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双减”重大决策部署以来,通川区教科系统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改革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全区各中小学以“双减”任务落地落实为着力点,在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充分发挥了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今天,一起看看通川区七小、文华街小学、一小莲湖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通川区七小:构建“双减”视域下的“1 6”七彩课程体系
通川区七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坚守“通文广艺、七彩人生”的学校文化和“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七小精神,积极构建“1 6”课程体系,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1”即国家课程整合类。将现有国家课程整合为四个大类,A类“品德与健康”:将道德与法制、体育与健康合并;B类“语言与阅读”:将语文与英语合并,实行双语教学;C类“科学与技术”:将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合并;D类“艺术与审美”:将音乐、美术、写字合并。
“6”即校本课程拓展类。以“七彩人生”为核心,设置六大课程群部落:“七心”培育课程;“七习”养成课程;“七艺”培训课程;“七型”运动课程;“七思”科创课程;“七能”开发课程。
下一步,学校通过深研—实践—创新—评价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国家整合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校本拓展课程”的育人形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更有效的减负提质做保障,为家庭教育解忧、为学生成长助力,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而奋力前行!
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三提三控机制”,走好“双减”作业管理最后一公里
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双减”政策的重要指示精神,优化“学校教育”关,抓牢“日常监管”关,夯实“作业管理”关,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三提三控机制”,切实做好作业管理。
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三提”
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明确学科作业设计向多样化、实践化、生活化、表达化、动手化看齐,每位老师把作业和高效课堂结合起来,因课而异、因生而异,真正做到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学生作业分为预习、复习、观察、熟读、背诵、书面练习、手工制作、课外实验等(音、体、美等学科应按课程特点布置有关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布置,作业目的明确、要求清楚。
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结合“固本与培优相结合”原则,开展分层课后服务,在四、五年级率先实行,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延时服务,开设数学思维拓展课程,建立健全有学习困难学生个性化辅导机制,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问题。
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监控作业批改质量——“三控”
控制作业总量:精选作业,作业量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鼓励教师适当布置体育锻炼、阅读、劳动、综合实践等作业。
控制作业时间:学校规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每周星期三,老师不给孩子们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让书包不回家。同时,印发了《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无作业日”家长指导性建议》,建议家长在家里和孩子开展亲近阅读、亲近艺术、亲近健康、亲近科技、亲近传统、亲近家人、亲近社区、亲近达州、亲近祖国、亲近地球等系列主题活动。
监控作业批改质量:学校制定作业批改与反馈规范化流程,指导教师及时落实作业“全批全改”。作业批改正确规范、评语恰当,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并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以信息技术手段助推作业管理精准化
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运用微信、QQ,“作业管家”APP软件管理、监测、分析学生作业情况,加强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家长等多方的作业管理职能,从“备、审、控、评、析”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的精准管理,确保各项作业管理要求落地生根,切实为学生减负。
作业备案管理精准化。每位教师把当天要布置的作业通过文本或图片的形式上传年级组微信或QQ作业设计群,标注作业层级、完成所需时间等基本信息,并对布置的作业,提前试做筛选或改编,形成个人的作业资源库,方便自己查看和反思,而且年级其他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按学科、时间、班级、教师进行查询。
作业审核管理精准化。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管理,老师们上传后的作业,经教研组或备课组网上把关审核通过后,形成班级统筹作业,使作业由“狂轰滥炸型”变为“精准制导型”。
作业调控管理精准化。教导处将年级组长、班主任设为作业协调员,能即时看到所在年级每个班每门学科布置作业的情况,一旦发现某一天各科布置的作业总量过多或过少,就主动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协调班级日作业量,保持作业量在不超标的情况下基本平衡。
作业评价管理精准化。学校校长、分管教学的校长可以对所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可以对本学科或本学科组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导。不仅如此,还与第三方合作研发“作业管家”APP软件,利用“作业管家”APP软件向布置作业的老师反馈作业完成人数、作业量大小、难易程度等信息,帮助老师们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或改进。
作业数据分析精准化。充分利用“作业管家”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加强对学校作业大数据的精准化管理和研判,对作业质量进行分析和预警,供学科备课组、教研组思考和研究,探讨破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