻田+”综合种养基地700余亩,新增特色渔业和休闲渔业800余亩,实现渔业生产值8000万元。
4.涉农补贴基本到位。地力补助发放到位,2018年全区补贴户数75,936户,补贴面积192,366.46亩,发放补贴资金2779.8万余元。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结算进度基本到位,2018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8.953万元,补贴机具1759台(套),受益农户1713户,全年结算率超过90%以上。
5.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新增农机动力0.43万千瓦,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全年达到1.84万亩,比2017年增加0.15万亩,作业面积增长率达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2.5%。
﹤二﹥.打好重点园区的“升级战”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度打造檬双现代农业示范园、蒲家屈沟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金石镇聚家猕猴桃园区、蒲家蓝莓主题公园和通川区立体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园建设。
1.檬双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种植基地1000余亩(其中:种植柠檬200亩、蓝莓100亩、长桑葚50亩、百香果50亩、其他特色水果600亩);修建基地办公用房600平方米,梯田改造300亩,有机肥加工生产厂区主体工程完成钢架大棚建设1100平方米。
2.通川区立体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共种植猕猴桃3500亩、无花果50亩,建立气调库500平方米,园区内道路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的建设基本完成。
3.蒲家屈沟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种植瓜蒌100亩,桑葚50亩,冬枣50亩;修建蓄水池1座;沟渠1.8公里,新修3个养蛙池1200立方,修建基地工棚800平方米,硬化园区道路2公里。
4.金石聚家猕猴桃园区。该基地面积2000亩,主要品种为红心猕猴桃。
5.蒲家蓝莓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道路升级改造建设油化2公里,蓝莓主题公园入园景观大门、蓝莓仙子音乐喷泉、停车场、200多平方米的蓝莓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储藏库已修建完成;已建成蓝莓产业园入园智能识别系统和园区公共卫生间80平方米;园区护栏、喷滴灌系统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树葡萄避雨栽培大棚等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二期11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已完成,二期生产毛路和1.4公里生产便道及沟渠已基本完工。
﹤三﹥.打好重大疫情“抵御战”
1.严防死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防控非洲猪瘟总要求,加强了每日对生猪调运管控以及对本辖区经营性、屠宰冻库产品进行疫情排查的力度,排查79批次,检查企业199家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出动执法车辆114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排查生猪677417头次,张贴非洲猪瘟防控应急电话告示牌30张,在排查中对可疑性畜产品进行了产品抽样4次,14批次,70份样品,送达到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检验,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检验报中70份样品均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
2.“内外”联动,周密部署,做好辖区种、养植物的疾病防控工作。目前,全区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320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198头,无害化处理生猪“三腺”及不可食用产品38907.56公斤,无害化处理家禽7657只。全年共出动检疫及相关技术人员126批次485人次,对全区12家苗木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进行了检疫调查或复检, 抽取柑桔类作物样品15次。检查苗木247万余株,查出柑桔溃疡病苗木3批次,共计销毁柑桔溃疡病苗木6.3万余株。
﹤四﹥.打好法制建设的“攻坚战”
1.加大农资执法力度,敢于实打实。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截止目前,共检查了23个种子批发点及220个种子零售网点,检查率达100%,检查品种185个。严肃查处种子一般程序案件14起,其中已办结12个案件。
2.开展“渔政亮剑”行动,敢于硬碰硬。截止目前,我局渔政执法人员在全区主要河道、水产品市场等禁渔重点区域组织统一检查行动120次(其中夜间行动91次),出动执法人员530余人次,参加检查车辆80台次,查获违禁捕捞船7(艘次),没收违法捕捞的“三无”船舶3艘,共依法没收并放生野生鱼13.12公斤。立案查处违法捕鱼案件9起(均已全部结案),收缴渔网680部20000余米、取缔违禁渔具迷魂阵420米;电捕鱼器具1套;教育劝导岸边非法捕捞人员850余人次;同时对以人工养殖鱼冒充野生鱼兜售的群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3.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敢于面对面。今年以来,我局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以来,共受理办结案件5 起,共处罚款 27385.8 元,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同时对蒋道明未经定点场地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案中没收的生猪产品公开售卖所得款5272元全部上缴国库。
﹤五﹥.打好脱贫攻坚的“持久战”
牵头编制完成了《通川区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通川区农村能源建设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全年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50万元;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大幅提升,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3座,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项,年产沼气18万米方米,集中供气22户;新建现代经作基地6000亩蔬菜,新建和改造粮油基地8000亩,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个;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56个;“三品一标”建设成绩斐然,新增5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2个。申报产品5个送农科院检测,其中,5个产品申请了省绿办免检指标,草莓、火龙果、蓝莓、雍菜、番茄全部产品检测合格。
