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 时期工作规划
  • 来源:区交运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8-25
  • 点击数:人次
  • 十三五以来,通川区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锐意进取、聚力攻坚,推动通川区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十三五”交通运输工作总结

    (一)交通工作亮点

    十三五期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公路通达里程逐年延伸,道路运输市场有序壮大,交通行政执法文明规范,行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加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2017年,实施了一系列交通贫困村基础设施,助推我区贫困县摘帽2018年,我区成功召开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场推进会;2019年,全市首届文旅大会在我区成功召开,我局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2020年,我区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同时高质量完成交通部对我区路况检测评价工作。我局被表彰为全市民生改善实效年先进集体十三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迎部评工作先进单位、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实施先进单位、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整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连年名列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及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前茅。

    (二)强化建设基础,绘就交通强区蓝图。

    1.交通投资大幅增长。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其中干线公路2.2亿元、旅游公路1.8亿元、农村公路2.8亿元、养护1.3亿元、其它0.9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58倍,对支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高质量完成兜底目标。十三五期间,围绕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畅通脱贫攻坚交通最后一公里,制定并实施《45个贫困村村道主干线改善提升方案》、《贫困村村道破损路面整治方案》等工作方案,全区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 484公里,较十二五期大幅提升,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新增98个建制村通客车,实现全区19个乡镇(街道)228个建制村通客车,高质量完成全面小康交通两通兜底目标。

    3.干线网络加速提质。实施国道210线达州城区至宣汉段、达万高速磐石互通连接线等项目,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100(十二五期增加 58.6 个百分点),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75,路网转换效率明显提升,干线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4.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围绕全区旅游产业资源布局,稳步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完成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环线公路、金石镇至云顶金石旅游综合开发区道路工程、碑庙镇至千口岭省级森林公园公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实现重点旅游产业节点等级公路全覆盖,公路对经济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强化运输服务,提升交通惠民能力。

    1.运输场站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投用徐家坝客运站,新改建磐石镇等10个乡镇客运站、86个村级招呼站,实现乡镇客运站全覆盖,建制村招呼站()全覆盖。有序推进双龙铁路物流园建设,加速完善乡镇物流配送站点,推进农村快递服务进村入社,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村通快递。

    2.客运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动车客运逐步占领中长距离运输市场,公路客运量较2015年下降46。客运班线持续优化,新增至高桥、垫江、老君、新生等班线,班线总数达到91(省际班线10条、市际班线21条、县际班线54),日发车班次达340班。城乡公交网络加速优化,南部乡镇公交线路调整延伸至复兴、双龙、蒲家、罗江、东岳,北部乡镇新增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公交线路,城乡居民出行更加经济、便捷。

    3.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通农村预约响应式客运服务线路231条,门到门”“点到点的个性化出行服务快速发展。发挥共同配送集散中心职能,推广快递+配送合作模式,拓展优化进村配送路线,工农产品上下通行渠道进一步畅通,有效服务乡村脱贫振兴。

    (四)强化管养事业,提高道路治理水平。

    1.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列养公路联动巡查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养护管理文件,养护管理工作目标、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路政、养护联合巡查机制有序推进,形成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模式。依托国道203蒲家超限站,建立路政、交警联合治超执法工作模式,治超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

    2.基础设施管养不断强化。将养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大幅提高各级公路养护经费预算标准,养护资金保障有力。累计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77.3公里,小修专项工程1150公里,国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4.1,路况水平大幅提升。新改建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保通中心1个、养护站3个,养护节点覆盖逐步扩大。压路机、装载机等养护设备逐步完善,机械化养护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公路养护信息平台和车载视频巡查系统,重点路段监控设备覆盖不断扩大,逐步实现管养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道路养护工作信息化处理和监管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强化安全监管,夯实交通安全基础。

    安全应急保障持续加强。全区交通运输行业未发生较大等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实施公路安保工程335公里,整治普通公路危()14座,实现乡道及以上公路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路段安保工程 100覆盖,公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加强。 全面部署防疫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了交通系统平稳运行。实现特殊天气、汛期危桥险路、地灾隐患点和大型桥梁24小时监测全覆盖,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二、“十四五”交通运输工作规划

    十四五期间,通川交通将充分立足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围绕省委、市委、区委战略部署,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三个层面着手,加快实现通川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

    (一)聚焦区域内外互联互通,优化交通道路建设体系。

    1.提升基础路网服务品质。围绕乡镇间关键通道畅通扩能,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380公里,全面提升县乡道技术等级水平,加快推进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工程,实现末端路网循环能力进一步强化。

    2.优化路网衔接转换效率。围绕疏解干线公路与城市路网衔接段交通拥堵,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加快推进省道303线碑庙镇和安云乡、省道204线金石镇、省道 203 线魏兴镇等城镇过境段改造。强化高速路网与城市路网衔接,实施达州市绕城高速至环城路连接线、达万高速柳家坝互通连接线等项目,进一步提升高速出行前半程品质。

    3.强化交通+”模式支撑。积极推进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等融合发展,围绕旅游景点打造品质旅游公路,加快推进青宁至马渡旅游环线、江陵至平昌白衣古镇道路二期、千口岭森林公园道路、江虎路等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项目,力争打造一批路景交融的美丽乡村示范路,全面提升交通对旅游、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

    (二)聚焦要素流动便捷高效,优化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1.完善客运场站体系。建设青宁云门天寨景区客运站和月湖景区客运站,进一步强化旅游服务支撑。推进公交首末站和停保场建设,缓解公交停车难、换乘不便等问题。持续完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优化村级招呼站()布局,便捷农村居民出行服务。

    2.优化货运场站体系。推动四川双龙物流园、好一新环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布局。建设华欣电器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持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乡镇客运站由单一功能一站多能转型,改扩建碑庙、江陵等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切实支撑物流配送服务向基层延伸。

    (三)聚焦协同管理增效赋能,优化行业综合治理体系。

    1.进一步强化养护管理能力。着力构建两主多辅养护站点体系,基本实现域内重要节点全覆盖;强化与财政部门对接,继续加大对普通国省道管理养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坚持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最小化理念,科学安排养护计划,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和精细化管理。

    2.提升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对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特大桥梁、隧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要节点监测,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防灾减灾、预测预警能力。完善治超技术手段,在货运干线统筹布设超载超限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路况信息显示屏,促进货车规范、安全行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