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区农业农村领域主要有大风、干旱、积涝、强降雨等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生物病虫灾害等次生灾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农业遇灾减产波动的传统格局,促进了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农业技术培训内容,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应急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设施建设。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发展避灾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农机装备的加固和防护,增强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做好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苗、种畜禽、兽药、饲料、肥料、农药、药械、农机具、柴油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适时进行避让防护。接到连阴雨、强降水等灾害预报后,及时组织、指导农民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是强化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务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稳定畅通的自然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及时获取灾害预警信息;在收到气象、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持续干旱、持续阴雨寡照、持续低温雨雪、强降雨、洪峰、冰雹等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后,以文件、农业防灾减灾QQ、微信群等形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至农民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