完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录入畜牧企业10家,水产企业3家和种植企业17家;完成市级专项抽检20个,完成省级专项抽检2项9个农产品(其中蔬菜5个,食用菌4个),合格率100%,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区农业局年初预算收入为2956.74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483.09万元,公用事业经费238.71万元,项目经费234.94万元。调整预算收入为10188.11万元,调增预算收入7231.37万元,其中年初财政应返还额度1092.95万元,追加抚恤金11.17万元,中人职业年金40.94万元,2017年个人工作性奖励713.13万元,差旅费55万元,其他为农业项目调增数,如农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77.8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1.90万元,(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000万元,政府基金57.52万元等。
2018年农业局年初预算支出年总额为2956.74万元,其中人员支出2483.09万元,公用事业支出238.71万元,项目支出234.94万元。调整预算支出为10187.98万元,其中人员支出3361.37万元,公用事业支出271.99万元,项目支出6554.62万元。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区农业局收入决算总额为10188.1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8845.62万元,上年财政结转收入1092.95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249.54万元。收入决算总额较2017年减少232.99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农业项目收入减少,最明显的是2017年有政银担资金,而2018年没有。
2018年区农业局支出决算总额为8708.14万元,其中:教育支出4.3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9.04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0.1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63.16万元,农林水支出7853.9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7.52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479.97万元。支出决算总额较2017年减少551.28万元,主要原因农业项目专项支出减少。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2018年预算内安排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为10188.11万元,与决算收入一致。
2018年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为10188.11万元,决算支出为8708.14万元,其中:教育支出4.3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0.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9.04万元,占支出总额的4.8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0.13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26%;住房保障支出263.16万元,占支出总额的3.02%;农林水支出7853.94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0.2%;城乡社区支出57.52万元,占支出总额的0.66%。
(2)差异原因分析:因为历史遗留和客观现实一些因素,导致一些项目预算数在年底集中拨款,单位无法支付。只有年初及时分析了解明细情况,制定明细支出计划,在执行中按计划严格执行预算,按进度拨付项目数,才能避免超预算情况。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收入结构分析图:
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2)会议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3)培训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说明:“三公”经费比去年增加是由于新购入2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培训费增加是因为今年有中央资金安排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会议费增加是因为今年突发的重大疫情非洲猪瘟防控,以及两个大型的全国性普查农业污染源普查及草地资源清查。
(4)其他对部门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影响较大的为农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77.87万元,(非)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1000万元,二者合计占总支出的43.38%。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财政拨款收入分析:
2018年收入构成分析表(单位:元) | ||
项目收入 | 培训支出 | 50000 |
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 | 464947 | |
病虫害控制 | 866940 |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6938616.6 | |
防灾救灾 | 80000 | |
农业生产支持补贴 | 29236805 | |
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 | 1000000 | |
其他农业支出 | 14824191.2 | |
其他水利支出 | 29400 | |
生产发展 | 2583160 | |
其他扶贫支出 | 830000 | |
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 | 4666200 | |
其他农村综合改革支出 | 140000 | |
基本收入 | 行政运行 | 28770370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 3342915 | |
