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将消费、生产和流通精准对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积极打造“通川土货”品牌,提升电商站点效益,举办展销活动,构建线上线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消费新模式,让消费扶贫更加有质量,真正可持续。
一是集成各乡镇特色农产品,打造“通川土货”区域公共品牌,统一品牌、统一设计、统一包装,制作各类农产品包装5万余个,对外统一使用“通川土货”品牌标识。二是建立“通川土货”微信销售平台,为各电商站点开通网店,对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培训。三是建立“通川土货”省委党校专卖店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柜,在凰城一号居民小区等5个小区设立专柜定点销售“通川土货”,4个月实现销售额40余万元。四是举办通川脆李直播带货活动,浏览观看量100余万次,提升了通川脆李品牌影响力。同时,引导九千集、云桥等电商企业开展多期农特产品团购营销活动,累计销售额30余万元。五是积极与省级帮扶单位对接“通川土货”以购代扶工作,安云乡二龙村、佛岩村、战马村的农产品长年供不应求,并辐射带动了其余乡镇。2020年9月,送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农产品重达18吨、金额约13万元。
提升电商站点效益。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对销售农产品超过10万元的电商站点给予10%的奖励补助支持,组织电商企业赴11个乡镇召开电商站点运营工作推进会,对接农产品销售工作。建立农村电商站点运营销售群,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客商、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电商站点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农产品及时发布、及时洽谈、及时销售。目前,全区电商站点积极性大大提高,实现从原来的“等人收”向现在“找人买”的转变,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复兴镇九龙社区,磐石镇谭家沟、盐井坝村,安云乡二龙村,双龙镇东岳庙村等一批电商站点运营效益明显。
在第十届秦巴交易会期间,组织34家企业80余种产品展示展销,创新推出“通川土货”展区,对各乡镇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展销对接会,组织5家“四川扶贫”商标企业在广州参加“金秋购物助脱贫 四川扶贫产品销售”暨“扶贫832”四川产品采购对接会,共展出通川特色农副产品(四川扶贫标识产品)38个品种,累计实现线下销售62.73万元、线上销售187.28万元,现场签订采购协议金额480万元。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的展销对接累计实现销售扶贫产品金额8996.63万元,对促进全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乡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