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审计结果关乎国家利益和政府形象,备受社会关注,并且存在较大风险,通川区审计局积极适应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推行“四三”工作法,在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通川特色。
三套马车,并驾齐驱。区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中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股和政策跟踪审计股(重大项目稽查股),三个部门共同承担投资审计任务,各行其是、各负其责: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股负责计划项目审计及执法监督,投资审计中心负责中介机构审计复核,政策跟踪审计股(重大项目稽查股)负责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跟踪审计。
三关复核,增强内控。一是交叉复核,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初核报告进行内环交叉复核,并出具复核报告;二是专技复核,中介机构的初核报告由审计局机关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复核;三是审理复核,所有的复核报告均交由法制股审理并出具审理报告,重大事项提交审计局案审会决定。
三个转变,审计转型。出台《关于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实现“三个转变”的实施方案》,包括三个方面九大内容。一是实行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纠正“凡投必审”观念,充分发挥乡镇审计站和建设主管单位内部审计作用,广泛引入第三方审计,对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结算办理进行审核和监管。同时,以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加强重大项目审计、遵守审计职责权限来推动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建立政府投资信息资源整合机制,有序退出投资项目审计中介机构库,从2019年1月起严格实行政府采购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分为政府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方式,不断创新政府投资审计方式方法。三是以加强重点环节审计、加强投资决策审计、加强履职情况审计来推动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着重揭露项目在投资决策、投资管理上的深层次、共性问题,规范建设市场秩序。通过审计监督,形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专报》,从项目前期管理、实施过程、结算报送、拖延审计进度四个方面,揭示出12类问题、18起典型案例,引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在区政府常务会上进行了专题通报,促进了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建设领域监管体系,用审计堵塞工程管理漏洞。
三措并举,提升时效。一是根据我区投资审计现状,向区委区政府提交《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时效性的调研报告》,并在区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专题汇报,分析了影响实效性的五类原因,列举了6类典型案例、28个项目,提出的5个对策建议均被采纳。二是对拖延审计时间较长的5个建设单位分别发出《催办通知函》,督促及时完善相关资料和程序。三是根据《四川省审计约谈办法》,分别对5个项目业主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人员进行审计约谈,其中对建议主管部门实行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纪委书记、区审计局局长参加的联合约谈,责令在规定时限内执行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