行政单位医疗 | 1101323 | |
住房公积金 | 2631618 | |
职业年金支出 | 409367 | |
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 179411 | |
死亡抚恤 | 258684 | |
基金收入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 575200 |
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其他收入 | 2902000.88 |
合计 |
| 101881148.7 |
财政拨款支出分析:
2018年支出结构分析表 | ||
|
| 单位:元 |
项目支出 | 培训支出 | 43500 |
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 | 267914.5 | |
病虫害控制 | 407667.8 |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2649117.86 | |
防灾救灾 | 80000 | |
农业生产支持补贴 | 28968205 | |
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 | 1000000 | |
其他农业支出 | 6894200.04 | |
其他水利支出 | 29400 | |
生产发展 | 2462472 | |
其他扶贫支出 | 125342.65 | |
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 | 4666200 | |
其他农村综合改革支出 | 61241.52 | |
基本支出 | 行政运行 | 28410234.08 |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 3342915 | |
行政单位医疗 | 1101323 | |
住房公积金 | 2631618 | |
职业年金支出 | 409367 | |
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 179411 | |
死亡抚恤 | 258684 | |
基金支出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 575200 |
非一般公共 |
| 2517470.06 |
合计 |
| 87081483.51 |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分资金来源、资金性质结转和结余情况,特别是项目经费结转和结余情况。
本年结转结余资金1479.97万元,其中项目资金结转1405.51万元,行政运行资金结余36.01万元,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结转民38.45万元。
说明:结转金额较大的原因在于财政年底项目拨款金额过大,不能及时支付。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年末部门资产、负债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一)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对资产负债具体构成进行分析,可从占比、上下年变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或折线图),重点说明主要资产、负债基本情况、变动情况及原因。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表 | |||||
|
|
|
|
| 单位:万元 |
| 上年年末数 | 本年年末数 | 增减额 | 增减率 | 变动原因 |
资产 | 3421.56 | 3489.99 | 68.43 | 0.02% | 1、流动资产减少60.15万元; |
负债 | 1096.89 | 655.1 | -441.79 | 40.28% | 流动负债减少441.78万元。 |
(二)资产负债对比分析。
计算资产负债率,可进行连续年度的对比,分析部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效益管理,避免潜在的资产负债风险。
四、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本单位组织专人开展2018年财务决算工作。
附件2
1、《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一是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监测。在201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全区肥料、灌溉水和大气沉降等不同外源输入重金属通量监测、产地土壤与农产品关联性监测以及产地重点行业企业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影响监测,进一步摸清农产品及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
二是防控技术筛选集成试验(磐石镇新店社区1组)。在轻度污染区域实施钝化剂技术试验3个(其中,钝化剂筛选试验2个,石灰用量试验1个)、水稻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试验1个以及蔬菜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试验2个,筛选确定重金属低积累的水稻、蔬菜品种和适合通川实际情况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剂。
三是综合防治项目农耕农艺调控技术示范。在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选择5个重金属污染区域建设耕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400亩,共2000亩。分别是:1、磐石镇新店社区施用石灰400亩; 2、檬双乡松坪村施用钙镁磷肥400亩; 3、蒲家镇八口村施用土壤调理剂400亩; 4、罗江镇庙坪村施用叶面阻控肥400亩; 5、双龙镇双丰村水分管控400亩。
四是项目效果评估。与四川省农业厅确定的有关牵头技术专家共同完成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评估报告,完成耕地土壤污染分区治理技术模式研究报告,完成产地环境监测报告。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截止到2019年9月底,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污染成因监测、防控技术筛选集成试验、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等样品采集、试验示范工作均已全面完成,即将启动项目效果评估。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项目来源:《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提前下达2018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7】212号)文件精神和《2018年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暨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技术手册》。
2、项目管理
