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通川区发展和改革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是由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物价局、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合并而成。内设办公室、国民经济综合股(区经济动员办公室)、投资发展股(西部开发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股(通川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察室(区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公室)、价格管理股、收费管理股、物价检查分局、扶贫移民办公室、行政审批股,现增设节能办、天然气管理办公室。 主要职能: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区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投资结构、编制年度投资计划;负责投资管理和项目督促及固定资产投资;负责体制改革和医疗改革;负责项目储备以及项目 2.机构人员情况。 机关编制42人,其中:行政编制30人,参公管理人员5人,事业编制4人,行政工勤编制5人,领导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3名(其中1名兼以工代赈办主任)。单位现有职工71人,其中退休27人,离岗待退1人,在职45人,其中公务员27人,参公3人,事业编制4人,工勤11人。 1、加强经济运行预警预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认真编写半年及年度计划报告、“十三五”中期实施情况报告,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对策建议,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宏观经济智库作用,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发展。落实达州市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实施方案,助力示范区建设。积极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推进“电能替代”等能源清洁化利用工作。规划、储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3.强化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程序。创新招标方式,完善监督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 4.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贯彻落实达州市《加大脱贫攻坚促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通知》《贯彻落实<革命老区规划>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继续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对接落实国家、省、市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助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 5.加快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以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落实、重大改革试验推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西部大开发、融入重庆等相关工作。 6.推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继续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7.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加强实施情况调研,全面梳理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指导牵头部门推进重点专项规划实施。适时启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前期研究,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 8.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攻坚年”活动,打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有序实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扩能工程。加强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按照市上部署,会同区统计局、区环保局等部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评价工作。 9.抓好节能降碳。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建立联合会议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效水平。实施全民节能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低碳社区、低碳学校试点。 10.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工业兴区提升年”行动。按照市上部署,着力推进“6+2”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一企一策”抓好企业帮扶,帮助实体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结合通川实际,研究通川区实体企业激励政策。 11.促进消费升级。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智慧城市、宽带乡村工程,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1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个重大项目和4个省重点项目、33个市重点项目、10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重点项目投资95亿元以上;全年组织开展“1+7”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次;开工重点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9个以上,产业项目6个以上,支持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以上。 13.优化投资结构。强力推进产业项目投资,抓好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建设、达州市生物医药暨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建设,确保工业投资完成30亿元以上;大力推行PPP合作模式,推进双河口水库、环城产业大道等项目建设,民间投资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14.加大项目储备。围绕“补短板”、“ 6+2”产业、改善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新谋划谋划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以上,争取纳入上级“三年滚动储备计划”动态投资规模增长20%以上,确保项目有序接替。 15.全力向上争取。潜心研究上级政策投向,及时捕捉资金信息,科学谋划梳理包装,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争取获得更多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2018年全区计划争取资金目标达9亿元。 16.加强项目管理。继续坚持领导挂包、现场推进会、项目约谈、挂牌督办、问责问效等工作机制,实行“周通报、月巡查、季督查、年考核”,强化项目推进。对进度落后的项目和区县“亮黄牌”,对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以及对全区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跟踪稽查、全程监管。 17.加强项目 18.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抓好通川区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牵头工作,探索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对口联系制度,建立季度工作计划制定和调度机制,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19.全力脱贫攻坚。围绕2018年易地搬迁任务,紧紧锁定“十三五”剩余搬迁人数228人,合理确定时间表,精心谋划,早日开工建设,提前完工入住。同时,做好拆旧复垦和搬迁脱贫等工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城乡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乡镇振兴战略,合理确定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抓紧实施。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抓好电力建设扶贫,确保贫困户生活用电达标。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