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着力构建服务群众新生态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信访部门坚持“率先突破”,坚定“主城担当”,将“有礼信访”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不断锤炼提升业务标准、夯实强化基层基础,切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构建服务群众新生态,全力助推创建“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
一、“先行先试”善创新,上下联动强基础
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多维度综合施策,破解信访力量不足、信访触觉延伸受限、基层基础薄弱等难题,为创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示范县”奠定良好基础。一是扎实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在全区上下掀起“信访积案大化解、遗留问题大处置”专项行动热潮,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出征、包案化解、协调调度,严格按照“五个一”(包案领导、责任单位、政法部门、专业律师、信访干部)要求搭建工作专班,坚持专班一周一调度,区委常委会一月一专题研究工作机制,确保化解工作推进有力。二是试点推行“信访机制”迭代更新。在全区推行信访代理制度,着力解决信访事项在基层无专人抓、破解群众维权多头跑路等问题;在东城街道、朝阳街道等主城区试点推行乡镇信访联席会议机制,聚焦破解部门对基层支持度不高、矛盾化解难度大等突出难题;在罗江镇等经济发展体量较大、矛盾纠纷较突出的乡镇试点建立“信访超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最大限度减少矛盾上行。三是创新开展“信访赶场”大接访活动。利用乡镇赶场日群众相对集中优势,组织住建、人社、民政等群众诉求较为突出的职能部门,到场镇、广场等人流密集处“摆摊设点”,现场接访、现场处置,全面起底基层矛盾纠纷,发挥源头治理新效能。
二、“三卡三督”抓“三率”,多措并举强落实
打好“三色牌”、用好“三督办”,坚持“回访”跟踪,督促责任单位办好、办实信访事项,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一是“三卡三督”抓落实。对初信初访事项,按照“三色卡管理、三层级督办”工作模式进行管理,每月通过“信访业务平台”晾晒成绩,通报进度、激发活力,形成“齐头并进”追赶态势。二是“分类办理”抓落实。区信联办按照“急症、重症、轻症”三个类别对信访问题分类“施治”。“急症”事项根据所属领域向对应区级分管领导提出包案化解意见建议,纳入领导定点接访、基层走访化解;“重症”事项组织责任单位、问题属地、乡贤名流、律师等进行联合接访,或通过第三方评议,面对面听取诉求、现场研判,拟定具体解决措施、办理要求、答复时限;“轻症”事项由责任单位按照“四个一”要求自行办理。三是“跟踪回访”抓落实。对责任单位办理质效,实行回访跟踪督办“全覆盖”,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相结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回访群众不满意的,由信访部门会同责任单位、问题属地,现场沟通、现场交办、限期办理,切实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率。
三、“分层分类”抓培训,形式多样强提升
坚持以“全面培训+重点派驻+跟班学习”业务培训模式,全区信访干部能力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破解“年年抓培训、年年是新人”实际问题。一是全员培训抓提升。年初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在重大任务、重要创新、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今年3月,对全区70余个单位150余名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创新工作培训,有效提升信访干部业务素质。二是重点派驻抓提升。自2009年起,每年从信访总量前三的乡镇街委,各抽派一名工作人员派驻群众接待中心参与联合接访,全面学习信访业务、提升工作能力。三是跟班学习抓提升。针对各单位信访干部能力素质不足、业务不熟悉等情况,选派干部到信访局业务股室进行跟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