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青宁镇2020年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来源:青宁镇
发布日期:2020-05-25
浏览次数:


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通川区青宁镇脱贫攻坚补短板强弱项百日提升行动方案》(青委发〔202012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镇开展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20年确保群众产业收入持续增加、贫困户不返贫、实现集体经济人均收入30元以上、全镇人均年纯收入23000元以上。

三、工作举措

树立文旅兴则青宁兴,产业旺则青宁旺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两环精品农文旅线路,即青宁、金石、马渡观光旅游大环线和青宁化马、岩门、保丰、永丰全域旅游小环线。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构建以农村、农业为导向,结合寻根乡愁、康养度假、农耕采摘、农旅产品深加工,利用现代观光农业、体验农耕文化、深度乡村旅游的整体推进,发展农村、农业新业态,为传统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塑造独立的青宁IP和品牌。通过 三位一体模式、使农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发展好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具体措施为:

(一)打造“一大N小”核心产业。

进一步打响云门天寨这一全市叫得响的品牌,继续努力进行景区内迁坟工作,确保今年国庆节顺利正式开业迎客,协助景区创建5A级风景区,打造上规模上档次有品位的远郊旅游目的地。围绕云门天寨景区培育规划一批有特色有风格有口碑的农家乐、农家民宿、做好过夜经济文章,确保游客引得来,留得住,耍得久。化马、潜力高标准李子园、天断枇杷产业园、永丰柑橘产业园要以罐子坪和王家大院农耕文化旅游、乡愁寻根为核心,以青脆李采摘体验为载体,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打造上亿元的规模产业,形成青宁镇全域农文旅小环线,和云门天寨景区形成互补,塑造青宁旅游副品牌。探索同金石镇、马渡镇旅游资源联营机制、谋求共赢模式、形成规模优势、集群优势,建成青宁、金石、马渡精品农文旅大环线,构成通川北部农文旅优势资源群。同时培养壮大一批荷塘养鱼、中药种植等特色产业,以庭园经济为补充,形成产业发展一大N小局面,即一个云门天寨核心大产业,N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全域发展庭院经济,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区外媒体合作,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青宁镇文旅业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青宁镇现代文旅业整体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努力使品牌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组织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全镇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从销售初级农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农产品深加工要发展好现有保丰大米品牌、新培育米豆腐、现榨菜籽油产业。强化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努力形成具有青宁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注册商标、提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引导小作坊加工向规模化经营转型,由初级农产品向高级旅游商品转型,让游客到青宁来有玩、有吃、有买,进一步推动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质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重点培育专合社发展。

改善目前专合社管理粗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抗风性能力差等问题。争取申报一家省级示范专合社,培养5家年营收额在50万以上,入社成员100户以上、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突出、成员收入高于本区非成员农户收入20%以上的先进专合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培育鲜利生态农业专合社、观音山专合社、盛鲜花椒种植等专业合作社,整体升级专合社经营模式,作为农文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向观光旅游体验销售模式,增加入社成员,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以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关键,增加社员享受折股量化分红比例,就近就业务工,提高农民收入,打通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新渠道。

(四)持续抓好农牧业发展。

规划布局承接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后续利用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一批效益好、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开发利用,实现高效利用,重点做好与调优产业结构、推进脱贫攻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及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机械化作业,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搞好规划和技术指导。大力发展全镇畜牧产业,搞好畜禽瘟病防控防治。认真开展畜牧产业提升,积极发展以小区示范为主的精品畜牧业,改良优化畜禽品种。突出抓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强化农畜产品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地力保护补贴等工作。继续搞好农业和畜牧业面源污染宣传和治理工作。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

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对症下药,精准发力。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脱贫攻坚摘帽收官年和乡村振兴发展年这个交汇点,大力争取上级资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做好乡镇规划,规划领先一步,发展才能快人一拍。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乡村规划,各有侧重、分类推进。建立镇总体规划和村具体规划、突出传统川东民居特色。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将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起来,与循环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协同推进。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混在一起是负担,分开了就能产生效益。强化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让各类垃圾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日常监管,掀起一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垃圾革命。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产业发展,始终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产业发展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产业发展压舱石作用,为建设乡风好、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青宁,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各村要把产业发展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带动全村干部和群众,按照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措施,精心组织,分工负责,抓好落实。

(二)强化督促,狠抓落实。

按照全区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产业发展的任务指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镇产业发展工作约束机制,对产业发展工作做好安排部署,加大对目标任务的督查考评,加强日常抽查检查,并针对每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适时进行督查,同时按照分解到各村的年度目标任务,每季组织一次产业发展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评,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大力支持,激励引导。

对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镇财政必须把资金足额发放到位,明确到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村支部书记、村社干部、驻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产业发展突出的专合社、企业、农户进行政策、资金上的倾斜与支持。


    1. 文字解读
    1. 图片解读
    1. 音频解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