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稳推进。制定脱贫攻坚“4+3”工作规划(四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组建“1部2片25组107队”攻坚方阵,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深化拓展贫困村“5+2+3”、非贫困村“3+2”帮扶机制,实现帮扶工作立体化、全覆盖。二是扶真贫。推行“三比三看、六进六出”精准识别工作法和“391”防返贫监测机制(3级监测网络、9个部门联动化解风险、1项基金救助保障兜底),先后4轮全覆盖开展入户调查走访,征求意见、仔细甄别、反复核对,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条件的一个不进”。创新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全面推行“ABC”分类管理,采用“六步摸排法”全面摸清贫困户所属类别,及时、准确掌握疑似返贫致贫信息,有针对性调整帮扶措施;强化法治保障,首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三是保民生。以路、水、电、气、网为重点,投入9.6亿元财政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生活用电、互联网、通讯实现全覆盖。实施危旧房和土坯房改造22617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924人,整治山坪塘398口、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46处,新建通村通组道路181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2条,投入“金通工程”营运车辆50辆。四是促就业。出台《乡村产业奖补扶持试行办法》,向村集体注入产业扶持资金5817万元,安排涉农产业风险基金35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0余亿元。创新推行“五金模式”和“两保底、一分红”机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推进五大就业扶贫行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5期,7800余人职业技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