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通川区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的公示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日期:2021-12-15
  • 点击数:人次
  •          编制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举措。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区两改办组织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人文地理等领域专家分析论证,广泛征求区级部门、乡镇街委、本地企业及能人代表的意见,形成此方案(详见附件),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11215日至20211221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对此方案若有意见建议,请向通川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联系电话:0818-2367868


             附件:达州市通川区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通川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后半篇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1215日    

     


    附件

                                                      达州市通川区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要求,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推动市第五次党代会“157”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着力“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区情概况

             通川区地处达州主城核心区,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幅员面积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12公顷,林地面积44632公顷。下辖18乡镇(街道)104个社区105行政村,户籍人口约59.3万人,常住人口约90.6万人2020地区生产总值340.7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8亿元。境内凤凰山、华蓥山、铜锣山等山系纵横,州河、巴河、明月江等河流贯通,巴达、包茂、绕城等高速贯穿全境襄渝成渝等铁路过境设站是全国法治先进区、全国矛盾不上交突出集体、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二、划片考量

             通川秉承首位城市之势、肩负首善之区之责,理应紧扣市委对通川的发展定位,奋力“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市建设“五个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扛实主城担当、提供核心支撑。面对产业界限分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状,划分片区能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精准功能定位、蓄积发展势能,推动“十四五”时期加快建成“一中心、四示范”,实现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常住人口达到100万,到2035年建成县域经济强县。在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定位、辐射带动等前提下,主要有以下个方面考量

           (一)在镇级片区划分方面一是围绕发展定位的契合度,充分考量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对通川的发展定位,将主城区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承载城市功能拓展的乡镇划为一片,符合达州市“四向拓展”、城市规模建设“双200”要求;将通川经开区及周边3个乡镇划为一片,符合市委支持通川“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的定位;将北部7个乡镇划为一片,符合全区乡村振兴主阵地的发展规划;二是围绕产业基础的集聚度,坚持底线管控,综合运用“双评价”结果,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三区三线”约束性指标,确定片区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以主城为核心,第三产业基础较好,宜居消费的集聚效应明显;以通川经开区为引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集群集聚,产城一体发展初具规模;以北部乡镇为支点,主打第一产业,是通川农旅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三是围绕主干交通的通达度,全区交通骨架、路网密度界限分明,城市周边乡镇以环城路相串联,与城市主干道互联互通;通川经开区周边3镇以魏兴枢纽为核心,与周边市区联系紧密;北部乡镇有巴达高速安云、碑庙、江陵3个出入口,与片区乡镇有效串联。围绕“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县域内各片区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在现代产业上互融互促,在公共服务上共建共享,形成相互支撑、相融互促、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在中心镇设立方面一是立足发展态势,坚持从产业基础较好、落地项目较多、基础设施较完善等方面筛选最有潜力的乡镇,利于中心辐射带动;二是立足交通位势,坚持从高速、国道、水路等枢纽或干道筛选交通最便捷的乡镇,利于发展要素集聚;三是立足人文优势,坚持从历史人文、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角度筛选认可度最高的乡镇,利于人口加速集聚。

           (三)在中心村选择方面一是聚焦产业有特色,注重从特色产业明显、能够连片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等方面进行筛选,确保振兴有产业基础;二是聚焦人口有规模,注重选择人口基数大、留守人口少,特别是青壮年较多的村,确保振兴有劳动力优势;三是聚焦干部有闯劲,注重选择村支两委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号召力强的村,实现“一人带全村、全村带一片”的良好效应。

           三拟划片情况

         全区共划分镇级片区3个(其中,城市片区1个、城乡融合片区1个、农村片区1个),划分村级片区34

          (一)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城市片区,含东城街道、西城街道、朝阳街道、凤西街道、凤北街道5个街道和复兴、罗江、磐石3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17公顷,林地面积11773公顷。下辖78个社区、1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37.9万人,常住人口约78.7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五街三镇”地处达州城市核心区域,地域版图连片成体。从交通区位看:片区道路四通八达,内有达州火车站、汽车西站、汽车北站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从产业发展看:现代服务业兴盛,商贸物流发达2020地方生产总值达294.4亿元从要素配置看:城镇化率全市最高,生活小区、核心商圈密集,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城市配套功能完善。从风俗文化看:8个乡镇(街道)均属老通川,人文习俗相同,随着“品质通川 f 有礼之城”加快建设,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持续增强

