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服务保障。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制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案。近年来累计投入4.5亿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23所,新增校舍面积92293平方米,新增体育场馆面积72610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81间,新增学位约1.8万余个。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出台《通川区教师流动和引进实施办法》,推动轮岗交流教师400余人次、校级领导交流90余人次;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开展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同时组织教职工参加国培计划,共计1900余人次;强化名优教师示范引领,成立1个名校(园)长工作室、13个学科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覆盖所有农村学校教师。目前,我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特级教师12名,省级名师9名,省级骨干教师88名,正高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669名。三是坚持合作共建。利用牵头学校的品牌价值和优势资源,采取完全整合型、领办支持型、对口帮扶型等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学校共同参与的7个教育集团,通过点教送教、校长会诊巡诊、聚焦课堂、管理论坛、特色荟萃、科研联盟、城乡学校教师置换交流等形式,带动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同时为名校再发展创造机遇,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