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是全面摸排做到底数清。持续实施“391”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印发《通川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组织乡镇街委全覆盖集中摸排农村人口中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二是联动帮扶做到措施实。区级部门、乡村联动切实帮扶,落实低保、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42条,发放防返贫基金9.4万元,新排查发现的32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消除。三是动态调整做到管理细。严格按照省、市动态管理工作要求,组织乡镇街委每月20日前按时上报自然减少、增加动态管理信息,收集汇总后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标注,截止6月底全区共减少89户289人,新增35人。
(二)全力开展社会扶贫,最大限度凝聚振兴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资助行动。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大“雨露计划”活动宣传,支持脱贫户、监测户“两后生”接受“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资助。按照每生每学期1500元资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学生予以资助,目前共发放资助金额91.5万元,资助学生610名,延续了人才智力支持政策总体不变。二是持续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常态化开展消费扶贫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督导指导等工作,加大扶贫产品认定力度,全区共有8家企业认定扶贫产品25个,价值总量1.3亿元,截止6月底全区扶贫产品销售额为3369.8万元。
(三)持续开展就业引导,激发脱贫群众同心致富内生动力
一是开展“春风行动”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大转移”。通过“包列、包车、自驾团”等形式强化外出务工输出,截止6月底共输送7956人外出务工,其中省外务工3845人,省内县外务工939人,县内务工3172人。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统筹安排上级专项资金,2021年新增开发各类贫困群众公益性岗位533个,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容易返贫且有能力胜任工作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特殊困难家庭户等兜底安置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四)持续强化小额信贷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一是加大小额信贷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2021年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新增发放小额信贷49笔209.67万元。加强与区政府金融办、区财政局、达州农商银行通川支行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小额信贷联席会议,研判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工作。维护好小额信贷数据库,确保数据精准;二是加大小额信贷催收力度。提前分解下发2021年1-6月即将到期贷款名册,督促乡镇街委提前安排部署做好预催收工作,确保到期能按时收回不逾期。截止7月2日,全区累计发放贷款12402.79万元,累计还款9373.49万元,贷款余额为3029.29万元,逾期余额为22.09万元,逾期率为0.73%,控制在省级要求标准0.8%以下。三是做好信贷贴息和分险代偿工作。截止6月底共贴息65.26万元,其中一季度贴息31.98万元,二季度贴息33.28万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实时做好小额信贷分险代偿。
(五)精准抓好扶贫档案工作,实现扶贫工作系统化资料化
一是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区级、乡镇街委、牵头部门均成立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脱贫攻坚办和档案局牵头抓、乡镇(街道)党委和行政村具体抓的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召开专题会5次,开展业务培训会8次,印发《通川区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指南》,保障档案工作开展有力有序。二是加大支持、强化管理。按照20元/每户贫困户、1000元/非贫困村、2000元/贫困村、10000元/乡镇街委、10000元/相关区级部门的标准进行补助,全面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完成,实现档案工作“五有”(即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均有标准档案室、标准档案柜、有标准档案盒、有档案专业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形成精准扶贫档案15561盒、103435件,目前已顺利接受市级验收。三是注重长效、科学利用。制定《通川区精准扶贫档案开发利用制度》,根据档案内容和利用方式,规定不同的利用权限、范围和审批手续。特别是对涉密档案或涉及个人权益、隐私档案,实行先审批登记再利用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档案实体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结合工作。
(六)持续加大资金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惠民效益
一是合力做好资金统筹安排。组织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会商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相关事宜,现各部门正在梳理整合项目;合理安排2021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完成项目方案的规划、编制工作,待区委、区政府审签后印发;持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截至目前实际到账资金3659万元,完成保障目标的22.87%,第二批衔接资金3300余万元即将到账。二是全面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出台《通川区扶贫资产管理办法》,组织区级行业部门和乡镇街委对2014年以来的2281个扶贫资金项目全面清理,逐一分类核实,确权公益性资产2041个、经营性资产198个、到户类资产42个,完成《通川区脱贫攻坚资金概览(2014—2020年)》、《通川区脱贫攻坚项目概览(2014—2020年)》的填报,并汇总形成《扶贫资产台账》,落实后续管护措施,促进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2021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入库任务数2.6亿元,现已完成入库数1.45亿元;年度报数任务数1.9亿元,现已完成报数1亿元。三是系统强化项目规范管理。持续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2021年项目库储备项目687个,总资金达4.1亿元,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项目数53个,总资金达3031万元;对历年扶贫项目进行验收和项目资料的审核,加快资金拨付。
(七)统筹推进移民工作,扎实抓好移民后期扶贫项目
一是稳步推进双河口水库建设。4月由市扶贫开发局及区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双河口水库工程截流移民安置自(初)验;6月30日,接受了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等单位对双河口水库截流移民安置终验前的现场检查。二是科学编制移民“十四五”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和移民乡镇(街委)召开了移民“十四五”规划编制培训会,完成了移民“十四五”规划编制及上报审批。三是精细实施移民后扶工作。完善“一卡通”发放系统建立和信息录入。第一季度发放直发直补移民资金19万元。2021年第一批移民后扶资金项目400万元已达到乡镇,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完成项目进度80%。下达2020-2021年指标项目资金249.83万元,目前正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与区财政局一同梳理了2021年前的项目资金拨付情况。针对还未拨付的资金积极联系各项目业主,完善资料,整改问题,完成资金拨付95%。
(八)精心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找准振兴工作总思路
一是明确调研主题。立足职能定位、结合通川实际,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难点,确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社区治理、乡村建设等七个调研主题,覆盖衔接工作的政策、机制、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确保在全方位调研中找准问题、找好思路。二是精心实施调研。及时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的通知》,抽调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区级部门业务骨干15名,组建3个调研小组,组织6个区级部门开展书面调研,深入9个乡镇9个村,访谈座谈乡村干部180名,走访农户90户。三是运用调研成果。全面汇总调研数据、收集调研情况,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讨论制定解决措施和下步工作意见,针对调研内容形成了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