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纪实(二)
  • 来源:区扶贫开发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3-15
  • 点击数:人次
  • 聚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后,通川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路径,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坚强保证,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更迭20193月,通川成功成为全省首批、川东北唯一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20208达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也明确指出“支持通川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找准路径,绘好蓝图强引领。坚持立足全局、多规合一,认真审视城乡面积19客观区情,精心编1+6+N规划体系为通川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方向。坚持点上破题、面上破局,以磐石、青宁2乡镇为试点镇,探索城市近郊和偏远山区实施乡村振兴的两种路径立足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完善1234N总体规划1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2个核心示范区;3条走廊;4个特色示范片;N个散点示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破解瓶颈,扫除障碍强推进。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着力解决“人、地、钱”等关键问题。深入开展“柔性引才”行动,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720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2000人,2020被明确为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成立通川区品质农业发展协会,吸纳农业科技精英人才、龙头企业领军代表21创新撂荒地3224”治理机制,复耕撂荒土地1.6万余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2020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落实区级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20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资金9.23亿元,占区级财政公共支出27%

    紧扣重点,抓实关键强带动。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21个、特色产业基地39个。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青宁云门天寨、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深闺中的景区景点走向大众。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新培育三品一标26个,环凤脆李、保丰大米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大力培育苗源科技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48个。坚持实村集体经济,投入财政资金7800元发展集体经济,成功纳入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坚持“科技兴农”,依托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本土企业四川农之星科技公司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机械化,形成与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式发展。

    夯实基础,培优环境强效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实施美丽庭院建设,相关做法写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金凤村、盐井坝、罐子坪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全域推行四旧四新模式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健全完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推进感恩”“孝善”“奋进主题教育,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深度报道。谋划实施文明达州、通川有礼系列活动,“明大义、讲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学礼仪、懂礼貌、守礼节成为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

    通川脱贫奔康主题歌曲《再唱小白杨》,唱响“中国文联·大道康庄”和中国文艺界春晚现场。“坚韧、顽强、感恩、奋进”的小白杨精神正激励着通川人民奋勇向前、振兴乡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