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距,难阻浓厚情谊。6月12日,以“川浙携手 产业共兴”为主题的川浙两省供销合作社蓝莓扶贫产业现场会召开。
“蓝莓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鲜美的舌尖体验,更是群众脱贫致富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到2025年,通川全区预计将种植蓝莓3万亩左右,将形成现代‘蓝色经济’产业链……”上午十一点,来自川浙两省的百余位参观嘉宾正在位于通川区蒲家镇秦巴蓝莓主题公园内,细细聆听“通川梦之蓝”的讲解。
在秦巴蓝莓主题公园,嘉宾们依次参观了蓝莓酵素农法种植展示厅、现代农业园区等地。在这里,四千余亩的蓝莓沿山起伏,挂满枝头的蓝莓果实丰满,在阳光下更显娇柔,各种蓝莓衍生出的特色产品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
“蓝莓属于低矮灌木,一般的蓝莓树长这么高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但我们眼前这颗蓝莓树长这么高只用了5年多时间,号称‘达州蓝莓界的姚明’,在蓝莓种植领域属于科技领军榜样!”在蓝莓酵素农法种植展示厅,高产丰收的通川蓝莓产业让前来参观的嘉宾们不禁疑问,通川究竟是对蓝莓使用了什么“魔法”呢?
据现场农技专家介绍,通川蓝莓产业亮点之一就是高科技“酵素农法”,通过酵素农法培育的酵素蓝莓产量可提高20%~30%,含糖量提高2~3度,蓝莓口感也更加纯正。秦巴蓝莓现代农业园于2017年3月引进了台湾发达的酵素技术,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成熟的“酵素农法”。“酵素农法”是利用活体生物强大分解能力分解有机物及大量分泌酵素的能力,形成二次代谢产物酵素和活性氨基酸,能更好地能促进土壤改良、修复、植物根系生长、侧芽分裂应用、花芽分化及溶磷解钾应用,从而服务于种植全过程。“酵素农法”所生产的农产品更绿色、更生态、更有机,开展酵素生态循环农业,能真正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保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
“通川蓝莓不仅有‘生长’高科技,还有‘更香甜’魔法,答案就在这片智慧农业展示区域里。”在智慧农业展示区域,嘉宾们看到每株蓝莓种植都是采取精准滴灌,一颗颗小水滴就是蓝莓生长需要的“营养快线”,而这些“营养快线”的生产原料都是“花生、大豆、芝麻、牛奶”,园区专家将这些平时人类食用的营养物质装进发酵罐装系统,通过菌种发酵,转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营养液体,就成了促进蓝莓优质生长的“营养快线”。
据了解,秦巴蓝莓主题公园是省、市、区供销社共同扶持的蓝莓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由中蓝公司2016年10月投资建设。园区规划面积1万余亩,现已标准化种植蓝莓4000余亩,建成蓝莓科普教育、酵素推广、产品展示3个中心,荣获“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正着力争创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通川样板”。
下午,川浙两省供销合作社蓝莓扶贫产业现场会在升华国际酒店召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任晓春,浙江省供销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童日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张强主持会议,中共达州市委副书记徐芝文致辞。
现场,通川区委副书记、区长覃永利代表通川区作交流发言。通川区与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蓝莓产业发展框架协议。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通川区坚持把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建成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36个,持续做靓通川农业特色、品质和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活力。接下来,通川将坚持统筹谋划,多方联动建园,科学布局强引领,政府主导强扶持,业主主体强产业;注重特色长效,产业融合强园,农旅融合提质效,服务营销铸品牌,延伸链条增效益;致力变革赋能,创新机制活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股份合作机制,创新政策扶持机制;突出集聚集约,保障要素兴园,强化科技引领,筑牢人才根基,强化资金保障,持续做大做强蓝莓产业,共享机遇、共创成功。
浙江省供销社和四川省发改委、扶贫开发局、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四川省市(州)供销社、四川省相关市(县、区)委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市(县、区)供销社、乡镇党委政府、供销社、村两委及业主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