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通川行】用砖、瓦、竹、石、木打造的美丽庭院,村民都很喜欢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12-16
  • 点击数:人次
  •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给当今的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通川自今年6月召开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动员大会以来,构建了“1+4+14”工作机制、“五个一”责任指标体系、“1211”工作运行机制,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发展新引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将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铺陈开来。

    近日,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通川的大美乡村,以“脑力、眼力、脚力、笔力”洞察通川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细探通川乡村振兴的悄然蝶变!系列专栏《乡村振兴通川行》,将带您漫游“醉美”乡村!

    美丽庭院的建设不仅能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还能提升乡村整体景观风貌和人居环境。

    mmexport1576810750480.jpg

    罐子坪民居墙面的彩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通川区的乡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mmexport1576810752693.jpg

    用砖石堆砌的粮仓

    说起村里环境的大变化,青宁镇化马村村民王洪俊指着墙上一一幅老照片,笑呵呵地说道,“这是我家院子以前的照片,和现在差别挺大的吧。整治后院子变了个样,哪里种菜、哪里养鸡,哪里堆放杂物都是分了区的。”

    mmexport1576810754792.jpg

    庭院的旧照

    王洪俊家算不上华丽出众,是一间普通的农家小院,不普通的是院内没有堆放杂物,显得格外整洁,加上屋后的绿竹陪衬,给人一种舒适、宜居的感觉。

    mmexport1576810757232.jpg

    秋日余晖下的民居

    沿着村子走一圈,才发现这样的庭院不是独一份,造型各异的美丽庭院让人目不暇接。庭院的围墙,有的画上了彩绘,有的是瓦片搭的,有的是瓷片砌的,还有的是青石垒的。院里的绿化,每户人家都动了心思,使其兼具色彩感与地方特色,又与周边风貌协调。

    mmexport1576810759557.jpg

    用砖石打造的微景观

    墙上的老照片,在村子里随处可见,黑白的旧照记录着罐子坪由旧转新的经过,记录着村民生活的变革。一个个整洁的小院散布在山间,在渐次散淡的鸡鸣犬吠中,构筑出一幅独特的乡风画卷。

    mmexport1576810762791.jpg

    用竹编、辣椒打造的微景观

    近年来,通川区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mmexport1576810765273.jpg

    用窗户创作的“思乡”彩绘

    今年4月,通川区按照“简洁美观、就地取材、体现乡村特点”的整治要求,在青宁镇、磐石镇率先实施庭院整治工作,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风貌塑造”两不原则,通过“旧院新置、旧味新品、旧材新用”四旧四新模式,巧妙运用当地“砖、瓦、竹、石、木”等材料,保留村落原汁原味、本土本色。

    mmexport1576810768277.jpg

    用砖石、柴薪堆砌的院墙

    通川区完善庭院公共配套,大力推进“六化两园”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房前屋后脏乱差的顽疾,并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共整治乡村庭院千余户。

    mmexport1576810770571.jpg

    绿竹陪衬下的民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通川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上的“美丽庭院”整治行动正稳步推动,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不断破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