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区:
为全面落实我街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处置工作,按区级相关文件要求,经办事处研究决定,成立凤北街道农药减量化工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同时,将《达州市通川区2021年推进农药减量化工作和农药包装废物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按照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附件:1.达州市通川区凤北街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达州市通川区2021年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工作实施方案
3.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粮经作物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4.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通知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凤北街道办事处
2021年8月23日
附件1
达州市通川区凤北街道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杨小军 党工委副书记
成 员:冉龙春 肖公庙社区书记
徐 刚 徐家坝社区书记
王 坚 石龙溪社区书记
刘文生 韩家坝社区书记
张多福 犀牛山社区书记
金家忠 双鱼湖社区书记
黄 平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 萍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陈 莉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王茂竹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郭正兵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办公室设在办事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由黄平兼任办公室主任,郭正兵、王茂竹、陈莉、王萍为成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附件2
达州市通川区2021年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化肥使用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减量增效,促进通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达州市通川区2021年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按照“创新机制、整合力量、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思路,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大力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是保障生产、节本增效。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
通过转变肥料利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根据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生产实际、不同生产方式和用肥需求,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分阶段、分年度、分区域、分作物控肥目标任务,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三是统筹兼顾、形成合力。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合力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
四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创新实施方式,充分调动推广、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构建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目标和技术路径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减氮、控磷、调钾,补锌、硼、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养分结构日趋合理,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肥料利用效率稳步提高。2021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为8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36%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1%,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40%,机械施肥占比34%,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00亩,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2021年计划农用化肥施用量控制在5900吨(折纯)以内,比2020年减少0.82%以上。
(二)技术路径
以设施作物和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为重点,通过“提”(提高耕地质量)、“推”(推广精准施肥技术)、“调”(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稳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三、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
一是拓展实施范围。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扩大在配方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二是强化农企对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深入开展合作,因地制宜选择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终端促销,“配肥站”个性化配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测统配统供统施,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等服务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今年核心示范区测土配方推广率达100%。
(二)加快推进施肥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头作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转变施肥方式。一是推广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大施肥机械研发推广力度,积极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
(三)大力推进新肥料新技术研发
立足农业生产实际,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紧盯国际前沿技术,联合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一是加强技术研发。有效整合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社会力量,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开展速效肥与缓效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有机肥与无机肥、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等新肥料的技术研究。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高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技术标准,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四)积极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
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冬水田和果茶园、粮油作物行间,间/套种植绿肥、豆科作物,建立种养结合的新型耕作制度。积极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花生、大豆和豆科绿肥等固氮肥田。
(五)稳步提高耕地质量综合水平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改造中低产田,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力争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1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5个百分点,耕地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使用量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行动责任
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长刘登钊任组长,局分管领导苏文任副组长,土肥站、农技站、蔬研所、茶果站、植保站、农业执法队、人财股、科教股、蔬研所、农机站、畜牧站、农能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肥料减量增效办公室设在土肥站。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向当地政府积极汇报,争取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分解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规划引领,强化考核督导
区上将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纳入《通川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十三五”规划》和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重点措施、重点内容,通过规划引领全面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落实。利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中应用减肥增效技术。区农业农村局不定期开展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落实情况督查指导。乡镇农业部门在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中,要做到技术指导到位,行动督导到位,在每年肥料交易旺季,开展肥料登记证后监管与肥料检打联动,严厉查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内容不符的行为,确保肥料质量,为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保驾护航。
(三)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大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涉农项目整合力度,主动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密切合作,打造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示范典型,共同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确定蒲家镇为我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抓手,建立典型示范区,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粮油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农机化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业区、绿色食品基地集成减肥增效技术措施,率先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
