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2020年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来源:区统计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04-02
  • 点击数:人次
  • 2020,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成为经济运行中突发的不可抗力事件。当前我区防疫工作卓有成效,各行各业也开始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现在正值春耕时节,抓好春耕备耕,做好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工作。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形势及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  

    (一)小春作物生产情况  

    目前我区小春作物苗情长势较往年同期相比,小麦、油菜长势略差点,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一是春节过后正值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受疫情影响小春田间作物田间管理滞后,造成养分断档,苗情长势不整齐;二是缺乏劳动力,青壮劳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劳动力都是老、弱、病、残,由于疫情影响不能亲临田间地头讲解农业技术,通过微信、广播进行技术培训,老年人不会微信,培训效果较差,散发技术资料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接受新技术效果不佳,基于以上原因,预计今年小春粮油作物略有减产。  

    (二)蔬菜、水果生产情况  

    今年一季度蔬菜种植总面积为2656公顷,同比增长1.84%,蔬菜总产量为75305吨,同比增长4.04%;其中芹菜种植面积为73公顷,同比增长2.82%,芹菜产量为2168吨,同比增长3.73%;大白菜种植面积为350公顷,同比增长0.29%,大白菜产量为10085吨,同比增长1.68%;卷心菜种植面积为101公顷,同比增长1%,卷心菜产量为3086吨,同比增长3.7%;食用菌产量为2187吨,同比增长3.70%。今年一季度草莓种植面积为220公顷,同比增长0.92%,草莓产量为3790吨,同比增长3.84%  

    (三)春耕农资供需情况  

    我区种子、肥料、农药等大春生产农用物资储备充足,种子需求量334吨,储备量315吨;杂交水稻需求量190吨,储备量215吨;杂交玉米需求量144吨,储备量160吨;化肥需求量12460吨(未折纯),储备量13000吨(未折纯);农药需求量9.52吨,储备量12吨;农用薄膜需求量310吨,储备量750吨,农用物资价格均较去年持平,能够保障春耕农业生产需求。  

    、畜牧业生产形势  

    (一)生猪生产情况  

    当前我区生猪存栏9.9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630头,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7%。累计出栏生猪4.8万头,生猪存栏环比增长6.2%201912月毛猪价格为22-24/斤,当前价格为毛猪20—23/斤,价格环比下降9.1%201912月猪肉价格为30-33斤,当前价格为猪肉26—28/斤,价格环比下降13.2%  

    (二)后势展望  

    目前,通川区畜牧业生产运行平稳,市场主要畜产品货源充足、价格相对稳定,生猪生产持续回暖,畜禽养殖场未出现饲料短缺和压栏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畜牧业生产影响有限,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充足的畜产品保障。自2020年第1季度以来,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饲料产量、规模猪场存栏等项指标均表现连月增加,生猪产能回升。同时,调整其他养殖产业发展,增强牛、羊、鱼等规模养殖基地(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周期短、投资小、出栏快、效益好的禽兔产业,弥补因生猪出栏减少带来的肉类供应缺口,调节市场供需总体平衡,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的肉食品需求。  

    三、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2019年,我区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为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成片推进、沿线开展、全域示范的原则,我区将按照“1234N”规划推进,初步规划以安云乡、金石镇沿线为主线,打造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对磐石镇、青宁镇现有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进行提质扩面,建成南北两环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在碑庙、梓桐、北山三个乡镇,分别建设融独特文化底蕴于乡村振兴一体的碑庙农耕文化、梓桐红色文化、北山诗歌文化三条走廊;结合罗江、蒲家、江陵、双龙地域特色,分别打造一域一品的罗江生态宜居蒲家特色产业、江陵产村相融、双龙生态保护四个特色乡村振兴示范片;有序推进“N”个散点示范打造(其他贫困村、重点非贫困村和个别散状村落等)  

    四、下步工作情况  

    (一)坚持抓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目前我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疫情发生以来,对于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区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常态化的态势精准有序持续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有效的刺激农业农村经济措施,确保人气回升、消费回补、市场平稳;积极为受疫情影响的农业企业纾困解难。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区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找准原因,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集中排查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增加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做好资金保障,坚持责任到位落实到点,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全力以赴抓好乡村道路提升改造工作,结合产业具体布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四是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产业发展中,统筹现阶段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本地特色,制定阶段性的产业规划。  

    (三)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好势头

    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为压实菜篮子工程,打好生猪生产保供战,保障市场猪肉供给,防止价格大幅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一是明确各乡镇2020年生猪存出栏数,实行统一管理,有序出栏,全力保障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不涨价。二是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促生产,继续落实好现行有效的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及时消除疫情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私屠滥宰、炒猪、洗猪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简化环评程序,落实生猪产业发展用地,加大金融信贷和生猪保险支持。高效推动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生猪养殖项目可由业主做出环境保护承诺后,不再进行环评,即可投入建设。四是抓农户散养户促生产,在大型生猪养殖项目未投产前,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农户、散养户恢复养猪,防止出现片面的抓大嫌小趋向。五是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养殖户利益联接机制,提高农户、散养户养殖积极性。建立对企业进行要素保障、高效审批、协调服务等的强力推进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项目建设中存在土地供应、环保等问题,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运。六是继续强化技术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和聘请市局专家深入养殖一线帮助解决难题,认真落实复养技术措施,科学分析、全面指导,鼓励养殖场(户)补栏增养。通过风险评估、全面消毒、抽样监测、引进哨兵猪等技术措施增强养殖业主信心,进一步降低养殖、防疫成本,保障我区生猪生产有序发展。七是大力支持生猪生产,我区将制定《达州市通川区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五条措施》来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各项工作,打好生猪生产保供战八是加大金融信贷和生猪保险支持,进一步拓宽养殖场融资渠道和降低养殖经营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