            3. 资源分布

        片区内住宅小区密集,人口净流入率107.4%;商业综合体发达,罗浮广场、仁和新城、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十亿级商圈建成投运,环城好一新、西南冷链物流达州基地等服务全市、辐射川东北,有规上物流企业15家,年收益13亿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神剑园二期达州红色旅游胜地,莲花湖湿地公园、高家坝足球公园、磐石AAAA级景区等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

            4. 目标定位

         推动商贸物流集聚发展,建成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

            5. 功能定位

         紧扣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的消费空间布局,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物流集散区打造区域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消费时尚创新地

            6. 主导产业

         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

          (二)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城乡融合片区含蒲家、双龙、东岳3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73公顷,林地面积13280公顷。下辖15个社区29行政村,户籍人口8.2万人,常住人口5.4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处于通川版图中段,顺应自然地理走向华蓥山脉周边有沙滩河、鸡公石、三层岩3座水库,山水相融、紧密相依交通区位看:区位优势明显,襄渝铁路、城路、环凤产业大道串联片区,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的前沿阵地。从产业发展看:通川经开区聚合蒲家镇、双龙镇、东岳镇,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投产企业200余家,已形成连片发展态势,产城一体初具规模。从要素配置看: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幼儿园至高中均设置齐全,商业设施配套完善群众意愿看:人文习俗相同,群众连片发展意愿强烈双龙镇是全区仅有的四合一乡镇,群众对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期盼很高,将其整体纳入,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一体发展。

            3. 资源分布

         毗邻达州重要交通节点魏兴枢纽,襄渝铁路、环城路、环凤产业大道、魏复路横贯全境,区位优势明显;川汉子灯影牛肉、帝泰克管道检测、成都地奥、源美冷链等规上企业投产达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依托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场镇总人口突破3万人,蒲家万亩蓝莓产业园正在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商业设施配套完善,内有全区唯一的区级社会福利院,并有蒲家中学、元达医教养综合体等服务配套,产城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4. 目标定位

         加快产城一体发展,成为东西部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核心支撑。

            5. 功能定位

         依托交通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

            6. 主导产业

         智能制造、现代医药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

           (三)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农村片区含北山、江陵、碑庙、梓桐、金石、青宁、安云7个乡镇

            1. 基本情况

         辖区幅员面积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22公顷,林地面积19578公顷。下辖11个社区57行政户籍人口12.9万人,常住人口6.5万人。

             2. 划分理由

             从地理位置看:地缘相近,7个乡镇山水相依、地形地貌相似,同属长滩河流域。交通区位看:交通相连,以巴达高速和省道303为主线,串联辐射7个乡镇,且有安云、碑庙、江陵等高速出入口。从产业发展看:产业相关7个乡镇都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种养基础,均系城郊1小时经济圈。从要素配置看:要素协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为通川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发展纵深、土地指标、基层治理、传统文化、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七大支撑从风俗文化看:人文相亲,碑庙镇是周边乡镇群众的赶集点和购房置业地,生活习俗一致。

            3. 资源情况

         发展粮油产业25.1万亩,现有专合社219个、家庭农场344个、农业企业54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已形成北部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红军文化陈列馆、红卅军政治部旧址等人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青宁云门天寨、金石野生动物园、千口岭森林公园等生态景点星罗棋布。

            4. 目标定位

         推进乡村振兴主阵地,打造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5. 功能定位

         坚持传统农业现代化、北部产业规模化,科学布局农业生态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园区农业”“休闲农业

           6. 主导产业

        现代农业、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