(四)多方合作,加强技术支撑
一是根据省上建立产、学、研、企多方合作机制的要求。成立由区土肥站、农技站、蔬研所、茶果站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围绕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落实技术负责人,实行专家领衔,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做到专家分片包干指导。二是建立农业部门、行业协会、肥料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三是建立化肥使用量调查监测体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开展施肥量动态调查,面源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通过实地调查、定位监测等手段掌握化肥使用动态变化。
(五)大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各乡镇农业部门要制定宣传工作计划,开展“科学施肥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宣传力度。把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重点措施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内容,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宣传工作要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施肥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附件3
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1年粮经作物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委:
为进一步加强农膜科学使用,促进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我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科教发〔2017〕8号)文件精神以及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农技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达市农函〔2021〕24号
)市、区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通川区粮经作物生产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总思路及目标
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总原则, 通过优化粮经作物生产方式、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指导、强化残膜 回收示范等方式,减少农膜使用量,提高残膜回收率,力争2021年粮经作物农膜使用量减少15吨以上,回收率达95%。
二、重点措施
(一)加强农膜科学使用,从源头保障农膜的可回收性。一是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推进厚度0.01mm以上、可塑性强的地膜应用,严禁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二是引导农户科学用膜,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科技典型示范、现场指导等形式,引导和指导广大农民特别是规模经营户科学使用农膜。在田间育秧、育苗环节,鼓励使用厚度0.01mm以上农膜,便于回收来年继续使用;实施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玉米、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作物,大力推广纸质膜、生物膜等全降解膜。在茶、果园,推广可降解的地布代替地膜防草,推广秸秆稻草代替地膜覆盖树盘;果树嫁接苗定植前,统一解绑嫁接膜,集中回收,减少园地污染;设施栽培,引导业主使用无滴膜、防尘膜,延长塑料薄膜使用寿命。三是加强科学用膜示范,鼓励在用膜大户及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中,对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进行专题 讲解,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用膜。四是将农残膜回收情况纳入各类项目及资质申报的考核指标,对于不达标的取消申报和参评资格。
(二)优化粮经作物生产方式,推广农膜替代技术。一是大力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育秧(苗)用膜量。主要推广水稻、玉米直播栽培及免耕技术。二是大力推广集中育苗、工厂化育苗等方式,减少育苗用膜,加强残膜集中回收。三是推广稻草覆盖栽培,充分利用稻草覆盖保温保湿作用,减少地膜使用。四是鼓励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大棚多年化用膜,推广使用揭膜、卷膜、洗膜等技术,减少用膜量。
(三)创新回收机制,推进农膜资源化利用。一是加强环保宣传,让农户树立土壤保护意识,减少农田残膜。二是拓展农膜回收方式,继续加强与废品回收站的合作,增加农膜残膜定点回收站的建立,形成“户收集、村集中、乡储运"农田残膜回收方式;三是培育和扶持专门的残膜回收处置机构或企业,通过项目实施,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膜回收社会化服务。
(四)项目依托,强化引领示范。强化项目指导与管理,在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区,实现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全覆盖、0.01毫米以上加厚地膜比例达到100%,带动全区农膜科学使用 水平明显提高。明确在六个重点区域(粮油核心功能示范区、粮油项目实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粮油适度规模经营区、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区、经济作物园区)和粮经作物规模经营户作为农膜残膜回收实施重点,在指定地点堆放农膜残膜,不得乱堆乱放,安排专人负责农膜残膜的转移,加强技术指导和项目监督管理,促进生态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效推动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乡镇、街委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培训坝坝会等方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微信、微博等)等多渠道宣传农膜残膜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三)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原则,各乡镇、街委落实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和方案。
(四)加强工作督导。在粮油高质高效创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特色经济作物补贴、园区规划建设等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技术措施落实、项目绩效考评等方面,加大督导力度,引导和鼓励用地主体科学使用农膜,落实残膜回收利用措施。
附件4
通川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委:
为切实做好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结合我区小春收获已结束的实际情况,现就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保护我区大气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各乡镇办委、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及早行动,周密部署,成立专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
各乡镇街委负责辖区内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进场村(社区)的宣传、做好禁烧巡查以及利用工作情况反馈。要按照“主体责任在乡镇(街道)、具体落实在村组”的原则,建立以乡镇、村、组三级组成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网格,落实专人,包干到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强化日常监管、巡查,尤其是要坚强对远离场镇的垦荒地、农户自留地的监管,确保做到全方位监管。同时要成立专班,及时指导秸秆禁烧与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宣传橱窗、印宣传单、悬挂条幅等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做到“三个讲清”,即讲清露天焚烧的危害、讲清全面禁烧的要求、讲清不听劝导和制止的法律责任,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秸秆资源,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区生态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区境内秸秆禁烧工作的督查和执法。牵头组织乡镇、村(社区)、组三级联动,不定期开展秸秆禁烧巡查,以乡镇村为单位,以机场、高速公路、省道、油库、电力设施、重要农产品产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和地区为重点,加大在河市机场为中心2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境内高速公路及210国道、318国道、202省道和铁路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内,油库、加油站、粮库、通讯和电力设施等重点防火区域的督查力度,严禁大小春农作物秸秆焚烧,确保不出现火点,全面禁烧。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确保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在主城区周边要切实做到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和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技术以及秸秆青贮、基料利用和菌渣循环高效肥料化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一是加强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提倡增加冬水田面积,有效提高秸秆的腐熟循环利用;二是加强对旱作地翻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中,加大秸秆机械还田面积,形成示范片;四是加大对农作物收获机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置大马力拖拉机和秸秆还田机具,将秸秆粉碎和打捆相关设备列入农机补贴目录;五是积极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有机肥企业组织收储并加以肥料化利用,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大力推进乡镇秸秆收储点建设,将其列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农民专合社和企业为骨干、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运储体系。
四、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单位共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各项工作,通川区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保护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委、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兼任。
(二)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委要建立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信息报送制度,在秸秆禁烧的重点时段(小春期间禁烧时段:5月初至6月底;大春期间禁烧时段:8月中旬日至10月底),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开展情况(图片、视频、纸质机电子版资料)及时报送至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