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于3月26-30日在成都举办“全省县(市、区)教育局长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通川区教科局局长郭海龙受邀在培训班上作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
培训班上,通川区教科局局长郭海龙以“聚焦区域教育高质量,融生集团化办学新样态”为题作经验交流,从“集团化办学的生长历程、生长样态、生长成效”三个方面详细地向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郭海龙介绍,通川区集团化办学经历了“集团雏形——区域联动研训,集团初建——名校教育联盟,集团组建——名校教育集团,集团优化——十大教育集团”四个阶段,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强化资源共享、轮岗互动,学校现代治理、品质建设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同时,紧盯学前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大胆探索“公民办牵手”和“品牌化联盟”两种集团化发展模式,以旗舰园为龙头,逐步形成特色化、多元化的办园格局,“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郭海龙谈到,通川区充分发挥集团办学效应,全面推进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呈现了“三互四共”的样态:管理互融,引领集团发展;教学互通,促进专业成长;轮岗互动,提高合作效率;资源共享,激发办学活力;文化共建,彰显集团特色;质量共进,提升整体效益;品牌共生,打造教育高地。
讲到集团化办学的生长成效,郭海龙坚定地说,通川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和支持通川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了“1+10”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机制,通过近年来集团办学的实践,各校在发展中共生共长,真正从名校集团化走向集团化名校,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品质课堂,百花齐放;教师队伍,人才荟萃;区域教育,成果显著。全区艺术教育整体推进,特色教育成绩斐然,教育质量全市领航。
最后,郭海龙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通川教育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全区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构建了通川教育高品质发展“126”体系,“1”即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建设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铸造高品质教育;“2”即建立两个机制,教育管理激励机制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6”即实施六大工程,品质学校培育工程、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优质均衡推进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工程。通川区将立足“横向求均衡”,尝试“纵向求高质”,探索四个学段一体化的集团办学模式,夯实学前教育,巩固小学教育,提升初中教育,突破高中教育,规范校外机构,优化职业教育,奋力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通川教育“十四五”的蓝图已擘画,全区10万余名师生将沿着通往未来的“鼎兴之路”,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中心,以机制为保障,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建设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贡献通川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