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延链条、强青脆李产业
  •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作者:周勇
  • 发布日期:2021-08-19
  • 点击数:人次
  • 通川脆李属于脆李中的晚熟品种,具有果大皮薄、脆甜可口、入口化渣、汁多爽口的特性,每年立秋之后才会成熟并大量上市,正好错开其他品种的上市季节,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通川区高度重视青脆李产业发展,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确立了“一李两莓”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做大做强保做优青脆李产业。

    一、调查摸底、因地施策。对全区青脆李产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农民种植意愿进行调查摸底,结合通川区城郊型农业特点,因地制宜在海拔600-800米之间区域,重点发展通川脆李;海拔600米以下区域重点发展凤凰李、脆红李、蜂糖李等脆李品种,从而丰富达州脆李市场品种,基本形成“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做到产业优势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善、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紧密。

    二、抓点示范、打造样板。根据全区青脆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打造了环凤脆李产业带(包括双渔湖社区、凤凰村、金凤村等)、北山点兵青脆李现代农业园、青宁镇青脆李现代农业园等青脆李产业基地样板,示范带动了全区青脆李产业发展。截止目前,通川脆李在通川区各个乡镇均有分布,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2.3万亩,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2.6亿元以上),认定了青脆李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新型经营主体达230余家,种植农户达18500余户;同时通过举办“李子花节”、“青脆李采摘节”等形式,带动了交通运输、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亲子互动等第三产业发展,撑起了“小小青脆李,农民致富果”的蓝天。

    三、延伸加工、三产融合。盘活镇村资源,通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项目,就地就近建设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初加工设施,提升产地初加工率。截止目前,已在青宁镇青脆李现代农业园、双龙镇青脆李现代农业园等园区建立了青脆李分拣包装中心、气调库等建设,打造了贯子坪、化马印像、云寨石门等人文景观20处,并对园区内绿化、美化、亮化等进行了完善,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金凤村建立了产品电商平台,对农户房屋进行了风貌打造,同时,对村道路进行了黑化,2021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达30万单、1500余万元。

    四、培育主体、科技提升。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实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项目,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截止目前,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区级龙头企业6个;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3个,区级示范社10个;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家庭农场5家,区级家庭农场24家。

    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引导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集聚,建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物资应用等“三新技术”推广及应用,开展通川脆李种质资源调查、保存及收集,以及开展提纯复壮、选育选优工作,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五、抢注商标、做优品牌。实施品牌培育项目,培育“食美通川”区域公用品牌,融入“巴山食荟”市域品牌,开展品牌营销推介,创响“土字号”“乡字号”品牌。通川脆李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州脆李”之源,又以典型代表的“环凤脆李”品牌,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授予了“生态原产地产品证书”,2020年“通川脆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