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总金额为250万,全部来自省级财政拨款。截止2019年9月底,该项目划拨资金166.96万元;按照合同约定,样品检测和专家服务50.226万元将于年底支付。
2018年期间共拨付资金151.11万元。其中拨付2017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资金58.4万元,拨付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技术服务费22.71万元、物质采购70万元。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提前下达2018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7〕212号)和《四川省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川财农〔2016〕208号)文件要求以及合同约定进行资金拨付。
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 污染综合防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 | |||
项目 | 计划(万元) | 中标(万元) | 已拨(万元) |
技术服务 | 75.8 | 75.69 | 68.13 |
物质采购 | 110.88 | 98.83 | 98.83 |
样品检测 | 41.52 | 40.826 |
|
专家服务 | 9.5 | 9.4 |
|
合计 | 237.7 | 224.746 | 166.96 |
3、项目绩效
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数量、质量、时效、成本),项目效益情况(经济效益、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效益、公平性、资金使用效率、受益群体满意度等)。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污染成因监测。在全区开展土壤、肥料、灌溉水和大气沉降等污染源通量监测,基本摸清农产品及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二是防控技术筛选集成试验。在轻度污染区域(磐石镇新店社区一组)实施钝化剂技术试验3个(其中,钝化剂筛选试验2个,石灰用量试验1个)、水稻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试验1个以及蔬菜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试验2个,筛选确定重金属低积累的水稻、蔬菜品种和适合通川实际情况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剂。三是综合防治项目农耕农艺调控技术示范。在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选择5个重金属污染区域建设耕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2000亩,分别是:1、磐石镇新店社区施用石灰400亩; 2、檬双乡松坪村施用钙镁磷肥400亩; 3、蒲家镇八口村施用土壤调理剂400亩; 4、罗江镇庙坪村施用叶面阻控肥400亩; 5、双龙镇双丰村水分管控400亩。四是项目效果评估。与四川省农业厅确定的有关牵头技术专家共同完成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评估报告,完成耕地土壤污染分区治理技术模式研究报告,完成产地环境监测报告。
附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进度表
附表1
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进度表
填表单位: 通川区土肥站 填表日期: 2019.10.8
实施内容 | 具体建设任务(单位:个或亩) | 计划 | 实施 | |
1(一)污染成因监测 | 1、外源输入通量监测 | 布设大气降尘监测点 | 30 | 30 |
布设大气降尘采集分析样品 | 30 | 30 | ||
典型农户灌溉施肥监测,采集分析水样 | 0 | 0 | ||
典型农户灌溉施肥监测,采集分析土样 | 30 | 30 | ||
典型农户灌溉施肥监测,采集分析肥样 | 30 | 30 | ||
主要灌溉河流沟渠监测,采集分析灌溉水样 | 12 | 12 | ||
主要灌溉河流沟渠监测,采集分析底泥样 | 24 | 24 | ||
2、关联性监测 | 布设各类监测点 | 200 | 200 | |
采集分析土样 | 200 | 200 | ||
采集分析植株样 | 256 | 256 | ||
3、产地重点行业企业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影响监测 | 重点行业企业调查 | 1 | 1 | |
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影响监测(大气降尘)布设 | 3 | 3 | ||
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影响监测(大气降尘)样品 | 3 | 3 | ||
|
| 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影响监测(土壤)样品采集 | 30 | 30 |
(二)防控技术对比试验 | 1、防控技术应用效果对比试验 | 布设试验点 | 3 | 3 |
开展2季作物的防控试验,采集分析样品 | 441 | 441 | ||
2、种类及品种对比试验 | 布设试验点 | 3 | 3 | |
开展2季作物的品种对比试验,采集分析样品 | 61 | 61 |
附表1(续)
2018年通川区省级财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进度表
填表单位: 通川区土肥站 填表日期: 2019.10.8
实施内容 | 具体建设任务(单位:个或亩) | 计划 | 实施 | |
(三)综合防控技术示范 | 1、施用土壤调理剂、钝化剂、钙镁磷肥处理等 | 施用钙镁磷肥示范面积 400亩 | 400 | 400 |
施用土壤调理剂及钝化剂示范面积400亩 | 400 | 400 | ||
施用生石灰示范面积400亩 | 400 | 400 | ||
喷施叶面阻控肥料示范面积400亩 | 400 | 400 | ||
稻田水分管理示范面积400亩 | 400 | 400 | ||
深翻晒田示范面积 亩 |
|
| ||
淹水栽培示范面积 亩 |
|
| ||
*** |
|
| ||
2、作物品种推广示范 |
|
|
| |
3、效果对比监测点建设 | 开展验证试验 | 25 | 25 | |
布设监控点 |
|
| ||
采集样品 | 125 | 125 | ||
(四)产地环境污染评价 | 1、委托专家技术指导服务 | 对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指导编写技术方案、评价报告、制作分布图件,建立分级管理数据库、档案库、成果资料等; |
|
|
注:具体建设任务可加行注明。
三、存在主要问题
无。
四、相关措施建议
无。
2、《2018年村级防疫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8年村级防疫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一)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
