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充实教师队伍。落实教师补进长效机制,每年根据教师自然减员数和扩大办学规模所需教师数总和,科学定编、公开招聘。3年来,累计补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86名,其中184名分配到农村和偏远山区学校任教。2019年招聘农村教师40人,重点解决薄弱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问题。二是提升能力素质。每年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继续教育经费,要求学校把年度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继续教育。3年来,年均培训教师0.48万余人次,中小学教师参训率达到100%,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三是城乡结对帮扶。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对口支教制度,凡到偏远山区对口支教的,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开展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1+1”结对帮扶,组建教学协作区,常态化送教下乡、资源共享。3年累计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230余人次,促进城乡教育师资共享、共同发展。四是健全生活保障。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保障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乡村教师按每月100元-4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根据工龄按每月200元-245元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对深山区教师按每月40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周转房工程,3年来,共建设周转房230套,基本解决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离家较远教师住宿问题,吸引大批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