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资产品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作者:曹银春
  • 发布日期:2021-03-29
  • 点击数:人次
  • 为贯彻落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我区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保障我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及早谋划、主动作为,以春耕生产为抓手,采取联合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手段强化农资安全监管,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农药、种子、化肥等重要农资实施严管严控,进一步推进农资监管、指导工作更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农资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为有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按照《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达市监发[2020]8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全区联合开展为期1年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一是成立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日常工作;二是印发农资打假行动方案,组织农安股、执法大队、植检站、种子站等单位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日常监管农资市场;三是认真落实《农药管理条例》等农资法规条例,大力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农药经营许可审批和管理。

    二、严抓执法监管,加强农资经营规范管理。组织农业综合执法行政大队、植检站、种子站等单位齐抓共管,在蒲家镇、磐石镇、碑庙镇13个乡镇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农业技术人员100人次、检查农资市场主体200户次。一是严抓市场准入,严打农资“黑户”,依法落实农资生产经营许可,严格核查农资生产经营许可条件及农资产品登记,严把准入关,重点打击农药无证生产经营行为二是严抓进货渠道,加强源头追溯。严格监督经营者建立健全经营制度,严格保留农资进货记录,源头控制农资安全。三是严抓质量监管,确保春耕生产安全。加强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13个乡镇74余户门店进行农资产品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产品登记号是否规范、产品是否过期等违法行为,并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培训2次,培训人次达210人。

    三、落实经营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成效。落实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农资的进货、销售、贮存等环节,禁止对农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农药管理条例》为依托,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经营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目前检查禁限用农药经营4户、普通农药经营户74户。

    四、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农资安全意识。一是定期组织培训,强化农资安全服务指导,重点培训农资经营者、种植大户、普通农户、专合社等经营、种植主体,通过培训使其提高农资安全意识,强化购销假劣农资识别能力。二是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执法打假护春耕、放心农资进乡村”活动主题,通过现场咨询、展览展示、田间课堂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引导农民群众科学购买、合理使用农资产品,提高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能力。目前,在重点乡镇的农资市场、主要街道悬挂农资打假相关横幅标语10余幅、通过微信、QQ等形式推送假冒伪劣农资信息20余处、发放禁限用高度农药宣传挂图500余份,接受咨询农民400余人次,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