为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监测任务,加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以及鸡新城疫、山羊痘等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强化畜禽圈舍和周边环境消毒灭源,切实加强接壤地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动物防疫监管,严防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2.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我区根据达州市财政厅、达州市农业局《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通知》(达市财农〔2018〕64号)文件精神,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由财务室、疫控中心、动监所和各农牧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局财务股负责项目资金及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补助范围和补助环节安排使用项目资金;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补助均采用一卡通形式转账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强制免疫病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经实验室检测全年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了狂犬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
3.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根据达州市财政厅、达州市农业局《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通知》(达市财农〔2018〕64号)文件精神,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由财务室、疫控中心、动监所和各农牧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
(3)分析评价。由区疫控中心实验室对平时定点抽检和春秋防随机抽检的样品进行检测,后由达州市疫控中心进行春秋防集中免疫抗体检测分析评价。
4.完善制度,保证项目规范实施。
(1)成立了专门机构和常设股室,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
(2)强化绩效考核。将补助经费分配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项目补助经费的使用效益。
(3)强化监督。对强制扑杀补助、无害化处理补助实行申报制,层层核实,公示一卡通兑付,杜绝虚报、冒领;强制免疫补助定期监督指导,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4)强化机制保障,为落实好强制免疫补助,出台了《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动物防疫绩效考核办法》。
(二)项目情况
1.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通知》(川财农〔2018〕105号)和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8〕549号)等文件下达我区“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共计53.644万元。其中:全区241个村级防疫员免疫服务补助41.48万元;
2.绩效总目标:中央政补助经费使用率100%,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小反刍兽疫等优先防治病种防治工作疫情保持平稳,不发生大规模随意抛弃病死动物事件。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1.项目的实施进度。
我区强制免疫补助主要用于免疫服务,实行工作绩效与补助挂钩,根据春、秋防考核结果兑现强制免疫补助,全区241个村级防疫员补助41.48万元已于2018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
2.项目完成质量。
目前完成情况: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了狂犬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包括政策依据和政策完善,政策和需求的吻合程度分析),绩效目标设置情况(包括绩效目标设置的明确性和合理性)
(1)政策依据
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通知》(川财农〔2018〕105号)和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8〕549号)等文件下达我区“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共计53.644万元。
(2)目标设置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经实验室检测全年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5%以上。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了狂犬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
2、项目管理
201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共计53.644万元。全区241个村级防疫员补助41.48万元已于2018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补助均采用一卡通形式转账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3、项目绩效
(1)2018年度我区出栏生猪312706头,肉牛25314头,肉羊48509只,小家禽2553151只;存栏生猪187198头,肉牛31418头,肉羊42057只,小家禽1495710只,肉类总产量29553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5%以上。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了狂犬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
