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应急管理局自落实政府购买专家服务以来,坚持以“严查小隐患堵塞大漏洞、防范虚台账强化实管理”的总要求,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专家会诊实效。一是查现场看设计,提升本质安全。全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企业39家,监管人员少、专业性不强、涉及种类多、监管难度大的瓶颈一直制约和束缚着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全面提升,区应急管理局按照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将生产经营种类细化与专家专业对口相衔接,对照设施设计、安全评价报告、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与现场实际逐一开展安全会诊,坚持标准规范不降线、设施设备不缺项、问题整改不打折,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条件。二是查档案看实效,提升现场管理。坚决防范“说一套做一套”、“弄虚作假”现象发生,印发了《通川区危险化学品档案管理目录》,坚持把出入库(厂、站)登记与调取视频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与设施设备检测、监测数据、日常安全巡查记录与厂(库、站)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确保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地、落实,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查操作看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坚持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当着最大事故隐患看,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层级人员,采取笔试答卷、现场抽问、实际操作等方式,检验企业落实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执行情况,严防“三违”行为发生,全面提升全员操作技能,实现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四是查演练看处置,提升应急能力。坚持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查预案修订、演练计划、应急物资、装备、人员配置及应急演练效果评估等方式,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实际控股人)法定职责,坚决落实“首期处置能力”,实现风险可控、隐患可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家会诊共检查企业51家/次,出动专家153人/次,共发现隐患和问题共318条,已整改268条,未整改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