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环境卫生整治的实施方案
  • 来源:北山镇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04-10
  • 点击数:人次
  •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巩固北山创建全国卫生乡镇成果,全面推进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北山镇决定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集中力量从面上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掀起全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热潮达到村整洁、干净、人精神的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一)清理全村所有村组道路,使道路两边无白色垃圾、路面整洁。

    (二)清理村内沟塘。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定责到村到人,负责清理水域漂浮物。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黑臭水体治理。提倡农户节约用水,有序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

    (三)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并定点进行掩埋处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回收、规范处置。

    (四)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及附属物,清理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

    (五)清理废旧广告牌。禁止乱贴乱挂广告,一律开展张贴在墙壁、门口、电线杆、路标上的非法小广告及乱涂乱画等清理,提倡设置固定信息专栏。

    (六)清理无功能建筑。鼓励引导农民自己动手,清理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无功能建筑。

    (七)村民家中做到卫生干净、室内经常打扫、清洁明亮、家具干净、摆放有序。室外房前屋后无杂草、无乱堆乱放、无果皮纸屑、无人畜粪便、劳动工具摆放整齐、墙体无乱写乱画、乱钉乱挂、家禽必须圈养、狗必须拴养。

    (八)改变人居不良习惯。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禁止封建迷信活动,一律建立文明村规民约,提倡开展健康文化体育活动。加大卫生防疫、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探索通过集体倡议、村民成立村庄清洁服务队、共同成立村庄清洁基金等方式,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开展以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共建美好北山为主题的自发性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三、实施步骤

    动员部署。在全镇开展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共建美好北山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成立以人大主席段凯为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明确标准。各村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重点任务,主要通过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等形式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由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村内道路两侧、水塘沟渠等公共区域要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清理,不留死角。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

    集中整治。在15个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坚持少花钱或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持续推进。各村要分步实施,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俗特点由易到难,有序安排,促进村庄清洁工作常态化。

    四、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镇村合力一起抓。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清洁行动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突出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以村为单位实施,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农民群众是主体。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村两委成员、村内党员、村民小组长分片包干负责,要带头对村庄公共区域进行清理。要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家家户户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并因地制宜种植小菜园、小果园、小苗圃和绿化树、经济苗木等,促进农民群众主动投身清洁行动。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村民,村干部要帮着干,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义务劳动。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持续开展各项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

    )加强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价。对各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户籍人口5/人进行资金保障。同时,政府将成立督察组,每月对各村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对开展工作效果良好的前5名,每村奖励1000元;对较差的后5个村将从专项经费中扣除5001000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建立公开监督机制。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回应整改。举报电话:0818―39240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