(2)防疫工作重点由季节性向全年性防疫转变,由经验防控向依法防控转变。今年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区疫控中心推行“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相结合,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实施免疫”的免疫方式,按年初制订的全年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按计划落实全区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在防疫过程中严格实行“未免登记制度”,保证免疫工作真正实施到位。全区防疫共使用消毒药7.5吨,消毒圈舍14.8万间次,消毒屠宰场(厂、点)4个次,消毒市场60个次,消毒面达100%。全区累计完成口蹄疫免疫:猪43.5万头、牛7.8万头、羊8.5万只;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鸡153万羽、鸭20.3万羽、鹅10.9万羽;猪瘟免疫43.5万头、鸡新城疫免疫:153万羽;小反刍兽疫免疫3万只。同时,我们还适时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效果检测评估以及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制工作,并及时补免。全年,我区未发生一例重大动物疫病,切实构筑了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
(3)目前完成情况: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了狂犬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
(4)通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基础免疫,加强人畜共患病及其它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完成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切实加强了应急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我区全年清洁无疫,农民人均增收185元。
三、存在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1.目前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人们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要求更高,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苦,建议在非洲猪瘟、布病、狂犬病等共患动物疫病防控、稳定村级防疫人员队伍方面增加动物防疫项目经费。
2.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的工作补助偏低,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队伍老龄化,作为弱势群体的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对工作的开展及未来发展已严重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建议提高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的工作补助,建立健全村级动物疫病防疫的保障机制,稳定村级防疫队伍。
3.建议建立村级防疫室,利用村委阵地建立村级防疫室,配备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储存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确保免疫效果,提高免疫质量,遇突发疫情能够较快响应。
3、《2018年123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8年123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项目
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在青宁、江陵、北山等乡镇的红专、武滩、洞滩等7个贫困村实地查看驻村农技员驻村帮扶到岗到位和服务效果,主要从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完成时效和技术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总体上看,该项目规划科学、决策依据充分、资金到位及时,项目管理规范。本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94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项目决策(12分) | 绩效目标(4分) | 目标内容 | 2 | 2 |
进度计划 | 2 | 2 | ||
决策依据(6分) | 政策依据 | 2 | 2 | |
管理制度 | 4 | 4 | ||
资金分配(2分) | 分配方法 | 2 | 2 | |
项目管理(19分) | 资金到位(4分) | 分配时效 | 2 | 2 |
资金拨付 | 2 | 2 | ||
资金管理(6分) | 使用范围 | 2 | 2 | |
支付依据 | 2 | 2 | ||
开支标准 | 2 | 2 | ||
财务管理(4分) | 财务制度 | 2 | 2 | |
会计核算 | 2 | 2 | ||
组织实施(5分) | 制度执行 | 5 | 5 | |
项目绩效(69分) | 产出指标(24分) | 完成数量 | 8 | 8 |
完成质量 | 8 | 7 | ||
完成时效 | 8 | 8 | ||
效益指标(30分) | 经济效益 | 15 | 13 | |
社会效益 | 15 | 14 | ||
满意度指标(15分) | 服务对象满意度 | 15 | 13 |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四川省农业厅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帮扶力量的通知》精神,组建19个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小组,为全区102个非贫困村提供技术服务,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深入非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非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帮助解决贫困户种养技术问题。关键农事季节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每人每月巡回服务不少于2次,每村每年开展技术培训或技术指导全年不少于2次。
每名驻村农技员每月到村服务5次以上,全年开展技术培训或技术指导4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2户以上,服务对象满意度90%以上。
2、项目管理
123个非贫困村102名农技巡回服务小组申报年初专项预算20万元,批复20万元。
3、项目绩效
19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23名成员对全区102个非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全年进村开展技术服务3000余人次,开展规范化种植(养殖)、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技术指导212次,发放技术资料9000余份,培训和指导人数达2100余人次,科技服务、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培训人员满意度95%以上,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95%以上。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技术服务中不注重服务效果现象。
