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经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提升脱贫质量,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提升脱贫质量就是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其他四个目标的基础。通川区作为全市率先脱贫摘帽县、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之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加强主体培育,通过育龙头、建园区、创品牌、深加工,促进通川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坚定走科技强农、绿色兴农、品牌助农之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农业小区向农业强区跨越。
二、主要目标
到2021年,全区建成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0万亩;今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2个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村有利益联结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或农业产业振兴基地,农户都有一项以上能够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或庭院经济项目,逐步形成“乡乡有园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庭园”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任务
(一)规划引领。针对目前产业现状,根据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精准产业和示范园区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巴达高速、交通干线、新村建设集聚点、易地搬迁点、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点位,要规划成片、辐射引领。今年村村必须有一个主导产业、农户有一项以上能够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或庭院经济项目。
(二)园区打造。以园区建设作为抓农业产业振兴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个乡镇创建1-2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有1-2个主导产业,加强要素保障,整合项目和产业扶持资金、财政涉农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园区建设,年底报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将按相关政策给予适当补助。
(三)主体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大户能人等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壮大一批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责任。产业振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其他振兴措施取得实效的基础。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各乡镇、区级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一是成立推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二是2月底以前迅速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产业发展内容以及农业产业和园区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并上报区农业局;三是利用春节期间,召开好返乡务工人员的恳谈会,掌握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底数,并登记靠册,鼓励和支持他们回乡创业;四是清理、规范产业扶持资金,严格土地流转秩序,在农业项目资金使用上要优先考虑巩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五是3月底之前完成各重点种植、养殖项目到基地,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区农业局作为责任主体,要切实做好产业振兴的进度安排、项目落实、组织实施等工作,各驻村农技人员、农技巡回小组成员将作为各个村产业发展指导员;各乡镇作为实施主体,更要切实履职,早宣传、早部署、早落实。
(二)强化协同配合。按照农业牵头、乡镇负责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村组、站所股室和人头,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把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三)严肃考核督查。建立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展,加强工作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建立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各项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达州市通川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