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是统计 “四大工程”之首。也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是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动态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提供真实可靠的各类法人、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是组织实施各类统计调查的基础。本人针对自己在名录库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现对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浅析如下: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现状
截至2021年4月20日,通川区共有法人单位9313个,产业活动单位3000个。从机构类型看,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7861个,占法人单位的84.4%;事业法人407个,占法人单位的4.3%;机关法人144个,占法人单位的1.5%;社团法人137个,占法人单位的1.4%;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个,占法人单位的2.0%;村、居委会139个,占法人单位的1.4%。农民专业合作社340个,占法人单位的3.6%;其他组织机构20个,占法人单位的0.2%;
联网直报调查单位共有551个,其中:工业125 个,建筑业93个,批发零售业85个,住宿餐饮业 46个,房地产业59个,服务业143个。
二、名录库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一)名录库维护工作向基层延伸。一是加强了基础建设,保证人员稳定。名录库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工作,维护人员不但要熟悉统计业务知识,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基础业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名录库维护的质量,名录库维护队伍保持了基本稳定。二是强化了业务培训。今年大型系统业务培训1次,做到了维护人员业务熟,能够独立高质量完成名录库日常维护工作。
(二)运用《四川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平台》及时维护名录信息。一个全新的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对名录库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辖区内18个乡镇(街道)及34个社区拥有独立的用户名,进入平台采集部门数据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名录库维护的质量。
三、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实单位数量多,核实填报难度大。一是五证合一后,随着中小、微企业和“个转企”数量猛增,企业增减变动频繁,对名录库准确性造成了影响。二是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资料不完全准确。在名录库中已经存在的单位,新增时又重复出现、无单位联系电话号码、登记地址不详细、经营活动随意填写,行业划分不清等问题,这样导致名录库维护时,基层工作人员找不到该单位,无法正常维护。还有很多单位属于“皮包公司”, 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经营地点、没有固定办公人员,造成名录库单位数量虚多,核实工作量非常大。
(二)注销单位核实存在难度。注销单位主要依靠工商等部门来提供,而部门掌握的注销单位有限,许多名存实亡的企业因各种原因不主动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特别是一些小规模企业流动性强,办理注销手续缺乏主动性,致使已关闭很久的企业单位在部门资料中依然存在。这些数据都沉积在名录库里,不采取实地核实等手段很难被发现和清除出来。
(三)经济指标收集难。部分单位注册后到正式营业还需一段时间,基本情况表中涉及的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等关键经济指标难以统计。
(四)基层名录维护人员变动大。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工作,是需要很多部门、企业的配合才能完成,要建立一个及时更新全面的动态库,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做为基层统计站,在乡镇没有专职管理的统计人员,都是其他部门兼职人员,管不到人,管不到财,工作被动,效果难保证。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部门沟通,完善数据共享平台。一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其在企业信息登记指标填写时尽量与统计系统名录库指标入库要求的一致,减少基层统计人员维护工作量;二是采取一定措施,使企业在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主动到相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解决名录库中已消亡单位。
(二)完善名录库系统程序功能。一是建议上级统计部门,将数据共享平台的各项指标自动更新到基本单位名录库。二是在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程序中,增加自动变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功能,解决手动更新问题,减轻基层基本单位维护工作量。
(三)加强名录库队伍建设。名录库维护人员不但要熟悉统计业务知识,而且对计算机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专门负责本地名录库工作开展、数据质量审核改错、名录库工作考核等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切实加强对维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维护人员的相对稳定。
(四)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名录库建设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特别是乡镇、街道办,人员少、负责的业务工作多,对基本单位工作疏于维护更新。所以要通过专项检查、通报等形式督导检查乡镇和街道办工作,切实保证基本单位名录库得到及时维护更新,把我区名录库建设工作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