二是个别村进村开展技术服务次数不够。
四、相关措施建议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督导监管,确保项目成效。
4、《2018年45个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帮扶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8年45个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帮扶项目
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在青宁、江陵、北山等乡镇的红专、武滩、洞滩等7个贫困村实地查看驻村农技员驻村帮扶到岗到位和服务效果,主要从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完成时效和技术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总体上看,该项目规划科学、决策依据充分、资金到位及时,项目管理规范。本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97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项目决策(12分) | 绩效目标(4分) | 目标内容 | 2 | 2 |
进度计划 | 2 | 2 | ||
决策依据(6分) | 政策依据 | 2 | 2 | |
管理制度 | 4 | 4 | ||
资金分配(2分) | 分配方法 | 2 | 2 | |
项目管理(19分) | 资金到位(4分) | 分配时效 | 2 | 2 |
资金拨付 | 2 | 2 | ||
资金管理(6分) | 使用范围 | 2 | 2 | |
支付依据 | 2 | 2 | ||
开支标准 | 2 | 2 | ||
财务管理(4分) | 财务制度 | 2 | 2 | |
会计核算 | 2 | 2 | ||
组织实施(5分) | 制度执行 | 5 | 5 | |
项目绩效(69分) | 产出指标(24分) | 完成数量 | 8 | 8 |
完成质量 | 8 | 7 | ||
完成时效 | 8 | 8 | ||
效益指标(30分) | 经济效益 | 15 | 14 | |
社会效益 | 15 | 14 | ||
满意度指标(15分) | 服务对象满意度 | 15 | 15 |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根据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从局属单位和乡镇农牧站抽选45名业务素质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股室站所负责人、中级以上业务骨干派驻贫困村驻村农技员,为全区45个贫困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协助帮扶贫困村制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制定入户指导方案,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制约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技术问题。每名驻村农技员全年进村开展技术服务不少于60次,关键农事时节开展技术培训或技术指导不少于4次,培育贫困户科技示范户不少于2户。
2、项目管理
2019年45个贫困村驻村农技员经费申报年初专项预算51万元,批复51万元
3、项目绩效
45名驻村农技员对全区45个贫困村全覆盖技术指导和培训,全年进村开展技术服务2850余人次,开展规范化种植(养殖)、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技术指导187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培训和指导人数达1800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培训人员满意度95%以上,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95%以上。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技术服务中不注重服务效果现象。
二是个别村进村开展技术服务次数不够。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四、相关措施建议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督导监管,确保项目成效。
5、《2018年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
2018年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一)项目资金基本情况。2018年初区财政局向原区农业局预算到位资金共18万元,用于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项目实施。
(二)项目绩效总目标。规范活禽定点交易屠宰行为,严格落实禽肉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禁止在主城区农贸市场、超市及公共场所从事活禽交易、屠宰活动,形成“定点屠宰、白条上市、冷链配送”的主城区禽肉产品经营模式,有效防止了H7N9禽流感等疫病传播,确保禽肉产品质量安全。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原区农业局严格按照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执行,落实区级财政补助资金,组织实施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申报目标合理可行。项目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实施,积极收集、核实对应资料,确保了项目质量标准,属于按期、保质完成。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为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民消费环境,提升达州城市形象,大力实施“放心肉”工程,防止疫病传播,确保活禽肉品卫生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通川区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通区府办发〔2016〕81号)要求,通过加强对主城区(包括东城、西城、朝阳办事处和莲花湖管委会、西外镇、北外镇)活禽交易屠宰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行为。原区农业局在2017年工作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抓好主城区活禽屠宰交易整治工作的通知》(通区农业函〔2018〕335号),并制定了通川区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整治常态化巡查分组及巡查时间安排的通知》(通区农业函〔2018〕146号),细化了整治人员、时间安排及实施过程,确保了整治实效。
2、项目管理
(1)资金分配使用情况
