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中的疫情防控,确保换届工作平顺圆满,根据国家、省、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防控组织管理
(一)做好防疫形势预判。各村(社区)要及时掌握境外疫情情况、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最新工作要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分片包干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工作,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形势研判。
(二)加强疫情防控培训。各村(社区)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冬春季疫情防控和“两委”换届疫情防控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参选人员掌握基本的疫情防控知识。
(三)做好常态预防监测。换届工作指导组和各村(社区)换届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离开本市,如特需离开必须提前报备,并履行好请销假手续;必须每日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不得上岗,及时就医排查,上岗前做好个人防护。
(四)做好日常消杀防控。各村(社区)要做好办公室、会议室、公共活动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池、公共厕所等重点场所要做到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会议室、办公室要保持通风,会前会后要及时清洁消毒。
二、参选人员健康监测
1.对境外回乡参选人员实行全面登记,分类别做好人员健康管理。对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回乡的,提前排摸报备登记、携带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预约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并赋予健康绿码的,方可参加选举。对境外回乡参选人员需提前告知入境后健康管理政策,以便其预留时间参选。
2.所有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参选人员、工作人员均须进行健康申报,申报状况正常并取得健康码绿码者方可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申报状况异常或未取得健康码绿码的,由当地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卫生机构、公安、大数据等部门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可以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
3.属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例处于出院后的隔离医学观察期、无症状感染者处于解除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医学观察随访期、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等情况的人员,不得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
4.所有参选人员、工作人员、选民须符合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正常,无其他身体不适的要求,并签订《疫情防控期间参选人员、选举工作人员安全承诺书》。
三、选举会场防疫相关要求
(一)选举会场设立。会场应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提前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进入室内选举人员、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如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再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设置。
(二)入口设置。原则上只设一处入口,入口处配置体温测试设施,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免洗手消毒液。
(三)体温监测。在入口处设立体温监测点,对进入参选会场的所有人员要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体温异常人员≥37.3℃引导至隔离室;体温监测人员应佩戴口罩,戴手套。
(四)发热选举室设置。在会场外,要准备1个相对独立的房间,设置为备用选举室,供发热等特殊人员填写选票。备用选举室应有明显标识,并设立警戒线,配备口罩、免洗手消毒液和消毒湿巾等。
(五)减少会场人员聚集。合理设置选举大会投票现场,适当增加投票点位,优化领票、写票、投票流程,实施分时、错峰投票,引导居(村)民有序进出会场并保持至少一米以上间距。严格控制唱计票现场人数,可通过选派代表参加等方式。持流动票箱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戴手套,对选举人用过的笔进行酒精消毒。
(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选举现场要设置疫情防控提示,引导群众养成1米线、勤洗手、不扎堆、使用公筷、咳嗽打喷嚏注意遮挡、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和防护习惯。
(七)做好会场用品的消毒处理。选举现场发放笔、选票等交叉使用物品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卫生消毒;按防疫要求做好话筒、茶杯饮具(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工作。会场周边应配备2个以上口罩回收垃圾桶,供选民丢弃口罩,选举结束后,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并清理转运。
四、开展应急处置
(一)科学设置隔离室。选举会场须设置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可设置在社区办公室,通风良好,配备水银体温计、口罩、消毒液以及相关物资。
(二)及时处置健康异常人员。选举过程中发现健康异常人员,应立即转送至临时隔离场所,由医疗卫生保障人员进行初步排查评估,根据排查评估后按规定进行处置,如为疑似病例,应及时联系专用车辆转送定点医院作进一步排查诊治。
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人民政府
202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