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确掌握通川区秋粮生产情况,研判秋粮生产形势,近日对全区部分乡镇秋粮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和相关部门对接、交流、座谈、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走访农户,了解掌握玉米、水稻生产形势,现就全区秋粮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秋收基本情况
预计2020年全区秋粮面积面积42.285万亩,比上年同期39.5205万亩增加2.7645万亩。其中:水稻19.167万亩,比上年同期18.24万亩增加0.927万亩,玉米9.7335万亩,比上年同期9.1635万亩增加0.57万亩,其他谷物完成0.3795万亩,比去年同期0.3765万亩增加0.003万亩,豆类完成3.339万亩,比去年同期1.1445万亩增加2.1945万亩,薯类完成9.666万亩,比上年同期9.471万增加0.195万亩。预计秋收粮食产量18.83万吨,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均较上年略有增加。
二、秋粮增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秋收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三农”文件精神,出台《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抓好春耕生产物资保障的通知》《关于抓好2020年大春粮食作物扩种暨生猪生产工作的通知》《达州市通川区推进农村撂荒土地复耕实施方案》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增大粮食播面周报制,形成区、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局面,推动粮油生产有力开展,为全面完成全年粮食稳产扩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播种出苗期气候适宜。今年雨水充沛,粮食作物种植出苗期间土壤墒情适宜,多数地块出苗全、出苗齐,亩株数比上年增加,苗期苗情长势普遍较好,为秋季丰产搭好了架子。
三是8月份气候条件总体适宜。8月份温、光、水资源较好,总体适宜,有利于玉米、水稻灌浆鼓粒。
四是农业科技下乡、示范推广、农资市场监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有效举措,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措施,高产创建,轻简化栽培,有效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产,统计,全区水稻良种覆盖率达68.4%,玉米良种覆盖率78.7%。及时对玉米苗期发生草地贪夜娥害虫进行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为玉米等主要秋粮作物挽回损失。
三、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
一是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不足,种粮效益不高。我区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少、粮食加工增值率低,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至今仍未改变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精深加工层次低、企业少,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此外,粮食市场和物流业发展滞后,也严重影响了粮食产业化进程。
二是机械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机械化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农民对机械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留守劳动力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致使田间管理、科技应用推广等效率不高,影响粮食生产质量。
三是农业从业人口年龄偏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对我区农业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加大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农田宜机化改造,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完善农业政策扶持体系。一是针对广大农户要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风险,宣传动员农民参加主要农产品农业生产保险,转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减少农民投资预期的失误,增强农户种植信心。三是加大对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种植补助力度,适当调低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种植规模,增强农户和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三)强化农业技术运用。大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试验示范,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掌握种植技术、掌握种植技巧、提高管理技术、预防病虫灾害能力及水平,增加种植单产。
(四)加强土地流转保护。发展专业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积极把农户中经营粗放、土地效率较低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政策上和开发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