该项目2018年1月开始实施,2018年12月结束,资金主要用于执法巡查车辆燃油费,车辆租用及维修、宣传培训、夜间值班巡查及误餐补助等支出。区财政预算18万元,实际开支18万元,用于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为:鑫源、鑫兴定点屠宰场夜间值班补助及误餐补助8.3万元、夜间整治及误餐补助7.567万元、执法车燃油、维修及车辆租用1.3714万元、办公用品购置0.6006万元、差旅及公务接待0.091万元、广告宣传0.07万元。
(2)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按照财务制度管理专款专用,原区农业局制定了《通川区农业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严格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执行过程中未出现任何违规行为。
(3)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项目实施由原区农业局局长负总责,具体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通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实施。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程序办理。
3、项目绩效
我区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长效监管的目标及完成情况:一是规范活禽集中交易定点屠宰行为。所有活禽交易及屠宰活动一律搬迁至市政府规划定点的活禽交易屠宰市场进行,主城区不得出现活禽交易及屠宰行为。二是规范禽类产品上市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未经市政府定点屠宰、未经检疫检验合格或未佩戴有检疫检验合格标识的禽类产品,不得进入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食堂)、集体伙食团等流通消费环节。三是加强加强定点屠宰企业监管。保证入厂待宰活禽产地检疫率、禽类产品出厂检疫检验合格率、检疫检验合格标识佩戴率、检疫检验出证率均达100%,杜绝屠宰死禽和病害禽上市销售或进入消费领域。
据统计,2018年总计开展专项执法118次,多部门联合执法58次,出动执法车辆108次,出动工作人员916人次。处理转接及群众举报16起。没收与交易屠宰活禽相关工具70台/套件(鸡笼、刀具、盆、桶等),收缴处理活禽及产品600余只,对查收的活禽采取隔离观察,禽流感H5抽样测抗,检测结果均为不合格,对禽产品不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的补检条件,均在联合执法工作组和通川播报的监督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依法捣毁活禽非法交易屠宰点37个,有力地震慑了主城区活禽非法交易屠宰行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实施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市民的消费习惯,认为白条鸡、鸭的营养价值比不过现杀的活禽,执法过程中有群众阻拦、不理解情况。
二是相较于宰杀活禽后销售,活禽售卖利润高,贩卖人员形成抱团组织,放哨站岗,和执法人员“躲猫猫”。
三是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特别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中,金华巷活禽交易屠宰点位被通报,虽在大力整治后全面整改禁止,但在2018年后又死灰复燃,农业农村局只能蹲点整治和巡查,城区其他市场和街道的活禽交易屠宰点位“躲猫猫”。
四、相关措施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秩序管理工作,确保各单位履职尽责,落实长效机制,建议该项工作依法依规予以调整工作职能职责。
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1号)【附件:食用农产品范围注释】“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范围包括:一、植物类......二、畜牧类:畜牧类产品是指人工饲养、繁殖取得和捕获的各种畜禽及初加工品。范围包括: (一)肉类产品1.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包括各类牲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经济动物),如牛、马、猪、羊、鸡、鸭等。2.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肉产品。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冷却肉、盐渍肉,绞肉、肉块、肉片、肉丁等。……”的规定,按照《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川农业〔2014〕180号)要求,“食用农产品监管体制调整后,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履行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的相应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精神,将鸡鸭等活禽纳入食用农产品管理。
同时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印发达州市主城区活禽交易屠宰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达市府办〔2016〕10号)文件中提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活禽定点交易屠宰场(厂)的定点设置和屠宰管理以及与活禽交易屠宰相关的动物防疫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入市后和餐饮环节活禽及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场内禽产品销售区的设置管理和禽产品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查处擅自占用主城区城市道路、广场及公共场地从事活禽交易、屠宰,影响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的行为”。
在《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通区委办〔2019〕69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区农业农村局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
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依法行政才能长治久安。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重大,执法力量集中在农村。建议将此项工作职责调整为市场内由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市场外由辖各乡镇办委或区综合执法局负责,并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综合执法、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全力配合开展相关整治工作。
第五部分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