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实施“五个精准”全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康
  • 来源:区人社局
  • 作者:范钦颋
  • 发布日期:2020-11-04
  • 点击数:人次
  • 通川区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载体吸纳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就业确保贫困户稳就业增收致富。

    一是精准信息,强化动态帮扶通过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常态化更新一库五名单,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个人身份基础信息、务工去向、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情况,强化动态帮扶举措,对动态失业、返乡待业贫困户及时实施了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确保不返贫

    二是精准对接,强化转移就业。通川区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深化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合作,通过线上直播招聘会和赶场天流动招聘会的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方式,打通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提供6700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49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2人。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区设立23个健康证明办理点位,方便贫困群众及时办理健康证明,会同区总工会、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开通农民工专车专列,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确保贫困户顺利返岗。截至目前,全区7874名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6875人。

    三是精准培育,强化载体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人社厅就业扶贫九条措施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制定印发了通川区就业扶贫十三条措施加大就业扶贫奖补政策兑现力度,积极鼓励贫困劳动力创业,广泛动员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已扶持了23名贫困户成功创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3万元,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5个,就业扶贫车间5个,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682人次,发放就业扶贫奖补资金197.3万元。

    四是精准兜底,强化安置保障根据我区在家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意愿,结合百日攻坚行动挂牌督战行动摸排情况,逐户甄别,精准施策。今年开发贫困群众公益性岗位1199个,前三季度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51.2万元,以过硬举措确保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工作最困难的时期,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发了防疫临时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以及贫困户等就业重点群体临时就业,这一举措得到了省、市高度认可,并在四川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

    五是精准提升,强化技能结合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和主导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进一步完善实用技术培训机制,立足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分析农业生产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需求,组织农牧业专家主动开展上门培训,实现贫困户家门参训。目前,已组织贫困户免费技能培训21期,培训1144人,拨付培训补贴137.2万元,为贫困户发放生活交通补贴 34.32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