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住建突出“三抢”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阵地建设保障攻坚战
  • 来源:区住建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02-21
  • 点击数:人次

  •        按照全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区住建局承担了肖公庙(加油站旁)、凤凰山职业技术学校等两处新(改)建300余间肺炎疫情隔离和治疗房间建设任务,同时配合完成了红十字医院肺炎疫情隔离房的建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区住建局接到任务后,立即突出抢时间、抢进度、抢创新的“三抢”精神,经过13天昼夜奋战,300余间病房全面建成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一、争分夺秒,不分昼夜,抢时间。视时间为生命,工期延迟一天可能影响到病人的收治,区住建局一开始就与时间赛跑。建立时间“1335”工作法,即:启动建设中的设计、购材、统筹人员和施工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区住建局和承建方都分别明确3人分工牵头负责,对建设中各个环节每项工作从安排到具体实施一律不得超过5分钟。不分白昼与黑夜,说了就定,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大年初二,从早上6:00至11:30,用时五个半小时调度齐全了红十字医院建设的所有材料,三天时间全面竣工,160余间隔离房全部投入使用;肖公庙(加油站旁)两栋拆迁楼,共3800平米,81间隔离治疗房,用时4天时间,全部重新装修完毕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按照区卫计局医用要求,凤凰山职业技术学校(现福利院内),用时一天半,通宵将B、D两栋4500平米120余个房间改造和设备安装一气呵成;东城卫生服务中心旁的板房建设,用时6天半,按小时倒排工期,精准推动工程建设,共占地1300余平米,建成建筑面积约1950余平米,两层,共房间110间(其中医护办公室6间,病房104间),可容纳病人百余人。

           二、多头统筹,优化流程,抢进度。“统筹调度是中枢”,治疗点建设正值春节期间,防疫形势严峻,涉及水、电、网络、通信等部门均不在上班期间,材料又极其紧缺,面对疫情,施工人员更是日夜难求。困境束缚不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区住建对建设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材料和施工人员均实行了“N接1”(每一项工作都会有人员、材料、交通、信息、实施方式和目标进度等多项保障因素作支撑)的工作模式,保障了每项工作统筹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施工过程中,我们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各治疗点在初步确定建设的同时,我们的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案等都将同时进行,简单的部分,边做边完善施工方案。面对材料紧缺的问题,我们主动去函对接重庆、广安及辖区等地的材料供应商,第一时间完成材料采购。疫情期间,各小区 、村组管控严格,我局为施工人员出具相关证明,统一专车接送建筑工人,保障工人进场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整个建设过程区住建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面统筹调度,质安站站长具体负责实施,采取了多种灵活工作方式,优化了各项建设流程,特事特办,快速高效地解决建设中的任何困难和问题。

         三、科学引领,改进工艺,抢创新。面对紧张危难的建设任务,“科学创新是关键”。一是依靠先进的施工工艺,采取装配式建造方式,对原本只能修建近80间的设计方案,在同等的占地面积上,以空间与地面的合理衔接,优化内部使用布局,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将搭建的板房增加至110间。二是以新的建筑理念,科学施工。各集中隔离治疗点,严格按照《传染病区医院建设标准》要求,结合新的建筑施工节约集约、安全实用、优化布局的理念,采取“双分离”设计,严格将污染区和洁净区分开,实现“医患隔离通道分离”、 “医疗区和生活区分离”,该设计既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又能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建成集病房、卫生间、消毒间、医废处理设施等功能完善的隔离治疗点。三是依靠科学管理,采取“重点突出,错时推进、交叉作业”等方式,优化施工管理。在突击进度的同时,不放松安全管控,对所有施工人员实行实名登记,每天上下班两次测体温,每天一次全面消毒,并为工人提供口罩500余个。

        众志成城、共克难关,区住建局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务实、担当、作为、廉洁”的住建精神,四个点位的隔离房和治疗点建设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全面完成。在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在不断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务实肯干,扎实抓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打赢这场刻不容缓的疫情防控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