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城街道压茬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共享空间”建设,创新探索“人力资源共享”,在红旗路社区中和家苑小区试点推行“共享奶奶”服务模式,帮助照料双职工家庭儿童,实现“空间”和“服务”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一、紧扣“实在”挑选好“共享奶奶”。抓准“动员、推荐、评定”三个环节,认真开展“共享奶奶”组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优秀“共享奶奶”队伍。一是院坝会宣传动员。社区党委联合小区自治委,召开小区院坝会,宣传“共享空间”政策、要求、目的和作用,强调群众共同参与的重要性,提出“共享奶奶”服务模式,动员小区老年人积极参与、主动报名。二是讨论会据实推荐。小区自治委根据报名情况,通过走访调查,结合日常了解召开讨论会,重点从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中挑选出有能力、有空闲、有耐心的老人,作为推荐人选报社区党委研究审核。三是联审会评定人选。社区党委组织自治委和居民代表召开联审会,公布推荐人选情况,共同讨论“共享奶奶”人选是否适合、能否胜任,最终挑选出“共享奶奶”6名,指定队长和副队长各一名负责日常管理考勤。
二、紧扣“实干”组织好“共享奶奶”。抓细“动力、能力、活力”三个要素,建立健全“共享奶奶”服务模式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服务工作高效运行、长期执行。一是“轮流制”保持动力。将6名老年人编为2个批次,轮番上阵、互为“AB”角,采取“出勤一天、休息一天”的工作模式,每天由3名“共享奶奶”共同完成服务工作,充分保障休息时间。二是“培训制”提升能力。每季度社区党委邀请医院、学校专业骨干,围绕儿童医疗、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运用接受度高、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对“共享奶奶”开展提升培训,同时奶奶们也可以提出疑难困惑进行现场讨论,共同解决儿童的成长问题。三是“积分制”激发活力。每月设置100分初始分值,按照“出勤加分、缺勤扣分、顶勤翻倍加分”的方式,月底由队长统计分值,“共享奶奶”可按照分值在社区兑换大米、面粉、食用油、卫生纸等生活物资。
三、紧扣“实效”引导好“共享奶奶”。抓实“安全、教育、爱好”三个关键,全方位照顾小区儿童,形成了社区自主的“老小”志愿者互助模式。一是坚持安全第一。每天早上“共享奶奶”通过业主微信群,登记当天需接送上下学的儿童,根据各个学校远近情况分配具体任务,在接送完成后及时通过微信或电话的方式向家长“扯回销”,让家长放心。二是坚持教育有效。根据每一位奶奶教育能力的区别,分别辅导不同年级的儿童,教育水平稍高的辅导高年级的儿童,教育水平较低的辅导低年级的儿童,在写作业的同时,还可以解答儿童当天课上不懂的问题。三是坚持爱好培养。利用每天作业完成后或周末节假日空闲时间,奶奶们可教导儿童学习绘画、书法、剪纸等传统技能,共同进行一些羽毛球、踢毽子、乒乓球等户外运动,以及开展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
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牵线搭桥,推行“共享奶奶”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内“空巢”老人无人陪伴、双职工家庭儿童无人照顾的问题,让老人和儿童在“陪”与“被陪”中收获爱与陪伴,真正用暖心服务凝聚邻里温情,实现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